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遗传学实验报告——植物专题

(2007-03-20 16:08:39)
分类: 《遗传学》

专题一 植物染色体专题实验

摘要:植物染色体的研究,因为有了细胞壁的存在,所以要比动物的复杂一些,在本专题中,着重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多倍体组型。在有丝分裂中,分为有丝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期,其中有丝分裂期又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减数分裂中,除了有第一次减数分裂与第二次减数分裂的区分外,其特点为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特别长。在观察多倍体时,诱导而得到的同源多倍体比一般的个体染色体有成倍增加的现象。

关键词: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多倍体

正文:
实验(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与观察
前言:
实验原理:
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有进行细胞分裂的分生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根尖、节间、茎的生长点、芽及其它生长活跃的部位。其分裂的方式是有丝分裂,从这些地方取材,经过固定、解离、染色、压片,则可以在一个实验材料的不同部位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因为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要比分裂期长很多,所以在观察材料时多数细胞并没有处于细胞分裂期。
固定是指用化学药剂(常用Carnoy固定液 95%乙醇:冰醋酸=3:1,其中的乙醇是脱水剂,冰醋酸是一种膨胀剂)既将细胞迅速杀死又可以保持细胞真实生活状态的过程。
解离的目的是将分生组织细胞间的果胶质和纤维素破坏掉,在制片过程中细胞容易分散开,常用的解离方法是酸解。
在进行染色体计数的实验时,则要对实验材料进行前处理,阻止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止在分裂的中期,这时细胞的染色体散落在细胞核中,便于观察。通常所用的试剂为0.05-0.1mol/L的秋水仙素溶液,起到打断纺锤丝的目的。
经实验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是:
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浓缩,复制已完成,着丝点未分开。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相连,且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数染色体数的最佳时期。
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向两极。
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解螺旋,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实验试剂、器材:
1、材料
大蒜(Allium sativum 2n=16)
2、试剂
95%乙醇、冰醋酸、石炭酸品红、1mol/L HCl、0.05%-0.1%的秋水仙素。(Carnoy固定液为95%乙醇:冰醋酸=3:1)
3、器材
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镊子、培养皿、量筒、吸水纸。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材料
将大蒜置于适宜的条件下,使其根生长至1.5-2cm时,将根前端2-3mm取下,注意取根的时候需要在大蒜的细胞分裂高峰期进行,对于大蒜的根来说,上午的9-11点、下午的15-17点都是分裂高峰期。
2、前处理与固定
在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实验时,取下来的根尖可以直接放入固定液中固定4-24小时,以达到最佳固定效果。
在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实验时,根尖要经过前处理的过程,即用秋水仙素溶液在室温下浸泡处理2-4小时可达理想效果,如时间过长,染色体变得太短不利于观察,后进行固定,时间以4-24小时为最佳。
3、解离 
将1 mol/L HCl溶液放在60℃恒温水浴锅中进行预热,随后将根尖放入,解离时间依材料而定,大蒜可解离4分15秒。
4、水洗与低渗 
解离后的材料要用清水冲洗3-5次,以达到后低渗的目的以利于压片,而且不低渗会影响染色效果。
5、染色与压片 
用解剖针将材料的1/3在载玻片上碾碎,使材料尽量铺开,滴石炭酸品红染色5分钟。压片时先盖上盖片,在没有用力压之前,先用手固定住盖玻片用镊子在材料部位轻敲几下,之后再用力压实。
6、镜检 
压好的片子要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寻找不同分裂时期的典型细胞,转换成高倍镜观察。

观察结果和分析:
    在镜检中,我们会发现一个视野中的绝大多数是没有进行分裂的细胞,这是因为有丝分裂的间期远远长于分裂期的缘故。

实验(二)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
前言:
实验原理: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配子形成的过程,而配子形成的过程仅仅发生在生殖器官中特化的生殖细胞中。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而形成。减数分裂包括两次特化的连续的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由二倍体数目减少为单倍体数目。配子的染色体数必须在配子发生中减半,才能保持受精后此物种的特征性染色体数目。
在植物中,大孢子发生和小孢子发生的减数分裂直接产生的不是配子,而是单倍体的大孢子和小孢子。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均等分裂,分别发育为雌配子体和雄配子体。
第一次减数分裂包括:
1、前期:
①细线期:染色体细长交织状,染色体团在一起,显微镜下看不到已形成的两条单体。
②偶线期:染色体螺旋化,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出现深染的颗粒--染色纽。
③粗线期: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短变粗,能看到染色体的双重性,原20条染色体现变为10个二价体。
④双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非姐妹染色单体有一点或多点交叉。
⑤终变期:核膜核仁开始消失,双价体开始向赤道面移动,纺锤体开始形成,出现端化现象。
2、中期:染色体端化完成,交叉消失,核膜核仁也消失,二价体均匀的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体也已形成。
3、后期:二价体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移向两极,染色体开始解旋。
4、末期:染色体重新变成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形成两个子核,每个
中含有一半的遗传物质,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
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即为一次有丝分裂的过程。

实验的试剂、器材:
1、材料:玉米(Zea mays 2n=20)
2、试剂:95%乙醇、冰乙酸、硫酸高铁铵、苏木精。
3、器材:酒精灯、镊子、解剖针、烧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量筒、显微镜。

实验步骤:
1、实验材料的准备:
   玉米雄穗出前7-10天,于上午7-9点,选择玉米喇叭口下部有松软感的植株,用到纵向划一切口,播出发于适宜的花絮,立即侵入Carnoy固定液中。 固定后的材料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后从固定液中取出1-2朵小花,用解剖针拨取雄蕊,剥离花药时要注意将颖片剥离干净,使用的镊子和解剖针不得损坏花药,否则花粉母细胞会从伤口流出。
2、媒染 
剥离出的花药放进4%硫酸铁铵水溶液中进行媒染,时间需4小时以上,其目的是让花粉母细胞中进入Fe离子,这些Fe离子可以和染液发生反应,增强染色效果。
3、水洗 
媒染过后的花药要彻底水洗,洗净花药表面的Fe离子,否则会影响染色效果。
4、染色 
将洗净的花药放入0.5%的苏木精染色4小时以上,为了增强颜色效果,可在27℃的温箱里进行染色。
5、水洗 
洗净花药表面的染料。
6、压片 
去花药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45%的冰醋酸,并在酒精灯上加热5秒后盖上盖片(注意不要让冰醋酸沸腾),用吸水纸折叠两层覆在盖玻片上吸收多余的热醋酸后压实。
7、镜检 
观察结果和分析:

实验(三)植物多倍体诱发实验
前言
实验原理:
多倍体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界,目前已知被子植物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物种是多倍体,小麦六倍体、棉花四倍体,也可以采用高温、低温、嫁接、切断和射线处理等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处理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最为理想的是化学方法中的秋水仙素。
    秋水仙素是由百合科秋水仙属的秋水番红花—秋水仙素(Colchicum autumnale) 的种子和器官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其作用机理为,细胞分裂时打断纺锤丝,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细胞不能继续分裂而形成了染色体的加倍。
对多倍体的鉴定,除了检查染色体数目变化外,形态特征的变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多倍体植物的气孔、花器、花粉粒、种子、果实等部分明显的变大,气孔的数目减少而密度变稀,同源多倍体育性有所降低,所以同源多倍体中有部分畸形的不育花粉粒。

实验试剂、器材:
1、材料
大蒜 (Allium sativum 2n=16)
2、试剂
秋水仙素、乙醇、冰乙酸、1mol/L盐酸、石炭酸品红。
4、器材
恒温水浴锅、显微镜、天平、培养皿、镊子、刀片、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实验步骤:
1、生根 
将大蒜置于适宜的条件下,使其根生长至1.5-2cm时,将根前端2-3mm取下,注意取根的时候需要在大蒜的细胞分裂高峰期进行,对于大蒜的根来说,上午的9-11点、下午的15-17点都是分裂高峰期。
2、秋水仙素诱导 
根生到1.5~2㎝的时候,将大蒜转入0.1%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培养,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不分向两极,也不分裂成两个细胞。
3、取材 
高峰期:上午9~11点、下午16~17点。
4、固定 
将根尖用清水洗净,放在Carnoy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放入70%的酒精中保存。
5、根尖压片 
取根尖分生组织一部分放在载片上,用解剖针把材料碾碎展开,滴一滴石炭酸品红染色5分钟,盖上盖片,轻敲材料处后压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