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平定秦王庙

(2013-04-17 18:56:10)
标签:

居士

文化

原创

散文

分类: 红尘梵心

http://s12/mw690/4a981285tda8c635765ab&690
http://s14/mw690/4a981285t7c413c32aa8d&690
http://s4/mw690/4a981285tda8c5c976d43&690
http://s16/mw690/4a981285tda8c5dc434ef&690
http://s13/mw690/4a981285t7c413cb4488c&690
游平定秦王庙

//围城居士

 

辞别倍受后人冷落的汉大将军韩信的庙宇,出西郊村往平定城方向去,走不远便有秦王山赫然入目,秦王山上有一秦王庙,走近秦王庙,轻轻推开虚掩着的山门,那空旷而又安详的禅院叫人忍不住放慢、放轻了脚步。

“到底是佛门圣地,与门外这腌臜的尘世就是不一样!”我一边在心里感慨着,一边偕妻子踏入小寺;禅院空而不旷、静而不抑;如我一样里边已经有三两个游人正在毫无目的的闲逛;我和妻子拾阶而上正要往佛堂里去上香,就听得有人吆喝,说:“来了,就上柱香吧,哪有进庙不上香的?”

闻声抬头,见一旁的月台上有一出家人打扮的师傅,正站在台阶上对我们说话;妻赶紧把我的零钱都搜罗了过去,一边往庙门那边去,一边看看那几个无动于衷的游人对我说,你看看,人家都说出来了他们也不去上香,好像没听见似的,我笑了笑,原地站着、悄悄地对她说:“不管人家,你去上柱香吧……”

庙并不很大,妻进去出来的也很快,估计拜神拜得忒草率,问她里面都供了些什么神仙,心不在焉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告诉我听那个要香火钱的和尚说:里面供的是‘人祖’;我听了,很不以为然,悄悄摇了摇头,跟在妻子的后面出了寺庙;这时候,我们的身后,那个喊着要我们上香的和尚也跟了出来,越过我们径直向一辆小轿车走过去,那轿车里坐着刚刚在禅院里游玩的几个男女,那和尚一低头也坐了进去,汽车发动,在妻错愕的目光中一溜烟开走了。

“假的,是假和尚……”妻拉了拉我的胳膊悄悄对我嘀咕。

“呵呵……”我再一次摇头,说:“不要这么说,眼睛有时也会欺骗我们,所见,未必都是真的。”

这样的事儿,生活中比比皆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早就把芸芸众生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论你信不信佛,只要是人似乎都还不能就此免俗,还记得《石头记》有那么一句话么?那话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和尚可以是假的,但我们向善的布施心却不可以有一星半点掺假;我们是凡人,是一心向善想要做些好事、修些德行、种些善缘的凡人,且不管人家怎样,自己尽心尽力一点一滴地做起吧。

行善者大都在意自己善念的萌发与提升、是要在上香或布施的同时保持那种发自内心的、给予或奉献的快乐与安详!至于受施者是不是真和尚那其实并不重要;进了庙宇,就是来到了佛陀修道弘法的道场,我们所感受到的,则应该是善心的发扬与光大,是善行的躬亲力荐;面对着大殿上众多的神灵,虔诚地俯下身子参拜的那一刻,我所期望的,不是别人对自己如何关注如何评价、也不是这微不足道的付出或者布施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我期望、我所求的是,通过这样一种亲力亲为的、现实的努力,通过这善意的表达能够提升自身的善能力,凭借这善的力量让自己的内心安定而且详和。

至于那个和尚,管他是真是假,他与我一样,也只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世俗一相;他若是真和尚,那么,他呼唤我们佛前上香,就是在引导我们向善、是引路人呢!其它的我们又何必要管那么多?他若是假的,那也是替佛陀提醒了我们;于佛前燃一柱香,将善在心间发起并弘扬光大,记得在尘世间多多行善、及时行善,这或者正是佛无所不在的力量,假手于斯人,佛陀完成了点拨教化凡人的善事,对佛门是功德圆满,对我们这些凡人则是度化,对那个人也是一种善意的引领与规劝,倘若如此,我们又何必计较或者在意他的真假呢?

妻在这一路上,总是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说:进庙上香,还有让人催促着去的?虽说无关紧要却也让自己的心里疙里疙瘩的不好受;我劝她说,这就是人世啊,人世间哪有那么多非此即彼、是与非、好与坏的界限清清楚楚的事情?在这个世上,做任何事情首先是要对得起自己的心,是让自己心安!人这一生,最难的不是做给谁看、不是教导和训斥别人,而是怎样做给自己看,怎样在自我与人性的争斗中保持着向善的信念。

不管庙里有没有假和尚,庙还是庙,是佛陀修行和弘扬大道的地方、是人们觅求真教的场所,是善念发起的地方。我们上香,是在圣像前表达自己对善的向往与追求;和尚说与不说,我们都要去上香的,这有什么好嗔怪的?不必再执着于这一点的不快了罢!

这样想着,回头再看,那秦王庙连同承载它的秦王山早都不见了踪影,离家越来越近了,不知不觉,我们又回到了赖以生存的红尘,这大概就是人生吧?生活它总是这样,它不会专门弄出一块与世隔绝的清修之地供我们修行自己,但是,它许我们把这茫茫尘世当成体悟与修行的圣地,它愿意看着我们在这其中找寻快乐、满足并安详着自己的生命……

回到家后上百度搜索了一下,《阳泉日报》上有一篇文章道出了秦王山及其秦王庙的来龙去脉,文章是一个叫李铭魁的人写的,他说:

“平定古城东的冠山镇南石村秦王山,其势非挺拔,其貌不惊人,却因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时驻骖,名扬古今。古代多依河筑路。秦王山位于南川河、锁簧河交汇处,居高临下,扼守晋冀陕通衢秦皇古驿道,可守、可攻、可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料记载: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隋炀帝发动征辽战争,诏天下兵丁集结涿郡。李世民随父李渊应诏率部前往,途中曾驻扎此处。李世民做皇帝后,于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七月御驾亲征高丽。贞观十九年十月班师凯旋,由定州越太行“鸾舆过艾郡驻骖暂石,英公绩会卫公靖尝迎于兹”。李世民对两次路居石村记忆犹新,常与重臣李绩谈及。李绩后任并州都期间,授名秦王山,以示纪念。村中贤达建庙祀之,香客纷至,年已久矣!

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一五六九),由平山知县升任平定知州的河南裕州进士宋沛到秦王山拜祭秦王庙,见太宗李世民的塑像居中,英国公李绩、卫国公李靖分列左右,把文德皇后的塑像介于其旁,甚感不妥。

他认为太宗皇帝为一代英主,英、卫二公是千古名臣,君臣同庙祭祀相得益彰,只是把文德皇后的塑像置于偏则,不仅有失庄重,且有悖君臣礼。于是他捐出俸银建崇正殿,把太宗和英、卫二公奉供其内,又增建寝宫一处,奉供文德皇后。

至此,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要扶老携幼来秦王山赶庙会,敬香火,玩杂耍,看大戏,购货物,品名吃,热闹非凡。庙会多持续三至五日。”[1]

呵呵,这就是游历的益处;行走、触摸、感觉、思索……,于增进阅历的同时,也一定要想尽办法释疑解惑;这是上天对我额外的奖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得什么书?印在纸上的先贤之言是书,镌刻在路上的、点点滴滴的历史也是书,这些书或者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无论那种样式的书,它都一定是丰富我们人生的智慧宝典!由上面这篇文字我晓得了,原来,这秦王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秦王李世民所封;原来,这座庙是因这秦王山而立;这座山寺叫秦王庙——虽然,从这刚刚就地翻修过后的庙宇里,我们一点也看不出历史赋予它的沧桑与厚重,更看不到秦王的意气以及盛唐的辉煌。

2013417日清明游半月之后搁笔

 



[1]此段由百度搜索引用,原文标题《【资料】南石村创建秦王庙碑记》;原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p/6940458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