愿做农村狗,不做城市人

标签:
图画书阅读阅读感悟烟络横林杂谈 |
分类: 书香迎面 |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定价20元,作者:[比]嘉贝丽·文生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怎么做人不好吗,要去做狗?如果你想成是为了吸引眼球才这么取题名,那也未尝不可。呵呵,只是想偶尔做回花婆婆罢了。
去年回父母家过春节时,看到家里有一只硕大的花斑猫,样子挺吓人,就问妈妈,怎么养起猫来了?妈妈笑说,你爷爷过世后,我们家没养过小动物,都是别人家的,院子里还有一只大黄狗哪!有时到了吃饭时间,它们跑了来,我就给点吃的,日子久了,就成了我们家的常客了。
前两天看了《流浪狗之歌》的图画书,我不由得想到了,书里的狗真的没有农村狗那么幸福。然后,又联想到自己。那会儿,刚出校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到人才市场去一家一家递简历,感觉自己真的像只流浪狗般,从遥远的地方跑到大城市里来,敲着人家公司的门:“能收留我吗?我善于沟通,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可是都被拒之门外,那种沮丧,无法用言语来诉说。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一旦失业变成了无业游民,就将面临着饥饿,仿佛被城市和美好的工作给抛弃了一样,让人感到无助,却又不得不强打精神,整天在人才市场穿梭。然而,还是有大批大批的人涌进城市里来,岁岁年年,暮暮朝朝,一浪高过一浪。城市是个可以淘金的地方,也是各种诱惑极多的地方;而乡村,却是可以安安稳稳,地地道道过日子的地方。可悲的是,我当初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是为着今日做个城市里的人!我做不到像农村里的狗那样,安心的呆着,安心的吃别人给的食物。城市,是让我的淘金梦和理想能实现的地方,所以,我走进了城市……如今,我已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处世技巧,却又想着新一轮的流浪,想过得更好,更上一层楼。然而,我心里是极明白的,比起当初来,现在的心态及生存方式有所变化,可是那种生活的本质却是没有变化的,我称这种生活为“流浪狗式的生存”。想做条农村里的狗,只能是想想罢了!
在读《流浪狗之歌》时,我认定了狗主人是城市里的人。在农村,不存在流浪狗。农村里的狗不知道饥饿的滋味,它去到哪儿,都有一口吃的;它们也体会不到被遗弃的感受,在农村,狗可以四处为家。行走在城市里,总是脚步匆匆,有的表情有点冷漠,有的面无表情,有的心事重重,有的目空一切……亲切,慈悲,好似只写在少数人的脸上。狗被抛弃,原本是在情理之中。
我所生活的住宅区附近,流流狗就有四条之多,它们饥肠辘辘,风吹雨打,无处躲藏!每每绕道远行,而心里还是忍不住感叹——为什么当初欢天喜地养它们,到最后却要遗弃它们?也许,那些狗主人失业了,破产了;也许那些狗主人喜新厌旧了;又或许,他们天生就是冷酷无情,毫无慈悲心可言……太多种可能,人心怎么能揣测透呢!
很佩服嘉贝丽·文生。她用极简单的线条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条流浪狗,一个流浪的小孩,一个关于抛弃,流浪和重新开始的故事。没有色彩,没有文字,只有碳笔表现出来的灰色,黑色,苍凉,悲怆,可是又无可奈何!细细看来,禁不住湿了眼眶。
可能在一开始,狗并不知道要被主人遗弃在荒郊野外。当主人把它从车窗里扔出去的一刹那,它才彻底明白,它是被遗弃了!可是,它仍旧拼了命的追着主人的车,而车呢,也是拼了命的往前跑。一只狗,它怎么追得上开足了马力的汽车呢?
路,一直伸向远方,似乎没有尽头。天地之间只有它孤独的影子,日复一日。它又走进了城里,却无家可归,没有人欢迎一只流浪狗。于是,四处碰鼻之后,它又回到了被遗弃的地方。它不停地等待,一辆车过去了,又一辆车过去了,没有人要来带它回家。它放声长嗥,还是无济于事。
在读到第36到39页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一首诗:前不见故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这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尽管主人公是条被遗弃的狗,可是嘉贝丽·文生所表现的意境是否和这首唐诗的竟境有一些契合?我不知道,我只是想到了这首诗。
故事的结尾处,流浪狗发现远处有个人向它走来,当镜头越拉越近的时候,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流浪儿。于是,流浪狗用尽了所有气力奔跑过去……从此,一个流浪的小孩,一只流浪狗,开始了新的故事。而我,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也要开始新的流浪故事了。
我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