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红颜
红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80,619
  • 关注人气:14,0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新教育容易走入的几个极端

(2007-06-04 20:25:02)
标签:

课堂教学

创新

教育

容易

极端

红颜知己

分类: 教育心理
创新教育容易走入的几个极端

现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渗透在每个教育领域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透视当前中学课堂,一种被大家推崇,仿效的创新教学模式惭已凸显出来。这种创新教学模式,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入领会创新教育的精神实质,为创新而创新所导致的创新教育失效或效果不明显的一种教学行为。我们通过研究下面的现象,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1、满“问”取代满“灌”。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如三月的小雨,淅淅沥沥一直讲个不停,学生被动地昏昏欲睡状态中,被迫接受知识。教师严格按照课本的知识体系,串讲到底,很少顾及学生的能力层次、思维特点和认知结构,师生缺少必要的沟通,课堂气氛往往沉闷、压抑。老师埋怨学生不知道学习,学生讨厌老师讲的枯燥,没有味道。

反传统,讲创新。教师在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推动下,追求课堂师生互动,多让学生思考,多锻炼学生能力。一改串讲式的“满灌”为提问式的“满问”。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也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而显得繁而有序,琐而有纲。学生被编了号,习惯于老师上课的问的规矩。如老师无需点名,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一个接一个回答,前面一个答不上,后面接上。似乎显得井然有序,游刃有余,但学生却是疲于应付,杂问碎答。这种“满问”式的课堂教学,表面上问题目不暇接,轰轰烈烈,似乎是对“灌”的革命,但实际上一堂课问那么多问题,几乎每个同学都参与了,学生真的是动起来了。可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很多学生提心吊胆,神情紧张,为了应付教师的问题,注意的仅仅是自己需要回答的哪个问题,完全集中精力答案上了,根本没有听其他同学的问题,即便是在认真听,但由于在他的心中问题是不连贯的,没有一个主线,疑惑仍在提问中延续,教与学只能定格在肤浅的一问一答上,创新思维追求的广度和深度无法得以实现。老师问的少到问多,学生回答少到回答多,形式变化跨度很大,但是效果不佳,从一个极端又走到了一个极端。

2、拼“盘”取代整“合”。

多媒体给中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提供了科学的手段,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认识上的模糊,很多教师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好象是个大“拼盘”,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内容只不过是备课笔记的复制。上课时,教师只是一步步按照课件固定的预设程序进行演示,不能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随时变化而灵活调整多媒体的演示程序,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多媒体既定的程序中去。问题的答案基本都是教师预设好的。但是对许多问题,学生与教师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异的,尽管有些教师能够肯定学生的答案,但不能把学生许多有创意的答案放人多媒体课件,向全体同学展示。结果仍把自己原先设计好的内容、答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多媒体是为知识的传授服务的,它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那种认为从单一的教学手段到活泼的教学手段的转变,就认为这是真正的创新,这是创新的另一大极端。

3、牧“羊”取代填“鸭”。

为追求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有的教师便采用“活动式”教学形式。教师发挥学生主体,认为就是让学生的活动占据整个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教师只需要指导一下就可以了。创新教学需要教师正确认识、把握“活动式”教学的理念、操作规程,寻找课堂教学的理论支持,不断进行经验积累。不是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有的活动甚至变成了“活闹剧”。教师多本堂课的活动目的、方向不够明确,进程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那么这样所谓的“新”式的教育也仅仅吸引学生两三天的热情。这种“牧羊式”的教学,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把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训练和发展。原来的完全控制学生变成现在的完全放流学生,正是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极端了。

4、表“演”取代说“戏”                      

学生表演纵然可以看出他们的潜在能力,教师可以发现他们的特长,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不是戏剧化的舞台,不是夸大的生活实际,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依旧是真实客观的真理,课堂增加些气氛无可厚非。学生的表演毕竟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没有了导演的策划和指导,学生的表演就可能离题目、十万八千里,怎么符合他们的心态他们就怎么行事,根本不管这中间学到什么,围绕什么肢体进行创造和发挥。因为,课堂教学的创新不是离开老师的导演之功,而是导演怎么创新的导,学生怎么创新的演的问题。看来,这也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极端。

创新教育不意味着跟以前不一样了,就是创新了。创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重要的是教育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反复学习、实践、总结。在摸索新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的同时,更要多一点理性思考,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继续阅读更多两性/教育话题类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