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克智取威虎山

(2015-01-07 21:05:37)
标签:

电影

智取威虎山

徐克

徐克智取老中青观众的威虎山

 

昨儿晚上陪先生看了部电影,现如今进影院看电影算个大事,值得说一说。

 

做为七0后,我对样板戏没什么印象。先生是六0后,周围一些朋友向他推荐《智取威虎山》,念叨好几天要去看。我本来很不情愿,但是一想他也曾不情不愿地陪我们娘俩看《冰雪奇缘》,就不好推辞。结果,本来没什么期待的一部电影,看得非常开心。

 

这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片,起码相当有诚意。现如今国产电影最让人生气的还不是导演们的水平差,而是没诚意、没上进心。一说电影质量差,导演不是骂观众就是骂审察制度,怨天怨地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差距,如果只是技不如人也就罢了,咱慢慢练习,可能还有进步的可能,怕就怕在这种根本不知道自己差,还理直气壮装疯卖傻,啥玩艺儿都敢往外端,一点不讲职业道德。

 

说这是一部有诚意的合格的电影,首先在技术上做得比较合格,3D效果利用的比较好,在外景的林海雪原上,展现了非3D效果难以展现的气势;影片打斗场面设计的比较流畅、故事叙述和悬念设计都比较紧凑吸引人,如果说有不合理的地方,那也是原作就比较粗糙的缘故,这正是徐克比较聪明的地方,也是票房如此成功的原因——既保留和忠实于经典又加进一些时尚元素,结果就是老中青通吃。

 

翻拍片不容易讨好,尤其是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作品。太忠于原作,年青观众会觉得没意思,太过时尚和巅覆戏说,又会让人觉得挂羊头卖狗肉和原作没什么关系而得罪中老年,而徐克在这其间找到了那条羊肠小道,有新鲜感又不过份,实属难得。年轻观众可以看打斗、看帅哥美女,中老年人则借此重温怀旧。当经典桥段出现时,那种共鸣感显而易见地在全场弥漫,当土匪问杨子荣:脸怎么红了?我们那一排的中老年观众齐声回答:精神焕发!土匪又问了:怎么又黄了?这拔人又齐声回答:防冷涂的腊!真欢乐啊。

 

有些观众会挑些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来,但对于这样一部电影,何必叫这个真儿呢。比如梳个朋克头负责笑料的土匪老八,挺可爱啊,比如座山雕的口头禅:“一个字”也有趣啊,为什么不呢。唯一我纠结的问题是那年头儿土匪们拉完屎究竟用什么擦屁股的问题。

情节是这样:杨子荣打入威虎山后借外出之机向战友们传递情报,可是没机会啊,于是假借拉屎以避人。不想老八也想拉屎,于是两人一前一后一起拉。杨子荣拉完了问老八:你有纸么?老八从他身后递他一截树枝儿。杨子荣说:算了,用不惯那玩艺。然后以一块羊皮之类的将情报夹裹其中,然后藏于雪中,于是情报送出了。

 

以我看过的杂七杂八的闲书中我是这么认为的: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期内,无论中外是没有手纸可用的,皇帝或贵族会用绸缎之类的奢侈品代替,老百姓的手纸还真就是树枝儿、土坷拉或石块儿之类手边能借用的任何东西。那年代既没有报纸也没有作业本子,纸质读物或读书人极其稀少,因此在广大的农村有着敬字惜纸的传统,这种情况在西方结束得比较早,在我国农村则一直延续到五六十年代以后。那么,一个土匪拉过屎后向人要手纸不是很奇怪么?

 

我并不想过于抬高这部电影,只是想说,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和可借鉴之处还是蛮多的。比如《功夫熊猫》,一群生长在美国的电影人能将电影中中国元素运用得那么好,那不是运气,那要做相当多的功课。而徐克,一个拍武侠片见长的香港人,并没有经过火红年代戏的熏陶,香港之于黑龙江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而他能将这部经典电影拍成这样也是要做相当的功课,所以说他很有诚意,一部有诚意的电影虽并一定能保证就是好电影,起码也不会坏得太不像样。

 

总之,这是一部左右逢源的电影,既热热闹闹、欢欢乐乐的合适年轻观众看,又举着家国情怀革命传统的大旗适合中老年观众看,更适合年轻观众为表孝心邀请父母一起观看,我看的那一场上座率都超9成了。

这个徐老怪,一个字儿,太奸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