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信缺口仍将留到奥运会以后

(2008-05-26 17:09:18)
标签:

股票

技术

实战

理财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杂谈

休闲

分类: 股市解析

今天沪深大盘在外围股市大跌和消息面真空的失望下大幅低开,并一路几乎单边下跌,并伴随着成交量萎缩,最后收在次低3364点,做出一根实体中阴线。整日沪市成交683亿,两市个股呈现普跌格局。

 

从盘中情况看,早盘的大幅低开,最多是市场对美股大跌和对政策面真空的失望的反应,以券商、银行、地产、石油、钢铁、有色等权重股集体杀跌下,恐慌情绪再度蔓延,盘中个股几乎大部集体下跌,显示目前市场人气极度低迷,信心再度基本崩溃了,相信多数人已经开始有了大盘回补缺口位置的走势预期。

 

从市场盘面博弈分析,主力机构把握着市场的趋势动向。目前大盘的表现基本到达了这样的一种麻木状态,市场处在3500上下200点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市场象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做着追高杀跌的动作,今天主力机构动作是很明显的,集中力量利用权重股杀跌对指数再次打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造成市场恐慌,回补4月24日跳空缺口的3296点附近,将市场引向歧途,因为空头们很明白,只要跌进缺口以下,股市又将全面崩溃,3000目标就会转眼就到。

 

市场趋势总是在多空双方分歧中形成的,事实证明今天的大盘点位已经成为主力机构骗线的诱空陷阱。从今天成交量看出,反弹时候的抛盘压力很重(大单很多),显示不但散户恐慌,连机构也在忙着杀跌,但这些杀跌盘谁接去了呢?所以,我要说,当主力机构一旦逼出利好政策,很可能立即反手做多,大盘才会有转机。

 

话说回来,今天尾盘的杀跌动作,带有明显的恐慌性做空现象,从心理博弈角度上分析,这也是故意做出来的,因为下跌个股中基本是近期表现最为强势等板块,每当市场崩溃的最后阶段,这些强势股都会出现补跌现象。这种情况在今年4月17日的情况是一样的,也是恐慌情绪最后宣泄的阶段。这种杀跌会将所有顽强的筹码全部洗掉,到了这个阶段,无论是强势股、权重股还是二三线股,基本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了,也就是说真正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区间了。凡事都有物极必反的一面,当市场感到绝望的时候,机会也会同时呈现在你的面前。

 

目前指数处于缺口上沿边缘,深市可能会回补缺口,但相信沪市却暂时不能也不会回补,这个缺口仍将留到奥运会以后再说吧!如果明天惯性下跌的话,强力反弹也会跟随出现,并重回上行通道之内。

 

今日大盘没有站稳3400点,肯定这也是市场主力的阳谋,专门反技术修理技术派的做法。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上证大盘将围绕3300点至3500点之间要震荡爬行几天,毕竟超跌反弹的性质现在还没有改变。顶部三日,底部三月,筑底过程是非常漫长且折磨人,只有耐心者才能找的到自己的底部。

 

股谚有云“机会是跌出来的”,今天市场产生了较大的恐慌,正所谓行情在绝望之中产生,绝处逢生才是见底的根本,多方将在周二将发动报复性地反弹。大家不要忘了顶部是空头买出来的、底部是多头卖出来的道理。股市赚钱之道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人弃我取、低买高卖,但真正做到确实不容易。

 

1、可参考实战K线葵花宝谱——高抛定式篇 ,持股等待短线的“逢高减磅”。

2、重点关注大盘的30日均线的支撑,可参考实战K线葵花宝谱——低吸定式篇》,再进行回补。

3、在反弹趋势确立后,可参考《实战K线葵花宝谱——追涨定式篇》,对强势股进行谨慎适度的追涨。4、由于震荡行情会比较复杂,如果经验不足的投资者,还是减少操作或者选择持股观望的比较好。

5、周日新文章《绝处逢生才是见底的根本》《震荡市里如何打翻身仗》 ,供操作参考。

 

看看我的新文章《有望打破上下两难的尴尬局面》《探低3400点之后震荡回升》,好好想一想,要及时调整修正我们的市场操作思路。我要提醒朋友们,看问题的角度要因时变化,现在不要用空头思维,要用多头思维考虑,要在调整时建仓或加仓!!!操作上可逢低低吸并适当持股待涨,现阶段短线做空后尚须注意未来的踏空风险。也许当你急切在地板上卖出的时候,庄家正偷着乐呢。

 


近期对宏观基本面的分析文章 

《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双重作用》  《美联储或将转向加息对股市的影响》

供操作参考 


前期在月初对5月份走势预测的分析文章 

《5月下旬股市路线图》  《五月份的走势和应对策略》  《红五月谁主沉浮》

供操作参考 


 每日《股市早参》 文章会在每天的早晨8点前例行更新,为朋友们带来新鲜的股市资讯和评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