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乡间的符号(46)无锡古运河·接官亭

(2009-07-23 08:05:19)
标签:

北京人在江南

无锡

京杭大运河

北塘区

接官亭

穿山甲1268

旅游

分类: 散落江南乡间的文化符号

散落江南乡间的文化符号(46)无锡古运河·接官亭

图·文  穿山甲1268

 

图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接官亭,

无锡北塘古运河边上,三里桥附近,

500多年前建的接官亭已经毁掉了,这是前几年在原址上新建的,

一座小小的接官亭,所承载的东西很多,

比如江南建筑的物化象征,比如封建社会的官场礼仪,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吴桥转到了三里桥,转完了三里桥米市,过马路就看见了运河边上一个四角的亭子,近前一看:接官亭。 

  接官亭,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迎接来往官员的固定地点,据说无锡曾有多处这样的亭子。

  据史料记载,小三里桥接官亭的建立约在明弘治七年(1494年),想来到今天至少有500余年历史。无锡是江南的文化重镇和水旱枢纽,又曾经是在封建官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地域环节。

  从春秋的吴国国都、到西汉的立案建县,从民国初年的锡金军政府,到江苏省境内的首批设市,无锡这地方可谓是官员云集、往来频繁的所在。特别是这些官员中,有即将到任、执掌生杀的地方父母,有途经过往、一诺九鼎的省府要员,搞不好还有来自京畿的达官显贵呢,任凭哪一个都不敢怠慢,对于他们的迎送礼仪自然也不能马虎。

  而在他们通达必经的运河要津,以相应规格的建筑为依托组织接官活动,自然就是一个既有面子又有特色的选择。有了这座接官亭,无论是主是客,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了。当官船抵达接官亭码头之后,恭迎人员按官品等次肃穆立于岸边迎接。 

  官员离船上岸后,首先在接官亭内与迎接人员引见介绍、寒暄问候,就相当于今天的一一握手,互致问候,亲切会面吧!一番“天气挺好,身体不错”的虚言客套之后,在接官亭的礼仪结束后,来宾被前呼后拥地进入到相隔约200米的官厅休息。这就是今天的接官亭弄,这条巷子长365米、宽5米,两边保存尚好的老房子,是典型的江南民居。主人通常要在这里设宴为宾客接风,待他们酒足饭饱以后或入城又或者离埠,再悉听尊便。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接官亭也历经沧桑,先后遭受过两次大火劫难。第一次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和清军在小三里桥一带展开激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兵乱所至,这一带街市屡遭梵毁,接官亭也受到严重损坏。第二次是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大战,日寇大举侵华,时至年末,日军进逼南京,无锡北门塘遭到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接官亭与临近的许多商铺一起化为灰烬。

 到2004年,为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由无锡市平安殡仪公司恢复出资建设,古运河无锡段这一历史人文景观才得以重现世间,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接官亭才又矗立在运河东岸。

  

 

图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站在接官亭里可以欣赏运河风光,视野非常开阔,我们惊叹,当年接官亭的选址是很有眼光的。

 

 

图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接官亭附近的古建和连廊。

 

 

图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亭子里小憩的江南老人 

 

 

图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亭子里还发现了过夜人 

 

 

 图7

江南乡间的符号(46)无锡古运河·接官亭

  这就是傍着接官亭得名的路北一街弄——“接官亭弄”,这条小弄堂成了明清五百年以来历史变迁的见证。接官亭弄长365米,两边保存尚好的老房子,正面门头简单,天井内门头讲究,是典型的江南民居。主人通常要在这里设宴为宾客接风,待他们酒足饭饱以后或入城又或者离埠,再悉听尊便。

 

 

 图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六十年代,原来的接官亭弄的闹市区已渐移市中心,但满街的店铺,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接官亭弄却风光不再。或是因弄名的封俗,而在“史无前列”的那场冲击中便改成了“迎新弄”。

 

 

 图9

江南乡间的符号(46)无锡古运河·接官亭 

 接官亭弄17号的旧门,看得出这里已经人去屋空了。

 

 

图1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接官亭旁边,我发现了一个在运河捞鱼的老汉,我看见他框里已经有了几条2斤多的鱼了。 

 

 

图1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不知从何时开始,公交车站候车风雨棚增加了无锡历史的介绍,这是接官亭对面的车站。

 

 

图1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今天接官亭对面都是漂亮的小区,门口牌楼上写着:古运河小区。

 

 

图1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接官亭旁边的马路很宽,由于是周末,又是清早,马路上车辆很少,行人不多。

 

 

图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街边的商铺大多是船用物资交易的商家。

 

 

图1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接官亭里看运河上船来船往。

 

 

图1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街上也能见到很多时尚的小店、咖啡馆和小酒店,当然也有很现代的洗浴城。

 

 

图1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靠岸停泊的船只。

 

 

 

图1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三里桥接官亭在过去也是个竹制品加工的中心,那时候生意非常兴隆,现在这种作坊不多见了。

 

 

图1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大桥下面的制藤人

 

 

图2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偶尔能看到人家门口摆着竹制品。

 

 

图2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桥下的小商品市场,服务对象大多是运河上开船的渔民,基本都是生活用品。 

 

 

拍摄时间:2009年7月4日

拍摄地点:无锡北塘古运河

拍摄设备:尼康D200,D70S,

尼康AFS17-55/2.8G,尼康AF80-200/2.8D镜头。

 

 

 相关博文

无锡古运河·三里桥米市

清名桥:江南古运河上最美的节点   

江南古运河上“枕河人家”

 

 博主推荐

北京人在江南

(部分文字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