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近期各类消息的两面性辨析

(2009-05-29 12:26:00)
标签:

布瑞

地产

经济

股票

市场

理财

杂谈

休闲

财经

分类: 股市解析

进入5月份以来,各类消息或传闻漫天飞舞,多空双方各展其技,都在利用舆论来为自己的观点摇旗呐喊,那么,我们如何去正确解析这些消息或传闻呢?布瑞在这里不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把一些重要的消息或传闻都在此列举一下,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清浊之分,不宜言表啊。

 

1、成品油价格的调整


A:近期有多家媒体纷纷预测,成品油零售价格可能在28日晚开始上调。但是中国之声记者刚刚从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获悉,近期成品油价格不会上调。此外,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发改委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今天将正常下班,节日期间也不会加班。

 

B:根据新颁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即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28日原油期货强劲反弹,国际油价已升至6个月以来的新高,收于每桶64.82美元。业界对成品油调价的预期再度高涨。作为调价的具有合理性,当前调价也完全符合条件。


2、房地产的多空观点

 

A:25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提到,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其中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与之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频繁提及物业税改革不同,此次是国务院首度将沉寂有时的物业税改革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

 

B:国务院28日出台了“自25日决定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这次扩大内需重点扶持的大型基础设施,降低资本金要求的行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能力会提高,所以它应该说下一步得到信贷支持的空间就更大,应该说会有正面的效果。这意味着,从2004年宏观调控以来开始收紧的房地产开发商项目资本金比例35%大限将首次真正出现松动。

 

C:目前物业税出台的难点在于到底要不要把土地出让金包括进去,虽然土地出让金由费改税是大势所趋,也是合理的,但由于此事涉及到矛盾重重的相关政府部门利益,因此操作起来难度相当大,即使包括进去,也将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在房屋保有阶段的40年或70年内逐年征收,目前仍没有官方权威提法。这一“细节”显然是物业税方案要害所在。若统一纳入逐年征收,开征物业税将大幅降低购房者首次支付的价款,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反之,则仅是在购房成本不变的基础上,在房屋保有阶段,每年增加一项税费支出,平抑房价便成奢望。物业税方案还面临众多跨不过的门槛,短期内难有实质进展,开征时间大概在2010年-2015年间。例如税基、税率如何确定,税收优惠以及累进税制该如何设定,委托什么样的房产机构来做评估等,这些关节点目前决策层内部均尚未明确。


3、券商的多空观点

 

A:据2009年05月27日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报道,沪深股指已经月线五连阳了,A股大盘本轮约60%的涨幅不但使投资人重新体会到了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也给券商经纪业务带来了可观的收获。统计显示,以行业平均费率计算,今年以来我国券商全行业合计入账交易佣金约476.7亿元,比去年的346.45亿元增长约38%。2到5月券商月佣金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其中4月收入122.3亿元创出15个月新高。即今年1到5月券商行业共收入交易佣金超过476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近四成。

 

B:据2009年05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第一季度犹如拐点,券商普遍表示,尽管经纪业务领域表面平静,其实是暗流涌动。最为直观的转变莫过于经纪业务整体佣金水平的加速下降。进入2009年第一季度,7家上市券商的股基权佣金率悉数下滑。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国元证券,降幅达21.25%;其次为中信证券(母公司报表),降幅为18.10%;接下来分别为宏源证券、海通证券、东北证券和长江证券;国金证券降幅最低,仅为0.16%,仍占据上市券商最低佣金率位置。


4、基金经理看后市的观点

 

A:据2009年05月27日全景网报道,中国A股周三以红盘结束五月份的交易,沪综指五月累计涨幅超过6%,两年来首现月线五连阳。但在一片繁荣的背后,基金仓位却在连升五周后出现下降,在基金经理们看来,A股六月的走势或不再乐观。据路透社的最新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尽管对于A股的前景依然乐观,但是多数基金经理表示将下调六月的股票配置,其中IPO重启成为忧虑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短线市场会受到IPO重启的一定冲击。据联合证券的监测数据显示,五月的第三周,基金的平均仓位较前一周的75.41%下降0.93%,平均仓位为74.48%。其中,股票型基金下降0.78%至78.78%,指数型基金下降了0.15%至95.06%。

 

B:汉网-武汉晚报报道,据信息时报26日消息,受市场即将重启IPO以及经济数据不佳的影响,上周三开始大盘出现持续调整,3天共跌去88点。但是,一些基金却趁低吸货,加重仓位,相当部分偏股基金已接近满仓运作。根据德圣基金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接近满仓操作(股票仓位超过90%)的基金数量77只,已占到偏股型基金的近30%。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江赛春指出,与股市缩量调整不同,基金仓位策略上仍然保持着高仓位的积极姿态,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甚至已超过了前年年底上一轮牛市高峰时的水平,中线看多信心似乎更加一致。接近满仓操作的基金数量77只,已占到偏股型基金的近30%。


5、A股开户数和持仓账户数的变化


A:中登公司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两市新增开户数环比小幅回落,投资者开户步伐放缓。数据显示,上周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为303588户,较前一周减少1274户。

 

B:持仓账户数创出08年来新高。A股持仓账户数回升38.08万户至4842.12万户,创出08年来新高,持仓账户数所占比例回升至38.23%。数据显示,上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为1873.67万户,环比增1.82%。


6、IPO对市场的影响

 

A:IPO行将重启,短期而言确实会引发市场对扩容的担忧,从而对行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次的征求意见稿意味IPO开闸的时间可能会提前于市场预期。在当前市场自身就有内在调整需求的背景下,该消息将加速市场进行调整。

 

B:重启主板IPO是迟早的事,从中长期看,在目前位置进行主板IPO开闸也显示了管理层对市场长期走势的信心。相关数据表明,从1990年A股成立以来,剔除IPO暂停一个月以内的情况,IPO共有7次暂停,每次重启后,指数并未出现大幅下跌,相反重启后一个月上证指数上涨的概率高达83.3%,IPO重启并未拖垮股市。从长期来看,重启IPO不会在实质上改变市场的运行趋势,A股20年的历史不断伴随着扩容,但是整体还是在向上走。股市具有融资功能才是健康的股市,第7次重启必然和前6次一样,不会实质上改变股指原本的运行轨迹。因此,IPO重启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很大。

 

7、信贷流向


A:据2009年05月27日中国证券报-中证网报道,1-4月份银行信贷渠道投放的资金量达到5.17万亿元,追踪信贷流向或许能更好地把握好投资方向。1-4月份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20451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39%。种种迹象显示,中长期信贷资金很大一部分流入了实体经济。1-4月份新增票据融资16082亿元、企业短期贷款9175亿元,合计25257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49%。有迹象显示,这两个统计项下的资金可能去向有三。第一,票据融资有相当部分流入实体经济。第二,大量资金可能又回到银行体系。第三,信贷资金可能流向金融资产。

 

B:据2009年05月27日中国证券报-中证网报道,来自居民贷款的数据则显示,资金可能回流楼市。1-4月份居民新增贷款达5695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消费性贷款2009年一季度达1954亿元,季度环比增长350%,同比增长71%。而居民中长期消费性贷款月度同比增速与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走势基本一致。数据显示,居民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同比增速从2008年12月的11.64%上升至最近的13.84%,同期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速从2008年年末的-19.5%快速逆转为2009年4月份的35.4%。消费性贷款的上升和商品房销售额的上涨,意味着资金已经回流楼市。


呵呵,屁股决定脑袋、仓位决定立场,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这都需要我们用辨证、客观和发展的角度来加以解析。否则,岂不是成了某些忽悠声下的糊涂鬼了吗?

 

 尾市放量暴露主力真实做多意图   节后最重要的机会热点逐步显现   

 从行情性质看重启IPO之后走势    就2009年而言股市不会再有5.30  

市场正逐步走出IPO恐慌的阴影  上周的主力资金动向数据追踪  恐慌性寻顶将贯穿后市的全过程

不畏震荡继续看涨的强力信号     总理上飞机前说的话很耐人寻味  

 

布瑞想说的是,目前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我们对后市行情的预期情绪,不能由于权重股引导的股指上下起伏,来确认整个行情的见顶。盘中震荡清洗短线获利盘,将是今后恐慌性“寻顶”行情的一条主线,这将贯穿于后市盘升行情演绎的全过程。

 

布瑞的忠告:请各位博友们注意,不是布瑞在文章中预计短线加仓或减仓,就马上一股脑买入或卖出啊!要具体个股的技术指标而具体分析哟。但务必要注意T+1交易规则下的买入风险,随时做好及时的止盈或止损准备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