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你不要逗我的孩子

(2008-03-20 22:45:49)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逗孩子

育儿

 

 

今天中午女儿有整整两个小时行为反常,我仔细分析,也许跟她今天中午受到的刺激有关。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注重给女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不止来自家庭内部,也包括孩子外出时所经历的环境。其实,这也只是我个人的一厢情愿的理想而已,而且,这理想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太不相符。比如,在女儿只几个月大时,我同事经常拿着手机或一串钥匙在女儿面前晃,当女儿伸手去拿时,他们就立刻拿开。我觉得这种“玩法”(如果也能称之这“玩”的话)太残忍,我当时真的不忍看到我怀中的幼小的女儿被人“骗”,所以,我一发现别人会以这种方式拿女儿取乐时,我都会这样告诉对方:“要不给我女儿,要不收起来。”大多时候我会说得委婉些,偶尔还解释下。时间久了,我们单位有些人就不大爱逗我女儿了,很明显,我们楼上的男孩和三月一起时,他们大多围着那男孩逗,比如说“你喊我**我就给你棒棒糖”、“你喊她姐姐”(明明该喊“阿姨”的)、你喊我“祖祖”(明明该喊伯伯的,“祖祖”即“太爷爷”)。所以我们楼上的那个男孩经常拿着棒棒糖回来。

 

我还亲眼见到有人逗一个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问他:“你爸爸昨晚碰你妈没有?床响了没有?”每到这种时候,我真替那被逗的孩子难过。我不知道他们那幼小的单纯的心灵是怎么能一点点接受这些的。

 

有人曾问我,你问三月喜欢爸爸还是妈妈时她怎么回答的。当时我才意识到,女儿真是幸福,她长到两周岁还没有遭遇这个问题。我突然感动于没有人让女儿在她最爱的两个人中非要选出一个来,因为我实在是太相信女儿象爱妈妈一样爱爸爸,同时也象爱爸爸一样爱妈妈,两个都是生她养她爱她的人,她怎么能理解得到大人的“残忍”呢?

 

我还是说说今天中午的事。中午三月早教班放学后我们就摇摇晃晃地回来了,到学校时大概11点20分,刚好有个平时关系稍好的同事在校园里,看见了三月就过来逗她。问打妈妈行不行,三月说不行;又说抢走三月的巧克力三月也不干;后来还提到了姥姥,我都不记得说什么了,当时脑子里乱糟糟的,很想阻止同事但又觉得不好,内心里一直斗争着。从那时起三月心情就不好了,脸色也不大好看,但不细心的人未必发现得到。表现得比较突出的是她吃完饭后就下了餐椅,我们继续吃,但只听三月说:“我不听话。”我奇怪怎么了,回头看她正坐在地上呢,我觉得坐在地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说:“你挺听话的啊。”三月又说:“我坐在地上呢,我不听话。”其实我从不反对她坐在地上,只是家里阿姨反对,我估计三月说她坐在地上就是不听话跟阿姨对这事的态度有关。但整个事情我觉得有点蹊跷,三月一直坐在地上嘟起嘴说自己不听话,我吃完饭后过去抱她起来,当我伸出手抱她时,她也把双手递给我,但这是无意识的,当她有意识后马上就又抽回去,我试了三次,情况相同。当时她手里还拿着一双筷子,她也不肯把筷子放下,在我们都没问她的情况下,她还说:“不把筷子给李阿姨。”我认为是因为三月会认为李阿姨会找她要筷子,才故意唱反调的。直到后来给她兑了瓶奶她才肯喝,并且也愿意我把她抱起来。在上床准备睡午觉后,她把脱下的裤子重又穿上,但是两条腿伸进了一条裤腿里,我看到后就笑了,同时抱起了她,她就坐在我腿上高兴地晃,这时她情绪才真正地好起来了,我看了下时间,刚好是两个小时的时间。感觉三月期间就是想哭一场,确切地说是想找个理由哭一场,她非常希望我痛骂她太不听话太不懂事了,甚至似乎希望我打一下她——整个过程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她似乎想发泄,但三月本不爱哭,她想寻找一个哭的强有力的理由。其实,最终她还是哭了的,但是不凶,哭几声就停下来了。

 

其实,我一直特立独行,无论在哪种场所都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我也一直坚持尽量给女儿提供一个相对好一点儿的成长环境。但是随着女儿的长大,活动空间也在扩大,现在已经远非我能控制得了的了。只是,我真的想不通,怎么就会有这么多如此无聊的人呢?他们逗孩子的方式真是可笑至极、幼稚至极、无聊至极,我想,我们无法想象他们带给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孙瑞雪在《爱与自由》里也提到过这一现象,她说:逗孩子的明显结果是恶作剧。人们大都不知道青少年“恶作剧”的原因。这多数源于儿童时期的“逗”,因为“逗”号一种没轻没重的行为,它也像打骂孩子一样在社会上蔓延,不过范围更大罢了。

 

我也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只是希望路过的朋友不要再这样逗我们的孩子,只是希望妈妈们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