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子金山
子金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21,361
  • 关注人气:2,7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拓跋焘争夺佛教高僧昙摩谶始末

(2016-04-14 07:18:09)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学/原创

太武帝拓跋焘

昙摩谶

佛教

释迦牟尼创建佛教之时,古印度正处在列国时代,也称“十六国”时代,很像中国的春秋战国和北魏所处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

释迦牟尼那时是一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王子,29岁出家,舍弃繁华的生活进入森林苦修。

据说六年苦修的释迦摩尼最终于菩提树下参透了众生之苦根源和因果轮回法理,大彻大悟宇宙万法,终于入道成佛。

这一年释迦摩尼35岁,在之后的四十几年中,这位佛陀致力传道弘法,希望他的佛法能引导尘世众脱离痛苦,放下执念获得最终的解脱。

一千多年后,佛陀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思想,通过无数信徒的不懈努力,传向遥远的华夏大地。

根据史书记载,佛教传入汉地当在两汉之际,即公元前后,它是通过内地与西域长期交通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结果。

公元前五百多年,大约在佛祖释迦牟尼创建佛教同一时期,中华大地也出现了两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他们各自创立的道家和儒家理论,共同构成了华夏本土两大重要哲学与论理思想体系。随着外来佛教传入中原,三大思想体系势必经历碰撞与冲突,这种碰撞有时强烈有时和缓,但冲突却从来都是猛烈和无情的。

中国历史上,汉家沙门第一人在魏国洛阳白马寺登坛受戒,他就是三国时的高僧朱士行,法号八戒,后来小说西游记中出现的猪八戒是不是与此有关?也有可能,因为名字太接近了,这位高僧姓朱,叫朱八戒。

公元399年,这位朱八戒高僧在他60岁高龄时,也就是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的第二年,朱八戒高僧从后秦长安出发,踏上了漫漫西去之路——注意:也是去西天取经。

此后,无论是东来还是西去,无数知名与无名的僧侣前仆后继,让佛教从西域向中原一路传播开去,推动着佛教在中华的传播迈入一个新境界。

当东来的佛法传到北魏,法果和尚拜倒在拓跋珪面前,并宣布北魏天子既是当世如来之后,佛教便在这里兴盛了起来。

史书显示:北魏王朝传到了第三代,这时的拓跋焘对待佛教的态度上仍然是扶持为主,但在随后的一系列事件中,拓跋焘却突然的走向了反面。

北魏民众对佛教的普遍接受很大程度上来自西邻北凉国的影响,魏书记载,著名的佛教国家北凉也来了一印度僧人,名叫昙摩谶,是一位来自印度的高僧,相传秘藏一本树皮版《大涅槃经》,《大涅盘经》的核心思想认为,一切众生都具备能自觉成佛的佛性因素,即使断了善根的人也不例外——即所谓大乘佛法,这对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很大的影响。

在北凉尤其北魏百姓眼里,昙无谶无疑属于高于神圣级别的现世活佛!史书中的昙无谶有着在北凉一带并不多见的相貌以及百姓无法听懂的语言,百姓们便口口相传,这是精通魔法和咒语,所以昙无谶在北凉又被称为“大咒师”。

其实,昙无谶是一位研究大乘佛教的专家,同时又是一位精通藏传密教的高僧,高深的佛学修养使他成为盛行佛教的北凉国国师。

没有人知道这位高僧的更多秘密,一些记载中,昙无谶拥有在印度得到的树皮版《涅槃经》,并因此拥有在战争中取胜的异术和预测国家安危的能力,这种传说越传越远,终于引起了像北魏这样的强邻的眼红。

自己国家百姓膜拜的高僧身处他国?这是几乎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拓跋焘所不能容忍的,于是便祭出了自己的法宝:铁骑。

出动铁骑是为了抢夺一个和尚还是为了抢夺一个国家?这是谁也说不准的,就发生的事实看,应该是后者,前者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由此看来,高僧昙无谶以及北凉国成功的舆论宣传使他们自己遭到了厄运!

拓跋焘以传播佛法为名给北凉下旨,请昙无谶到平城讲法,而北凉国王沮渠蒙逊认为昙无谶拥有异术,甚至认为昙无谶可决定战争胜负及预测未来。

 

如今,自己最为害怕的强敌拓跋焘公然要人,可想而知,沮渠蒙逊怎会轻易答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