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游戏时间育儿 |
分类: 发现孩子 |

给孩子充足的游戏时间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我们要做的就是深耕童年的土壤,通过主动的工作和玩耍,让这片土壤更加肥沃。这是童年的沃土通过想象的力量保持松软的年月,是最初的学习种子在呵护和爱的环境中变得温暖的时间。——华。。。
前天放学后与一位新来不久的老师沟通,她说她对儿子的幼儿园是了解的,虽然之前关注华德福教育,但来纳溪园后才知道与一般园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她感觉非常大的不同是一日流程上的不同,这不同中体现的最本质的东西是孩子是主动游戏者还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
是的,我了解到的一般幼儿园大概十几二十分钟一节课,在课堂上,孩子们主要是听老师讲跟老师学,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我们园,孩子们的自由可以说是真正得到支持和保护的。比如每天下午的时间孩子们全是自由活动,在室内或户外。而上午,每天都有两段的时间是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或主题活动时间。所谓主题活动,无非是泥塑、湿水彩、厨艺、手工等动手的活动。虽然规定了主题,但都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同时并不强求孩子们参加。所以,在纳溪园上学的孩子的每日活动都是以游戏为主。
前天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给孩子游戏的权力和充足的游戏时间对孩子来有多重要。听到一些家长提到过孩子上幼儿园后经常做梦和夜里哭闹。我想,偶尔的夜里哭闹是正常的,如果明显比过去多就不太正常。但其中原因何在呢?有的孩子是入园初期的焦虑,有的可能与此相关。
我想,不是每一个孩子上学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但是,如果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园里,都不能充分地游戏,他心里可能是不舒服的。但孩子又表达不出来为什么不舒服,所以可能就一直别扭着。
因为,我意识到,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做游戏是孩子心灵深处的真正需求。一般情况下,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不能让孩子充分游戏。所以,虽然很多幼儿园在一日流程上都会以二十分钟左右为一个时间段,但我想这仅仅是以孩子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来定的,而不是孩子自主游戏需要的时间来定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不尊重孩子的。
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就会看到孩子们不停地进行着各种游戏。昨天早晨起床前女儿还在讲在幼儿园里做的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据了解这是孩子们最近在园里常做的游戏。这样的游戏一般主要会在四岁以上的孩子们之间进行,园里孩子们的游戏规模比较大,参与人比较多,有一次我亲眼看到班上的18个孩子都参与了游戏。在游戏前,孩子们要安排角色,在这其中会有争议,谁想当什么不想当什么,选了角色后还要准备游戏需要的材料,最后进行表演。
我还亲眼看到过一个关于婚礼的游戏。我进教室看到时已经进行到中途了,因为那个小小新娘已经披着“婚纱”戴着用软陶捏好的手镯项链和戒指了,我进去时只差玫瑰花了。当时孩子们先是自己画玫瑰花,觉得不行,又折,还不行,想用教室里空调上摆的花来当玫瑰花结果老师不同意。后来她们找另一位老师折了束玫瑰花,折了挺久的,孩子们就等着。最后,我看到孩子们列队哼婚礼进行曲,新娘新郎由花童陪着款款走来。刚刚走完,就听见老师唱归位歌。这时孩子们就开始归位了,他们没有舍不得身上的婚纱头纱或者手中的玫瑰或者浑身的手饰。
试想想,如果在一日流程中没有安排充分的游戏时间,如果孩子们仍在准备中还没有进行到游戏的最后时老师就要求结束,那孩子们会心甘情愿地卸下身上的衣服首饰吗?我亲眼见过他们不会的,严重的还会当时闹情绪。有些孩子不会闹,但是有谁相信他们的心里一定会不别扭?又有谁知道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地不被满足后会留下什么?我想一般都不会知道,因为,情绪和心理问题都不是具象的实物,因此容易被忽略。
我曾经听到正在做手工的孩子急得要哭的样子说到:“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一会儿就要归位了!”不知道是不是孩子自己的原因,他手中的手工没有结束,但他估计到自由活动时间很快就结束了,他手中的作品就要夭折了。”现在的我知道,那时的我还不太明白,因为当时我以为他是舍不得手中的作品。后来我才发现,比如做软陶的孩子,他们不是舍不得手中的作品被毁掉,而是他们受不了还没做完就结束了。其实,孩子需要这种跟游戏一样的工作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孩子的成长中,这种感觉非常重要。
有很多成人抱怨自己的孩子专注力不好,我不了解是否有先天上的原因,但我注意到,大多都是孩子家长的问题。
一般专注力不够好的孩子家里人相对比较多。我因此猜想,可能是家人在孩子从小玩沙玩水等游戏中打扰孩子比较多,比如孩子游戏时成人喜欢去指点孩子告诉孩子这么做不对那样做对,还有就是成人的活动比较多,总是让孩子按成人的时间表去走而不是按照孩子的需求去走。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带孩子去公园玩,门口刚好有堆沙子或几块石头,孩子玩得很起劲儿,但成人非要带孩子进公园。其实很多成人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果去思考我们就会知道,孩子可能就在这堆沙子上或石头中间可以玩几个小时。如果让孩子玩够了,孩子会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很容易配合成人接下来的安排,同时,孩子的专注力也得到了保护。
在孩子的成长中,给孩子一次又一次地专注于一件事的机会和完成自己工作的机会,我们应该不会在日后再抱怨孩子的专注力不好或者不够快乐。
成人们爱抱怨孩子长大了就开始跟大人做对了。是的,有些孩子看似不太合作。说起合作,我想卢安克有本书的名字叫《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当我们成人总是抱怨孩子不够合作时,我们先思考一下,我们与孩子的天性合作没?比如,有妈妈抱怨孩子不爱做作业不好好写字,当我问她孩子的年龄时,才知道只有四五岁,四五岁的孩子适合写字吗?他们的小手还没有精巧到可以良好地控笔,可我们就要求他们写字,这难道不是我们在与他们的天性做对吗?有的孩子尿床后家长会抱怨,其实三五岁的孩子尿床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他们的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全而已,如果我们怪孩子尿床,令孩子以尿床为羞耻,我们难道不是在与他们的天性做对吗?曾经有幼儿园因为孩子撒了饭而让孩子拣起来吃,一个幼儿阶段的孩子弄倒饭碗也不算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儿,他们年龄如此能力如此而已,难道我们成人都能保证不摔碗不撒饭吗,更何况一个才从母腹中诞出来才几年的孩子?!成人有自己的工作和社交,但是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他的工作,如果不给孩子提供游戏的环境或者在孩子游戏的中途总去干扰或制止他们,其实就是我们在和孩子的天性做对!
真正地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就从给孩子游戏的权力和充足的游戏时间开始吧,这首先需要我们成人有这方面的意识。我知道这很难,就象昨天早晨,女儿上学前在家里匆忙地给老师做礼物,我妈妈催她上学,女儿说正在给老师做礼物,我妈说,老师那么忙谁看你的礼物啊。我妈是个非常好的妈妈和姥姥,她绝对无意伤害孩子,但是,她说出了这样的话。我没去给她讲道理,而是告诉女儿,其实老师准备了一个盒子,专门装小朋友们送的礼物——这是事实,是这位老师亲口告诉我的。
让我们这些从小甚至到大没有得到过尊重和理解的成人去努力理解和尊重孩子,我想确实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我们学习和成长。我们都应该感谢孩子,因为他们,我们才有机会经历人生的第二次成长。也因此为,我们更清楚我们内心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以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的生活。
好好爱孩子吧,这也是在爱我们自己!
让孩子们好好地游戏吧——这就是与孩子合作的最好的体现,这将带给孩子的,是你无法想象的孩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