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的老师相处
(2008-11-25 15:14:39)
标签:
孩子老师幼儿园关注育儿 |
分类: 发现孩子 |
(其实本文最贴切的标题应该是“如何让你的孩子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但字太多)
这个问题是由迪妈引起的,关于迪迪的问题我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地思考了很多,我认为迪妈当初还是疏忽了一些。当然,我非常理解,迪妈是位我非常崇拜的医生,非常忙碌,经常是心有余力不足,就象我曾经上班时也无法安心上班一样,身累、心也累。
迪迪是个适应能力非常强的孩子,而现在她竟对自己的幼儿园没有半点儿的依恋,我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如果一个孩子喜欢幼儿园,那么以下原因至少占一种或几种:喜欢里面的环境;喜欢里面的小朋友;喜欢老师依恋老师。
根据三月上早教班和幼儿园的情况,以及我从其他方面了解到的情况,我分析,其实,幼儿园里的硬件对孩子来就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在意的是老师,如果一个孩子依恋老师他才更容易留恋幼儿园。当然,我这是针对年龄相对较小的孩子而言,大些的孩子会在集体中有自己的玩伴,玩伴在孩子的心中会越来越重要。
三月曾上过10天的中英美地幼儿园,上过两天的蒙德园。去蒙德园时三月2岁零一个半月,去幼儿园时她刚好2岁2个月。虽然当时她哭闹,但是她本人并不是不想去,而是希望我陪着去,她非常喜欢里面的老师。后来我们从那两个地方都回来了,重又去了早教班,直到现在。但是,时间虽然过去整整半年多了,她仍在念着幼儿园和蒙德园的老师,说不定哪天睡醒了就闹着非要去看那里的老师。三月非常喜欢现在的早教班,其实现在的早教班硬件实在不怎么样,确切地说是没什么硬件,可三月即使在那里上了一整天了放学了却还是赖在里面不肯走,小朋友们都回家了,就她一个人她都要在里面玩一两个小时。是什么力量留住了这么小的孩子?我再三分析,无他,只有老师!
其实,在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里,他们不在意家里的物质生活有多丰富,不在意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他们更在意的是父母的陪伴。入托的孩子并不在意幼儿园的硬件有多硬,他们更在意那成为他们临时父母的老师的关爱。
所以,我认为,让孩子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孩子。至于哪些是特殊的呢,我把此刻想到的列下来:转学的孩子;中途插班的孩子;性格或心理上成长特殊的孩子(比如非常胆小、非常调皮等);不懂方言却处在方言环境中的孩子等。
一般幼儿园里的一个班是20——30个孩子,而老师一般只三四个,我想老师是没有三头六臂将每个孩子都照顾周到的。所以,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需要老师额外的关注,那又该如何办呢?
我再举两个例子:
我曾经上课的班级一般40个左右的学生,一学期上下来我都叫不下来全部的名字,但有些人我记得,记得的学生处在“两极”:一部分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学习好品德好有礼貌,哪个老师都有知道他们是谁的欲望;另一部分就是调皮捣蛋的学生了,经常破坏课堂秩序,不得不经常教育他们一下,所以自然而然地也记住名字了。这两部分学生只要在我身边出现,我就很容易看见他们,上课时的精力也主要放在他们身上。我不是有意的,但总是不由自主地就那样了。
我妹妹的丈夫于2005年11月时因工死亡,他们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外甥当时才从北方转学到重庆的一个区县2个多月,刚刚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以及当地的方言。这事本身对孩子就是一个天大的打击,加之我妹妹不想继续生活在当地,就到了另外一个县城去生活。妹夫去世一周后孩子就不得不另外换一所学校。那个学校的情况我们都不了解,考虑到我妹妹不是当地人,语言不通,当时正在保胎的我不得不亲自出马帮助她办理孩子入学的事。外甥胆小,学习成绩中上,考虑到他家里刚发生变故,担心当时刚满7岁的他会受到影响,所以我认为一定要为他安排一个好学校好老师,以此来安抚他的心。
新学校在一个镇上,我们对那里情况不了解,当时还不知道那里一个班六七十人呢。我们找到学校后没有谈赞助费,先是接受学校的考试。新学校用的课本是西师版的,很难,当时他们已经讲了除法,而依外甥的课本,得再过一年才学除法呢。孩子很争气,学过的基本上全做对了。当时我不知道孩子会分到哪班,年级办公室里的来来走走的10多位老师都可能是他的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我不敢怠慢,跟他们海阔天空地聊,其实无非就是想给他们留下个印象,以后对我外甥多关心一点,要不然做为六七十个学生中的一员,谁会对一个普通的学生关注那么多呢?后来的事情比较顺利,我发现给外甥改卷子的就是年级组长,我心想她带的班一定是好班,就跟她说想外甥去她的班,她说她是年级组长,不好直接说,除非校长指定。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暗示,我带着同行的家人去找校长,要求免部分赞助费并且给孩子分配到年级组长班里,而且我暗示校长年级组长非常喜欢我外甥,我外甥也喜欢年级组长。我跟校长讲,我们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外甥刚刚失去父亲,我希望能让他去一个他喜欢的老师的班级等等。我们运气好,校长全同意了。当天,我还专门给两位老师准备了礼物,就是两条羊毛毛巾,当时天刚好冷,背着给的,两位老师推辞了下,但最后都接受了。以我外甥之前使用的课本,学校本来是建议他降一级的,但是,由于孩子聪明加上老师上心,他很快就跟上来了,进步非常大,最后是班级前几名,那可是70多学生组成的班级啊,而我外甥是年级最小的学生,他是5岁上学的。之后我跟外甥的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一年多,后来带三月忙了,加上我外甥情况稳定了我们联系就少了。
我有个我从没教过的学生,但是在校园的人群之中我总是能一眼就看见他,我会忍不住地关心一下他,问他学习如何等,还嘱咐他一些事。原因何在?他是我在学校招就办工作时招来的学生,其实招来很多呢,有些我都不认得。但是这个学生很特殊,他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妈妈在武汉,不能在他身边照顾他,却又对孩子万般不放心。开学之初,就跟孩子的继父专程来重庆请我和孩子的班主任吃饭,当时我有孕在身,吃的是海鲜火锅,记得花了不少的钱呢。这个学生的妈妈对儿子的关心很感动我,因为有了这一交情,我也很主却地去关心这个学生,也会经常跟班主任聊一下他的情况,孩子的妈妈也经常打电话给我。
其实,是由于我们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太尽人意,所以,我才认为做为家长跟孩子的老师处好关系对孩子其实很重要。我的三月只上过几天的幼儿园,所以,我生活中还不太涉及与孩子老师相处的问题,但是,对此,我还是想谈几点自己的想法,我个人感觉挺实用。具体来说,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比较适用:
一、对自己的孩子多用心。
三月曾上过几天的幼儿园,现在正上早教班,据我了解,有的孩子可能从上学起就一直由保姆或老人接磅,家长都没露过面。有的老师想给家长打电话聊聊孩子的情况,家长爱理不理的,或是把电话递给常带孩子的奶奶或外婆。我想,连孩子的亲生父母都这样对孩子漠不关心的,老师估计也没兴致关心多少。记得我读大学时,辅导员说过一句话很经典,当时很多同学写了入党申请就没了下文,好象一般写申请后要经常写思想汇报或口头主动汇报,如果不这样就视为不积极。那时都傻,想入党,老师的意思就是只写这个是不行的,是不可能入的,但他是这样说的:你自己对自己都不闻不问呢,我也只有对你不闻不问。把这事放到孩子身上是一样的,你对孩子关心多一些,老师也就会上心多一些。我觉得,孩子入园后家长应该尽可能地自己亲自去接送孩子,路上可以跟孩子交流不说,还可以顺便跟老师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越小的孩子,越是刚入园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越是必要的,这最终都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二、与老师多交流。
其实上一条提到了的。我认为生活中交流是非常必须的,与孩子老师的交流更是必不可少。可能我们接送孩子时老师都很忙,只是简单聊一下孩子当前的事情,如果深入地交流还得靠其他时间,比如晚上打个电话等。别怕耽误了老师的时间,其实,老师的职业使然,他们一般都是乐于与孩子交流的,你也别认为如果每个家长都这样那老师岂不是忙不过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至少在我周围无论是做为家长还是做为老师,或者是听别的老师讲到的,与老师主动沟通的家长并不占多数,甚至是很少数,估计升学时例外吧。
三、请老师吃顿饭也无妨
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请客吃饭喝酒是常事。在单位时我就发现,很多不可能的事吃顿喝顿酒唱个歌洗个脚的就可能了,开始我不太接受这事,时间久了我就觉得也挺有道理的,至少这创造了一个交流的机会。在会议室交流太严肃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式,公事公办很多事就办不下来了。其实,回头想想,在饭桌子上边吃边聊的距离很容易就拉近了,这样说话办事就容易多了。
我曾经请三月早教班老师吃过饭,她们不好意思来,我解释说与三月无关,毕竟只是个早教班啊。但是老师的心理上对这事是有些排斥的,我理解,好在谈了我的请客理由后她们都高高兴兴地来了。
其实,请老师吃饭是个挺不错的主意,关键是看你怎么理解这事,我觉得老师就是朋友,大家就是朋友关系,如果你给了老师这种“朋友”的感觉,他们就没诫心了,大家坐在一起东拉西扯地聊一顿饭,以后他想对你孩子不关注都难。这就好象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但确实又不是那么回事。
有一点,如果你平时不注重跟老师的交流,估计你想请老师吃顿饭也是不大可能的。
四、送送礼也没关系
不是每年都有个教师节吗,全社会都很关心老师,做为家长关心一下孩子的老师也是正常。只不过,送礼这事也是一门学问,怎么送,送价值多少的就根据自己情况而家吧,但切记,不要给老师养成收礼的习惯,因为我听说过很多这样的事:就是有些家长喜欢给老师送礼,可送着送着就不送了,搞得人家倒不习惯了。其实,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万一孩子摊上个喜欢收礼的老师可能就有点儿麻烦了,这个得看运气了。
我觉得过年和教师节这样的节日,如果家长觉得有必要,可以给老师表示一下,不一定送多贵的,只是个心意。如果遇到老师结婚生孩子这种大事家长都可以去关心一下的。
五、交给老师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觉得,这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大多情况下,太在意老师的家长应该是对自己的孩子不太有信心(特殊情况除外),所以才希望老师给予额外的关注。如果你的孩子健康快乐多才多艺性格好成绩好,老师想不喜欢不关注都难。如果你的孩子太差(找不出更好的词来代替这个词,见谅),恐怕你想跟老师关系有多好都难,老师会觉得自己可能会辜负你并因此尽量远离你。当然,没有哪个孩子会是十会十美的,但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带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发掘孩子非常优秀的方面,我描述得不太好,意思就是让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或者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其实,虽然我列了几个方法,但我也只是建议一下需要的妈妈。做为我本人,我处理这些比较简单。虽然三月还小,但她去过早教班和幼儿园,我跟哪个集体的老师都相处得非常好。她入读幼儿园时,我天天亲自接她送她甚至还陪过几个半天,放学我去接三月时就带一些很小颗的糖分给那些小朋友,老师忙不过来时我就帮忙。三月在现在的早教班已经上了一年多了,我曾把三月最漂亮的三本相册专门拿给老师看(老师看时认真的态度令我吃惊),在柚子上市时我专门给她们拎几个过去,有次想跟老师好好聊聊,就请她们吃了火锅,其实不是聊三月,尽是聊其他孩子和早教这个行业了。
又回到最初,我估计迪迪妈妈不会介意我拿迪迪的事来说吧。迪迪成长得非常好,性格活泼、合群,运动能力超强,她入园时状态非常好,可见孩子是喜欢幼儿园的生活的。但是上了三个月后却天天哭闹着不去了,为什么她对幼儿园没有一点儿的依恋?我分析原因如下:她对方言不敏感,听不懂老师和同学的话,所以上了那么久了没有交到好朋友不说,也没得到老师的关爱。我认为,一般情况下语言不太会成为孩子们之间沟通的障碍的,最主要的是迪迪本来就听不懂同学的话,又听不懂老师的话,老师并没有为此做出过什么“补偿”(我认为老师对这种特殊的孩子应该多关心一些的),所以这孩子伤心了失望了想彻底逃避了。我在想,迪迪当初是那么的喜欢这家幼儿园(妈妈想给她换一家她都是不同意的),如果迪妈当初把工作做得到位一些,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了。比如,迪妈经常接孩子,顺便跟老师交流一下,要求老师多关心一下这种不懂白话的孩子,或者干脆就请老师吃顿饭,坐在桌子旁好好聊聊,老师也会用心记住迪迪,从而对迪迪多关心一些,也不至于让迪迪现在如此地绝望,对幼儿园没有丝毫地留恋。当然,我理解迪妈,她是医生,上班比老师早,下班比老师晚,所以,我们当妈妈的女人难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