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形雕塑相关解剖
(2012-03-04 13:59:19)
标签:
杂谈 |
体形雕塑以塑造优美体形为目的,以脂肪抽吸及(或)移植为手段的整形外科治疗,是整形外科常见的一个整形美容手术。体形雕塑的基础是身体脂肪分布的变化,体形雕塑就是重新调整脂肪分布的过程,因此了解身体各部位的脂肪的解剖,对于体形雕塑至关重要。
一、人体美
人体美是指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形式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过程的协调匀称和统一。人体美具有三个特征:首先人体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其次人体有均衡、匀称的形态,主要表现在人体左右对称、比例均衡、体形匀称、动作协调;第三是人体具有生命活力美。
二、体形雕塑
(一)定义
体形雕塑是针对人体形态美的一个雕塑,重塑人体的一种正常的形态美。是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对人体外形不佳或比例失调的部位进行修整、塑形,使身体形态协调匀称。体形雕塑是整形外科常见的一个整形美容手术。
(二) 体形雕塑的基础
体形雕塑的基础是身体脂肪分布的变化。比如某些区域脂肪过多,而其他区域脂肪缺乏,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体形雕塑就是重新调整脂肪分布的过程。因为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重新分布,尤其是女性这种分布是更为明显,年龄增长以后,腹部、臀部、大腿的脂肪增多,而有的部位脂肪发生萎缩。体形雕塑就是重新雕塑人体的脂肪,使脂肪的分布符合年轻人的状态。
(三)体形雕塑的目的
体形雕塑的目的不单纯是将脂肪抽出,而是矫正各种不良的体形,雕塑出人体的曲线美,使身体的各部位之间和谐成比例,给人以视觉美。
三、体态美学
年轻女性理想形体突出表现是曲线美。女性躯体的两侧自肋部起,呈凹形曲线,逐渐过渡为髋部和大腿外侧的突出线条,腰部是最细的,呈沙漏状。大腿的前后都呈现柔和的突出线条,曲线优美。女性的臀沟略成弯曲状,臀部呈圆形。上腹部中线略凹陷,下腹部轻微膨隆。这是一般状态下的形体美,吸脂手术等体型雕塑的手术是以这些基本的美学概念为基础,手术就是要达到这些美学的标准。
四、体形雕塑的视觉美学
人体应该是一个比例协调的整体,局部的美不是一个真正的美,只有整体协调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体形雕塑要求整形医师要有整体观念和一定水平的美学素养,一个部位被塑形就会影响躯体的整体曲线,所以我们要综合考虑一个人身体各部位的外形。一个人“看上去很高”,往往意味着髋部曲线较高,臀部较小、后翘。抽出髋部脂肪降低髋部的凸出,会改变腰与臀的比倒,造成视觉上的腰部增粗、躯干变宽,因此有必要同时抽出腰部的脂肪组织。在雕塑下肢时,抽出大腿外侧的脂肪会在视觉上减少躯体的宽度,而同时抽出大腿内侧和膝部的脂肪则改善了下肢的整体形态,使下肢显得直而修长。雕塑上肢时,抽出上肢外侧的脂肪则有助于降低躯体的宽度,人体在视觉上会显得高出实际。
五、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
在体形雕塑吸脂手术前需要检查皮下脂肪的厚度,一般采用站立位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是测量体重或手术部位的维度,如腹围、腰围。这种方法在人体不同状态下,有一定差别,现在仅作为参考。另一种方法是指捏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下组织,测量其厚度。它的一半约为皮下脂肪的厚度,这种方法受提捏力度,皮肤弹性、皮肤厚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意性较大。但是如果是一个人来进行操作的话,它是有可比性的。在脂肪抽吸过程中仍可以用这种方法判定吸脂部位的脂肪厚度和抽吸程度,术中可比性较高,实用性强。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卡尺法。用卡尺来测量皮皱的厚度,这种方法比较准确。但也会受到卡尺卡松紧程度的影响,也是一个相对的标准。最准确的测量皮肤皮下脂肪厚度的方法是超声检测法。超声波可以检测人的皮下脂肪厚度,它可以精确到毫米的程度,能客观反映吸脂术后的效果。
六、脂肪组织的解剖学
(一)大体解剖
一般的脂肪可以分为两层。浅层脂肪又叫蜂窝层,也叫晕层和网状层。它存在于全身各个部位,属于代谢性脂肪,随体重变化而改变。浅筋膜系统为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提供支持。在下腹部、颈部、大腿明显,而在上腹部、臀部、小腿不明显。深层脂肪又称板层(
lamellar layer ),位于浅深筋膜之间,仅在身体部分部位存在,如腹部、髂窝大转子区、大腿上 1/3
的内侧面、上臀后面。深层脂肪属于静止性脂肪,与遗传有关系,容易获得不易去除。
肥胖时板状层增厚比蜂窝层明显,在肥胖者甚至可增厚达正常人的 8
倍,而网状层不过增厚 2
倍。板状层的脂肪堆积可引起体态的明显改变,如腹区的提琴样畸形和股区的马裤样畸形。抽吸网状层可获得良好的皮肤回缩,而抽吸板状层则获得良好的体形塑形.
七、体形分类
我们一般把体形分成三种:外胚层体形、内胚层体形和中胚层体形,它各有特点:首先外胚层体形的特点是瘦弱、四肢细长,躯干前后径比左右颈明显要小;内胚层体形的特点是比较圆的躯干及短小的肢体;中胚层体形的特点是肌肉比较发达,体形比较均匀。
另一种体形的分类方法是分为男性型和女性型的肥胖体形。它们脂肪堆积的部位是不一样的。从下面两张图可以明显的对比出男性和女性肥胖体形的不同。
臀及股脂肪堆积可以分成几种类型。首先是大腿内侧、外侧和髋部脂肪的堆积。第二种是马裤腿,即大腿外侧的脂肪是比较突出的。第三是肥胖型,是整体肥胖。第四种是肥胖松驰型,不仅肥胖,而且皮肤的松驰程度比较严重。
Grazer 等将大腿、臀部和髂腰部形态分为 7 型:
|
|
|
|
|
|
|
八、人体各部位脂肪解剖
(一)面部脂肪解剖
面部的脂肪分布是和人种有关系的,黄种人的分布一般是中线区域少,两侧较多, SMAS 筋膜将之分为两层,其纤维隔穿过浅层脂肪与皮肤相连,深层脂肪(眶脂体、颊脂体)无纤维隔。面神经走行在SMAS 深面,颊脂体表面,从深面进入表情肌。
(二)颈部脂肪解剖
颈部被颈阔肌分隔为颈阔肌内、外脂肪垫。一旦我们抽吸脂肪的时候只能抽吸颈阔肌外脂肪垫。颈阔肌外脂肪垫分为几个区域:第一是颏下中线区,这个地方是最厚的,一般我们常说的 “双下巴”就是指这个区域的脂肪肥厚,它的形态对轮廓影响最大。第二是侧区,即下颌下缘至耳后的区域,较薄。第三是旁中区,略厚,下方为舌骨。
(三)上肢脂肪解剖
上肢浅层脂肪较厚,呈环形肥大。有时上肢的脂肪增厚会显现出一种和服样畸形,就是上臂后外侧脂肪肥厚、皮肤松垂、邻近背部、侧胸部皮下脂肪增厚。胸部没有深层脂肪。侧胸壁的浅层脂肪组织增厚可影响腋窝、乳房的形态。乳房肥大者以脂肪组织为主( >50% )。乳房肥大可以通过吸脂来进行乳房塑形。背部及项部的皮肤厚而坚韧,皮下纤维隔发达,将脂肪组织紧密包裹。抽吸较为困难。脂肪一般蓄积在项部、肩胛区、肩胛下区、侧胸区、腰区、侧腰区的区域。
(四)腹部脂肪解剖
腹部是吸脂手术最常见的部位。一般下腹部分为浅层和深层脂肪。深层脂肪内有 Scarpa 筋膜。脐上和经脐的横行区域内的皮下组织含有较多的纤维组织,使肥胖者上下腹之间存在一横行沟状切迹,称为腰围切迹。该区抽吸阻力较大。腹部的正中线两旁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及腹壁下动脉穿支,抽吸时注意保护。上腹部仅有浅层脂肪,被 Camper 筋膜分隔为两层,并被纤维隔分隔为蜂房样结构,质地紧密,抽吸困难。其肥厚有时掩盖肋弓下三角形凹陷。
Ⅰ区是安全抽脂区,这个部位的区域脂肪是可以随意抽取的,不会损伤血管;Ⅱ区是受限抽脂区,这个区域的血管较多,吸脂时要注意保护血管。Ⅲ区是仔细抽吸区,这个区域血管丰富,吸脂时要仔细小心。Ⅳ区是不受限抽吸区,它是属于可以随意抽吸的,没有限制。
(五)臀部脂肪解剖
臀部有深层脂肪。 Klein 认为臀部皮下脂肪内有 Jacque 悬韧带,悬吊支持软组织;随年龄增长,韧带退化松弛,造成臀部外下侧呈袋状下垂。这种畸形在西方人较多见,东方人相对少一些。臀下皱襞是由起自臀大肌筋膜、止于皮肤真皮内面的纤维束( Luschka 韧带)的牵拉所至。臀下皱襞的形态与坐骨皮肤韧带( Charpy 韧带)有关,该韧带发自坐骨嵴,呈扇形止于真皮。该韧带仅止于臀下皱襞的中部时,臀下皱襞呈短线状,臀部形态较为美观。臀部松弛或韧带附着过长,则出现多余的臀下皱襞,影响美观。
(六)髂腰部脂肪解剖
髂腰部的脂肪堆积位置有性别差异。男性位置较高,位于髂嵴上方,向前与腹部脂肪形成救生圈样畸形。女性称之为髋部( hip ),位置在髂嵴处,常合并臀部、大腿外侧的脂肪堆积,形成小提琴样畸形,破坏了 S 形曲线。右图是女性髋部的脂肪堆积,形成小提琴样畸形。
(七)大腿脂肪解剖
大腿是女性局部脂肪堆积的常见部位。主要位于大腿外侧、大腿内上部、膝内侧及大腿后侧。浅筋膜类似 Scarpa 筋膜,将深、浅层脂肪分隔开,并发出纤维与深部肌肉筋膜相连。 Lockwood 发现有些区域浅层脂肪直接与深部肌肉筋膜附着,纤维连接带较为密集,称之为黏着区( the zones of dherence )。黏着区包括臀下皱襞、臀外侧切迹、大腿内中部、大腿后侧远端、髂胫束的外下区域及脊柱区、胸骨前区、腹股沟区。
(八)膝部、小腿和踝部脂肪解剖
这些部位的脂肪分布与遗传有关。主要分布在膝内侧、膝内侧下方、膝上方;小腿内侧和后侧、小腿下 1/2 脂肪较多;踝部浅层脂肪肥大,集中在后内侧和后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