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研读《日落九世纪》,颇有心得。拉杂写来,就先说杨晏吧。
杨晏是唐代宗时的能臣,掌管财经,为帝国国库丰裕贡献极大。此人为技术专家,一直以国家大利和大局为重。代宗末年,皇帝收拾居功自傲、狂妄僭越的宰相元载,派杨晏参与审讯。罪名皇帝已定,审讯不过是走走形势,但杨晏曾经是元载一党,受过元载提携。杨晏心中一是忠君,二是秉承自已的一贯正直,认为参与审讯是皇帝所派,自己心中无私,大可不必回避,而且心中可能还有暗中回护的想法。事实上,此案的结果除首恶元载等二人被杀外,其余人等均得到宽大处理,这正是杨晏的努力。但元党人物毫不领情,在习惯于拉帮结派的人看来,杨晏的行为一定是落井下石!
三年后,德宗继位,当初元载案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杨炎重新得到起用,入相。此君根本不领当初杨晏对他宽大的处理(仅仅是贬官),上来现把杨晏贬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然后又诬其谋反,诛杀!可怜一代名臣兼忠臣落得如此下场。
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正直的人出于公心的想法一定被小人出于私利以解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定要发生的。
我在温江项目做测算时有意识地把成本做高一些,最根本的想法是成本控制不是我的强项,做预算时宁高勿低,避免出现成本超支,预算的股东利益不能实现,我面子上很不好看。我更喜欢在预算时成本高一点,实际操作中成本低一点,股东的利益能够超出预料,皆大欢喜。可惜,那时我还不懂杨晏的故事。我的好心不别一些人理解,他们认为我把成本作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下将来贪污的空间。我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后,气愤之极。现在看来大可不比,他们一定会这样想。要怪自己对人性了解得太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