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于宝宝入园答祺妈问
(2008-09-25 07:00:06)
标签:
幼儿婴儿儿童心理健康听话幼儿园入园年龄适应育儿 |
昨天下午,单位招开教师会,所有教师,无论专兼职还是外聘都必须参加,似乎很紧急。我以为新来的校长会参加,结果只是科长一个人主持讲话。会上唯一的内容就是校领导要整顿课堂纪律,如果课堂上超过三个学生睡觉就要扣我们的分,如果大面积不听课就算是教学事故。。。。。。。有个家境非常贫穷的老师讲了几句话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他说,他上课的班上有80多个人,这几天天气热,一进教室就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睡觉,他就一个个地去喊醒,有些被喊醒的学生当场跟他发火,他就说:“求求你们了呀!”
看起来似乎是老师不对,可是,我深深地理解这位老师,校领导只注重表面现象,他们要的结果是看上去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听课,他们只要这种结果。所以,科长再三要求我们管纪律,让学生上课时不聊天不睡觉不看课外书,要看上去是好象是大多数人在听课才可以。昨天一上午四节课我狠狠地批评了两个班的学生,我问他们为什么交着学费来这里聊天,为什么上课时旁若无人地大口吃东西,为什么拿起水仰着脖子咕咚咕咚地喝,为什么不停地拿手机打游戏,为什么总认为老师跟他们讲道理时是在整他们,为什么还有人在我上课时躺在两张凳子上,为什么有好几个学生上课时双腿放在凳子上抱着聊天。。。。。。。有太多的为什么,之所以非常气愤地训他们,实在是不忍心看到10多岁的他们就此荒废大好年华。而我知道,他们今天的不合乎情理不合乎规则的习惯不是一日两日蹴成的,他们在判逆,他们在以此向父母和社会示威。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反父母”和“反社会”?我觉得这问题可以追究到孩子的年幼时期。(其实,个别学生我是希望他们上课睡觉的,不然,我们的课没法进行下去,只有一直招呼学生不讲话了)
我们太喜欢乖孩子了,哪怕只是表面化上乖。我们太容易忽视孩子的内心变化了,只要一个孩子不哭不闹不打架,那他必定被冠以“乖孩子”的帽子。其实,一个人太老实太乖太顺从反倒是很可怕的事。大四时,我们寝室最老实的一个女生,竟然是全年级第一个出去跟男朋友出租房子住的女学生,要知道,在我们读书那个年代,这可是天大的事啊!我们是有专门管理员天天查房的,她的床上用被子做出有人睡觉的样子。而我们,经常在上学时看到她揉着惺松的睡眼往寝室走。她的胆子实在是大得惊人,如果被发现,她会面临处分甚至开除处分的。
三月曾经上过幼儿园,那里的老师和园长都告诉我,孩子入园哭是正常的,你惹缠绵孩子就越不适应。幼儿园里非常喜欢两类家长,一类是让孩子坐幼儿园接送车的,他们的经验是,坐幼儿园接送车的孩子最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一周左右就不哭了;另外一类型则是无论孩子如何哭都决绝地转身离去的家长,家长越狠孩子适应得越快。那么,什么才叫适应?孩子不哭不闹就叫适应吗?我们关注了孩子的内心吗?内心快乐才叫适应,我认为。我曾去过一个幼儿园的小小班,二三十个孩子呆呆地靠墙坐在小板凳上,教室里玩具无数,而那些只两岁多的孩子无动于衷,他们就那样呆呆地坐着,面无表情、眼神空洞,看得我心都要碎了,当时我就决定,绝不让我的孩子成为其中的一员,因为我受不了那木讷的表情,其实我挺喜欢那个幼儿园的,但是,我绝不去!(也许我有点儿偏见了,但是,一想到那个幼儿园就立刻能看到那么多双空洞的眼睛)
在我与幼儿园老师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以孩子哭和不哭做为判断孩子适应与否的标准——我认为这太狭隘了!孩子内心是如何地变化她们不去关注,而只关注表面上的情况。其实,这是我用了几个月才在整理出来的观点,因为我一直在思考在怀疑,而通过我学生的情况,我现在不用思考不再怀疑了。我认为,我们太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了,我们都只关注孩子的外在。我们学校的上上下下都只希望学生们很乖,这样老师不操心,老师们也都以此做为判断学生和班级好坏的标准,有很多家长也说只要看着孩子不出事就行,只要混到毕业就行。其实,大家关注的都是表面上的,而忽略了学生在青春期这一段时间可能发生的心理变化。我们太喜欢那些“乖”孩子了,所以我们从小就在“培养”乖孩子。从多小开始,从生下来开始!所以,我的女儿也总是说“我很听话的,我很乖的”,这时我就心痛,天哪,我为什么非要她听我的话?我知道我不知不觉地给她灌输了“听话的孩子就是乖孩子”的观点。可谁能保证我的“话”就一定是正确地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呢?我是个爱反省自己的人,但我还是无法保证,因为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乖乖的不让我操心,我总是有我的事情要做。比如我上网的时候,我总是希望三月能自己好好地待着,我甚至会打开巧虎让她看,她看的时候不骚扰我我就觉得她真的很乖。看吧,这就是我。我经常反省着但也经常这样错误着。
有段时间我经常去幼儿园,就听老师给讲哪个孩子来入园时没有哭哪个有只哭了几天等,末了都会夸那些孩子很乖。我最记得有个刚两周岁就入园的宝宝,老师非常喜欢那个孩子,因为那个孩子最小且在入园时没太哭。每天放学时,那个孩子就痛苦着茫然地望着那些先走的孩子,有时忍不住就哭了,当时我就抱着他,我觉得他太可怜了,我抱着他时我就想象自己是抱着我的三月。那个孩子很少笑,也很少哭,每天就那样在园里“混”时间,也许这只是我的感觉吧,但我一向很自信地相信我自己的感觉,比如我可以通过几分钟的接触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结婚或离异或是否有孩子,在单位我只是科任老师,但我几天就可以看出哪个学生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我的判断几乎从来就没有错过。也许不用语言,只是眼神、表情和动作就可以做为充分地证据,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容易看出来,但他的成长环境他受教育的状况其实很深刻地烙在他的心中,而相由心生。
我之所以写这篇博文是因为1岁7个月的祺宝妈想送宝宝入托,她让我谈谈看法。我在写之前就想把迪迪的例子给她讲一下,因为迪迪对幼儿园太适应了,以致于我内心一直无法释然——我感觉这不正常。所以,我跟迪迪妈说她选择的幼儿园肯定好,好得跟在自己家里一样。毕竟迪迪也只是个两岁半的小女孩啊!刚才先去逛了下迪妈的博客,我内心突然轻松下来,迪妈别说我幸灾乐祸,因为这才符合我所认为的客观规律。虽然迪妈是神经或心理方面的专家,我不是,但我当初就是感觉不对劲儿,怎么会如此地适应呢?而现在,迪妈让我终于看到答案了,我也释怀了。
不管怎么说,我都认为1岁7个月就入园太早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应该属于家庭而不是社会。有的幼儿园老师说越早去的孩子反倒越容易适应些。当然了,他们因为太小而不会表达自己,他们过早地麻木了,就象是从小被抱给别人的孩子,谁养他们谁就是亲妈。我有个朋友是二婚,她再婚丈夫的儿子由于父母在她年幼时就闹离婚,所以他5岁时就被送到贵族学校全托,我非常熟悉那个孩子,以前不太喜欢他,因为他太爱哭了,胆子又小,我带他去游泳,他不敢下池,走近游泳池就哭,那时他已经上学了,后来大家都喜欢他了,因为他不爱哭了,而且学习比较好。他每周五晚上回家周日晚上到校,我问他喜欢家还是学校,他说喜欢学校,回家没意思。当时我愕然,难着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对学校有如此地依恋吗?他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情竟然不如对学校深?!孩子的爸爸总说孩子乖,确实,我也觉得他乖,不声不响地,学习又好,跟那孩子接触时我还没有孩子,没深究过这么多,但总是感觉那孩子可怜,他很少开心地笑——我想,这是他过早离家过集体生活造成的,他的世界里学校比家更温暖,现在的我认为这不是乖的表现,而是可悲。孩子对学校的适应不能称之为适应,而是“无奈地接受”,确切地说,孩子已经麻木了。
我曾在女儿2岁2个月时送她入托过,园里的老师和园长都非常喜欢她,当时她在小小班,里面只一个宝宝比她小,其他的全比她大,最大的大她1岁多,但据老师和园长讲,在我不在的时间,三月爱劳动,经常帮她们搬板凳取东西,边搬着板凳跑还边回头对老师自夸:“老师,你看我多能干!”我听老师讲这些时我非常高兴,因为觉得女儿长大了成熟了。三月每天都给他们表演,背诗、唱歌、跳舞。。。。。。还讲自己身边的故事。三月也天天哭了的,眼睛跟桃子似的,但老师认为三月哭得并不凶,而且,她们说这是正常现象。所以,当我决定不让三月继续上学时,老师和园长非常不理解,她们直到三月离开三个多月后还在给我打电话,给我讲述三月有多适应,讲述他们有多喜欢三月。可是我,依决定至少在三月3岁前不再入托。
我为什么没有让三月入托?这主要缘于三月内心的变化,一直没有分离焦虑的三月在入园后非常紧张我,一会儿都离不开我,尤其是,夜里,她在梦话里暴露了她的内心,她大声说:“妈妈,你不要走!”我想,夜深人静时,孩子的内心变化更真实,我认为我给女儿带来了不安全感,她怕我抛弃她。所以,天亮后决定不再送她入托。我太爱她,不想她内心受压抑受煎熬。
后来,我思考了很久,我认为,三月的内心没有成熟到可以接受入园这件事,而且,我通过看一些博文和书后认为,一般孩子应该在3岁左右能接受入园这件事。同时我想,无论是怎么样的孩子,只要在3岁左右和3岁以前入托都会面临最初的不适应到最后的适应(个别的宝宝在在入托几年后都不适应)。所以,一开始的哭闹应该是正常的,但是大点儿的孩子会表达自己,同时也更容易听进道理,所以我主张孩子大点儿再去。还有,我遇到过好几个4岁左右入园的孩子,这些孩子入园后面临的问题非常之少,家长几乎不操心。所以,我还是认为孩子应该大点儿再去。
我在网上遇到一位妈妈,说是让孩子早点儿适应社会就早早送去入园了,我觉得这种想法有点儿荒谬,有人几十岁都适应不了社会呢,这么小的宝宝适应社会干什么啊?为什么要剥夺宝宝的家庭生活呢?该我们爱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付出,该适应社会时再让孩子去适合,这是我的观点。
当然,在我们现阶段的中国,想当一个尽量完美一点儿的母亲太难了!我们要工作我们要带孩子我们请保姆难我们让父母带孩子也难,总之我们太难了!有时竟然想,为什么让孩子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什么让自己这么难?越想越想不通,越想越难。
所以,不能定一个框框把大家框进去,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到底在孩子多大时入托吧,但无论如何,我觉得两岁前入托都太早了对孩子太不人道了。我们自己带自己的孩子有时都要发疯都想把孩子扔到楼下去,更何况一个老师带那么多孩子,而且不是自己生的孩子呢?可以想象老师是怎么带过来的。我家之前请的那个婆婆开了一辈子的幼儿园,高峰时一个人带近200个孩子,我经常思考她是怎么带下来的?那些两三岁四五岁的孩子是怎么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听她管理的?想想都可怜那些孩子。我知道我吼一声三月会怕的,如果我提什么要求她不听,我只要嗓门儿高点儿她就会依我了,毕竟孩子太小了,她们内心太怕别人的抛弃了,孩子最依赖的就是我们父母和带他的亲人,但当一天我们都不在时,谁在他们依赖谁,因为他们怕没人要他们没人管他们,他们怕他们依赖的人生气。如果谁对三月说一声“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吃你了”,那么你让三月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家上次请的婆婆在我每天回家后给我讲三月的情况,她说三月不吃东西或不肯穿衣服时,她就说:“如果你这样那我就走了。”然后三月就立刻乖乖的了,但当我回家后,她这样吓唬三月就不奏效了。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在时三月非常听话,吃的东西也多。我家三任保姆有个结论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我不在家三月好带得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很明其中的原因,我可以想象得出我不在时孩子的内心的变化。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祺妈满意不?祺妈的境况我非常理解,我们都太想孩子成长得好了,所以才会令自己如此地痛苦。你的情况我不好再做其他建议,但我想一定有办法解决的,尽量,不要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做任何代价,孩子的成长不可以重头再来啊!
(总的来说,我认为两岁半的迪迪入园的状况算是非常好的,她目前的表现也很普遍。迪妈是个非常优秀的母亲,我想,大家可以到她的博客讨讨经,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22532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