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暗示儿童健康育儿 |
“五一”期间我们在农村玩,在田梗上走时三月在前我在后,田梗很窄,我担心三月会摔倒了,就多嘴地问了句:“三月,你敢走吗?”三月立刻转过身伸出双手让我抱,并说:“不敢!”所以当时我就后悔我问那句话了。其实,本来三月走得好好的,我无须担心。我想,可能正是她心理有点儿害怕,或许正在斗争着决定是否让妈妈抱时,我一句话给她吃了定心丸。
生活中肯定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怀疑宝宝的能力,并无意识地提醒他们,因此给了不良的心理暗示。
我还想起了我自身的一件事。过去我听说有个人因拔牙而死,并且还曾看到一个小品,其内容就是用钳子拔牙。因此,我非常惧怕拔牙。可不幸的是,前几年我两颗大牙一到春天就发炎,医生建议只有将两颗牙拔掉。我拖了一年后又复发,无奈只有拔掉。拔第一颗时紧张极了,还找了熟人,其实我找熟人的目的就是想医生能对我温柔些,我跟她讲我就是怕疼,打麻药时竟然是三个人按着我打的,打完麻药后我浑身瘫软,医生见状让我先去放松,结果我躺在那床上起不来,是两个人把我扶起来并掺到外面的椅子上去休息的。最终医院加了人来给我拔,其实拔得挺顺利的,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过些天上牙炎症消失后再去拔时非常顺利,记得好象是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就搞定了。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拔·罗散塔鲁曾做过一个实验。他选定一所幼儿园的孩子作为试验对象,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测验,然后各班选出五名天赋较优的孩子的姓名给他们的老师。其实这五名孩子,不过是教授随意挑选出来的,并不是学习能力测验中的优秀者。一个学期下来,这些被老师认为有天赋的孩子,成绩都比其他孩子好。可见,老师的态度和对孩子积极的暗示对于孩子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老师的心理暗示使这些孩子变得优秀了。因为老师对于这些认为天赋较高,而实际上天资普通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期待和积极的暗示,于是他们表现得比其他人更好。这个实验说明:当老师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时,孩子也就会更快乐地学习,普通的孩子自然成为了优秀的孩子。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哮喘病人由于病情剧烈发作而从床上惊起,觉得自己快要窒息而死了。于是他冲向门口,打开大门拼命深呼吸。新鲜的空气让他感觉舒服了很多,很快就不喘了。他回到床上,沉沉地睡了过去。第二天早上,他醒来的时候发现,昨晚他打开的不是房间的门而是衣柜的门。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个哮喘病人正是因为受到了周围环境或自我的暗示,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情绪与行为,这就是心理暗示。暗示作用常常会使自己或别人无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神秘的催眠术其实就是心理暗示的一种方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催眠。一般而言,容易受到他人心理暗示的人更容易被催眠,而那些自我意志力强大的人不太容易被催眠。
生活中的心理暗示更是随处可见:到超市买牙膏时,面对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牙膏品牌,你可能会不自觉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位明星代言的产品品牌。这就是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你可能从来没有专心致志地去看过一则广告,可是这些无处不在的广告信息反复重播,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在五星级酒店你肯定不会随地吐痰、扔烟头,因为整个环境给你一种文明整洁的暗示,让你不由自主地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可是在一个随处可见废纸烟头的公共场所,即使墙上赫赫醒目地写着“请勿随地乱扔垃圾”,你可能仍然会不以为然甚至视而不见;当小婴儿半夜醒来哭着不睡觉时,如果你越是亮着台灯,抱着婴儿一边来回走动一边嚷嚷着:“宝宝不要闹,快快睡觉”,婴儿一般会越吵越厉害。如果你关上灯,躺在床上抱着婴儿轻轻地拍背,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刺激,给他(她)一个深夜和安静的暗示,婴儿一般慢慢就会重新入睡。此外,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其实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
每个人或多或少、或强或弱都会受到一定的心理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神经语言程式学(NLP)对心理暗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就是希望通过改变人的情绪,对心理形成暗示,达到改造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目的。因此积极恰当地使用心理暗示,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情绪和行为。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心理暗示来追求快乐或逃避痛苦;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心理暗示来养成好习惯或戒掉坏习惯;我们可以利用心理暗示来鼓励自己增强自信感或帮助自己减少自卑感。
据说美国有一种戒烟电话,当你烟瘾难忍时,可以拿起电话拨通一个号码,听筒里就会传来肺癌病人毛骨悚然的咳嗽声和奄奄一息的气喘声,让你禁不住打消吸烟的念头。我想发明这个戒烟电话的人,一定是深谙心理暗示的神奇作用吧!
我以前开宝宝店时,遇到一位教师妈妈,她儿子当时都半岁多了,还不会自己拿奶瓶喝奶,当她来买奶瓶时我就建议她买带柄和吸管的,她说:“我们娃儿不得行,他不会用。”我跟她说我女儿3个多月时就自己拿奶瓶喝奶了,她又说:“我们娃儿不得行!”当时我就想,哪里是她的孩子不行?分明是她不行!哪有这样的母亲,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就该落后于别的孩子,尤其可气的是,她是当着她的孩子说的这一席话。其实何止是她,生活中遇到太多的父母当着自己的孩子说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不爱听故事不愿意喊人胆小怕某些东西等等,这些深爱孩子的父母无形中给了自己的孩子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他们的一席话会让孩子觉得他们这样做就是应该的,他们也只能这样做。
女儿三月1岁8个多月时筷子就用得很好了,记得第一次使用筷子正式吃饭时,从她拿起筷子到伸到碗里到夹住东西递进嘴里,我不断跟进的鼓励让女儿微笑着充满信心地完成她的每一步.女儿过早地恰当地便用筷子独立吃饭可以说是走到哪里赞扬之声跟在哪里.我觉得这也心理暗示的作用.女儿第一次骑滑板力骑自行车等人生中的第一次都是在这积极的心理暗示下完成的.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见,暗示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他人暗示是指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接受了某种观念,使这种观念在其意识和无意识里发生作用,并使之实现于动作或行为之中。心理暗示对人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力,对年龄小的孩子影响更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如妇女和儿童,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一个人如果长期遭受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生活产生恶劣的影响。然而,让人痛心的是,这些给孩子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被暗示者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如父母或老师。长此以往,不仅会给孩子成长造成巨大的心理障碍,更有甚者会葬送孩子的一生幸福。
为人父母,为人师表,必须透彻地了解心理暗示这把双刃剑,必须熟练掌握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法宝,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的背后是多少人在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父母表扬、老师称赞、客人夸奖、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对孩子全方位的积极暗示无形中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上进心,增强孩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自信豁达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表扬用喇叭,批评打电话。知道了心理暗示的厉害,我们就要自觉运用良好的心理暗示这个法宝,掌握心理暗示的多种形式,把孩子教育培养成为幸福成功的人。一幅画、一本书、一句格言、一首小诗、一个小品等,优秀文化的暗示力量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源泉,对人的成长影响也最久远;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暗示力量也是最有力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优秀的人共事,强化承担角色的责任,慎交朋友;在所有的暗示中,语言的暗示是最普遍、最常见、对孩子成长影响力是最大的。
低幼儿童正处在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强,由于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水平都较低.而且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幼儿教育中,孩子们会表现出现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能采取良好的心理暗示,那么原本复杂的问题就能轻松地解决。由此可见,心理暗示和幼儿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而心理暗示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根据幼儿行为的差异采取恰当的心理暗示,我们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暗示无痕。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天底下的父母们、老师们,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