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的野蘑菇

(2009-08-06 06:14:44)
标签:

榛蘑

野蘑菇

鲜蘑菇

汪曾祺

黑龙江

杂谈

分类: 东北土菜

    家乡的野蘑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写散文的没有不夸汪曾祺的,尤其写美食的。我看了几本美食游记,引的经据的典都很多出自于他。于是我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一定要找一本汪曾祺的散文集细细研读,恰好在省图书馆借书的时候就扫到了他的一本《人间草木》,闲暇时慢慢品咂,果然就品出一种味道来,他写的东西语言很朴实,也很短,但是那种清香你读的时候就从眼睛和嘴边流淌出来,的确功力非凡。

      据说散文比小说更为难写,而汪曾祺的这本《人间草木》写的就是他对很早以前生活的一种回忆,回忆的是人生比较美好的那段时间,童年还有青年。其中的很多回忆是关于云南的,云南的蘑菇很多,尤其经过汪曾祺的传颂,一时间南北美食家竞相宣扬,看一次我的嘴边流一次涎水,美味的鸡枞菌干巴菌,何时我能把你们吃到嘴里呢。

    对于作家来说写点东西是小菜一碟,洋洋洒洒几万字就出来了,对于我这样的爱好者来说就难了,往往是要耐得住寂寞,绞尽脑汁才能蹦出几个字,所以和写相比我更爱读,抄起一本名人写的书,行云流水般地读下去,真是一种享受。

    但是人不能太放纵自己,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呢,于是我现在坐在这里,放弃舒服的床铺,开始写我们黑龙江的蘑菇了。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写我们家乡的蘑菇,可是写一次放弃一次,写的东西首先不能感动自己,这就是一种失败。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北面的山区,再往里走就是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了。每年到9月份,也就是夏末秋初的时候,尤其是在一场绵绵小雨之后蘑菇就要露头了。蘑菇的品种很多,但是面积最大出产最多的就是榛蘑。小鸡炖蘑菇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东北菜,而这道菜里的蘑菇必须是榛蘑,别的蘑菇永远不会炖出正宗的味儿来。长在山里的榛蘑并不是那种晒干的褐色的,而是乳白的,而且是比乳色更要白一些。采回来后就要略略变点颜色,有点发黄,再晒下去最后就成土色了。蘑菇往往是成圈成长,就是你一发现就是一个圆堆,而且清一色都是榛蘑,没有杂色,特别奇妙。一到秋天采蘑菇的人就结伙上山了,幸运的人发现一个蘑菇圈就能采一背筐,而没找到正地方的人只能零零星星地采一小筐底的杂蘑菇。我们那里的山多,蘑菇的种类也多,有些蘑菇长得真的是特别的漂亮,颜色非常鲜艳,像花儿一样,据说这样的多是毒蘑菇,也有识货的人说没毒,而且还能叫出名字来,但我们总是没有吃这种蘑菇的勇气,毕竟只有一个两个,即使无毒数量太少也尝不出来特殊的味道来。据说有一种区分蘑菇的方法就是掰开它的根,看里面有小蛆虫没,有虫子的就没毒,有毒的虫子也不吃,但这只是据说,我还从来没考证过。蘑菇最嫩的时候是小蘑菇丁,帽子小腿粗,等成熟了菌伞就打开了,蘑菇也就老了,再老的时候菌腿里会生出很多小蛆虫,里面的菌肉被虫子盗得很空。山里的蘑菇有毒的少,我在山里生活十几年,也没听说有人吃蘑菇中毒过,据我妈说草地里毒蘑菇多,但是我们是不屑于采草地里的蘑菇的,谁愿意采那些味道差的呢,就是松树蘑我们都很少采,因为味道淡,但是我现在吃松树蘑也感觉很美味,颜色暗红,肉厚而滑溜。

    原来我小时候家里很少吃蘑菇,虽然那时候山上蘑菇很多。因为蘑菇很喜油,越是用大荤相伴做出来的越有味道,但是那时候穷得很,哪有那些荤腥炖蘑菇呢。现在很多人做蘑菇只放一点油就感觉香得很,那是因为我们现在肚里油水太多了的缘故。长大后离开家乡,突然喜欢上吃蘑菇了,但是到哪里都没吃过比家乡更好的蘑菇,原来不屑于吃的松树蘑杨树蘑都成了好东西,毕竟是野生的,好像就比养殖的高贵一些。其实现在市场上的人工养殖的蘑菇很多,美则美矣,而且根上也没杂草很好清理,但是味道上就差的远了。我的先生老肖同志也是个蘑菇爱好者,曾经他和下面农科所的同志工作过一阶段,向他们请教过为什么没有人工培育榛蘑这个问题,据专家说榛蘑太普通了而且野生的产量也很大,根本就不需要人工培植。我家老肖特地把答案转告于我,但是我没他那么迷信专家,我认为是他们水平太凹,根本鼓捣不出榛蘑来,当然这个问题还需要各路精英考证,我只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鲜蘑菇才回来必须摊晒,否则容易腐烂,晒之前还要去掉根上的草叶,这样以后吃的时候清洗起来就很方便了。鲜蘑菇吃起来比较滑溜,肉质很嫩,但是味道没有干的浓郁。我们那里还有把鲜蘑菇打过水焯用盐水腌上的,吃的时候用水泡去盐味,还像鲜蘑菇那样细嫩,但是味道要比鲜的更淡一些。

    离家远之后,很想念家里蘑菇的味道,俺娘就暗地里记下了,每年都给我们邮一些,尤其是我爸爸更把采蘑菇当作政治任务一样,一到采蘑菇的季节,他就要拿起小筐给姑娘采蘑菇去,无论家里多忙,他说得都理直气壮,因为他知道我妈不会阻拦他,不是自己偷懒找清闲都是为了自己孩子嘛。这几年一到秋天气候就很干燥,蘑菇也不出了,俺娘打电话的时候就很遗憾,好像我没吃上家里的蘑菇是她的错一样,其实是我妈妈多虑了,即使没吃到家里邮来的蘑菇,我也常常想起一到做饭时候房顶就冒出炊烟的老屋和我勤劳的爸爸妈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