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在英国伦敦举行的2012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让我这从小无缘任何体育项目却又喜欢体育之人每天对着电视通宵达旦,还不亦乐乎,什么射击,体操,游泳,举重,乒乓……,哇,反正中国运动员一上镜,就让我眼睛发亮……!
虽然无缘去英国伦敦奥运场馆,不过在这些年的旅途中我也去过不少国家的奥运场馆,其中就包括这次到德国,我走进的1972年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慕尼黑奥林匹克中心是德国为举办1972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就慕尼黑奥林匹克中心来说,它是由奥林匹克公园与奥林匹克的几十个体育场馆所组成。

平面图
其实慕尼黑在申办1972年奥运会时还没有这个中心,为了成功举办1972年奥运会,德国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将慕尼黑的一个被废弃的机场改建成了如今的奥林匹克中心。整个中心除了公园,还建了33座体育场馆,其中包括综合馆,游泳馆,冰球场,拳击馆等。

当我走进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感觉这中心是无比的巨大,宽广,只是在这宽广的地域间,我觉得比我在澳大利亚奥林匹克中心看到的要热闹很多,不说那草坪,树木依然绿绿葱葱,并且来来往往的运动员,游人也是络绎不绝。

当我们走向体育场馆,远远望去,我发现这里的体育场馆的整体造型怎么会是那么的特别呢,特别是那场馆的屋顶,高高低低,上上下下,还起起伏伏,并且还有许多斜拉的和矗立的钢柱什么的与之交织。

当我走近它,我发现这场馆的屋顶原来就是一个个大帐篷的连接和组合。我看这些帐篷的建造就如同斜拉桥,用钢柱和钢绳牵引,这些钢柱纲绳是特别的粗大,哇,我突然记起,原来这就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大师贝尼斯和奥托的杰作,一个被称为20世纪建筑史上的里程碑的“帐篷”屋顶。

呵呵,一个来自阿尔卑斯山脉灵感的设计,一个整体外观奇特,并富有寓意的体育场馆……!

当我站在帐篷下,我感觉犹如站在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下,是的,都是帐篷式的,只不过一个是来自上海世博会的感觉,是在2010年,而这里,是在1972年建造的,在时间上整整早了38年。
我抬头仰望,看这“帐篷”透明,却能遮挡阳光,并且这网格感觉又很像许多窗子的不规则的组合。

从“帐篷”下,我看到那高耸的奥林匹克电视塔。根据介绍,这电视塔有290米高,建成后成为了慕尼黑的最高建筑。

电视塔与“帐篷”组合的画面感觉很有意思,特别是这“帐篷”,我突然感觉怎么又有点像渔网了呢。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登上电视塔的塔顶去俯瞰奥林匹克中心,而是向奥林匹克场馆周边的绿地走去。

其实整个奥林匹克体育场馆就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地带,等于是奥林匹克场馆是被绿地包裹着。

沿着场馆周边的绿地漫步,哇,那满眼的绿简直就如置身在绿色的海洋里……,

当太阳的光影折射在对岸,勾勒出的倒影那是无比的绚丽与神奇,

而这种犹如走进田园风光里的那般宁静,却又把奥林匹克精神融进了大自然,简直就是一种别样的诗情与画意……。

真的无法相像拼搏后来到这片宁静的天地会是什么感觉,只是我和我的同伴对着这奥林匹克公园里的景色发呆了,变傻了,拿着相机走不动路了……!

我去过的不少国家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场馆,只是大多场馆和中心在奥运会结束后就萧条了,而慕尼黑奥林匹克中心给我的感觉是依然在被利用,并且被利用得很好。

走在路上,我不时看到运动员的身影,

在这里,我看到运动员们正从场馆里出来。

当我走进游泳场馆,

我看到这游泳馆刚刚结束赛事,正在举行新闻发布会。

在广场上,我看到正在举行音乐会,

不过细看才发现,这里原来是和智残运动员在一起搞联欢。

在草地上,我看到这些残障运动员在歇息,原来这里正在举行残障人士的运动会。

沿着奥林匹克湖,我看到湖边有一条明星大道,照片上除了可欣赏到对岸的风光,眼前的小野鸭,还有就是地上的明星手印,并且沿着湖边,这些明星手印连绵了很长一段路。

这里是一片少儿活动区,

在这里,我看到水面上有无数个水球,而每个水球里都有人在翻腾,颠扑,

我走到近处,突然发现竟有个看上去才二三岁的小男孩也在水球里上下扑腾,而孩子的父母站在岸上竟然哈哈的笑,呵呵,俨然这是一种从小教育和培养孩子独立,勇敢,不畏艰险的好方式,感觉这种方式很值得当下中国的那些个年轻的爹妈们好好学习。

确实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经营上属于很成功的典范,在1972年奥运会后在这里又成功举办了1974年世界杯足球赛和1988年的欧洲足球锦标赛,并且,这里很长时间一直是拜仁慕尼黑的主场。

可以说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如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举办过奥运会,世界杯和欧洲杯决赛的体育场。

据说德国目前正在申办1218年的冬季奥运会,我想如果申办成功,这里一定会再次点燃奥林匹克的圣火。
写此博文,意在渲染奥运,也与大家分享。
愿中国奥运选手不断刷新世界记录,愿腾飞的中国越来越强大……!
我的德国捷克奥地利之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