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2009-12-28 12:53:03)
标签:

旅游

玛卡村

泰国

文化

技艺

交流

孩子

王跃

分类: 野外勘探(泰国篇)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村民们在摸鱼摸蟹。

 

 

我的名字叫“昂耶——”(2003年9月25日)

      早晨起来,发现我的脚丫烂了,很疼。

    想起来了,是前天“宝贝儿”带我去村西头的小河里,跟村民们一起堵水摸鱼摸蟹的,大概在水里泡久了,感染了。

    怎么办?没带治烂脚的药。

    再一想,不就是消炎杀菌嘛。我将脚用热水好好洗一遍,擦干,拿出从国内带来的口服消炎药阿莫西灵,拆开胶囊,将里面的药粉洒在伤口上,再用创口贴一封。果然,第二天脚就好了。

    “宝贝儿”是隔壁家的孩子,十岁左右。我们在测试仪器时,他会乖乖的在一边观看。自己带着水果来吃,吃完后果皮杂物自己带走,不乱扔。

    常过来玩的还有两个大些的男孩,是对门家的。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我摸到的鱼。

 

    对门一家人不少,孩子的父母亲经常在我们眼前走来走去,挺熟,见了面除了面带微笑点头示意,顶多就是用手势问问吃饭了没有,此外就再没有什么交往了。

    由于语言不通,我们与周围的世界仿佛隔了一层薄雾。我想,一定要找机会打破这种局面。

 

    机会来了。一次,我们在菜场买了一只瓜回来,切瓜没有刀,我到对门去借。

    我走过去,恭敬的对正在对面廊下纳凉的一家老小双手合十:“沙瓦滴卡(泰语:你好)”!对方立刻全都对着我双手合十,齐声回答:“沙瓦滴卡”。声音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是个美妙的和声呢。

    我赶紧笑咪咪地做了一个“圆圆的瓜,用刀切”的动作,泰人一看就懂了,叫孩子到屋里拿出一把西瓜刀,我一见连称“OK,OK,Thank you!”,接过刀来。

    去还刀的时候,我好像除了干巴巴的“Thank you”之外,还想多表示点什么。三个孩子也很兴奋,一个劲的轮流的叫着“你好,你好”,那种友好的气氛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迫使我留下。

    于是我坐下来,开始试着用英语问他们的名字。他们立刻用英语告诉我:爸爸叫“衡(heng)”;妈妈叫“楠丝(nancy)”;姐姐叫“诺伊(noiy)”;哥哥叫“蒙猜(montree)”;弟弟叫“童傥(tongtang)”。

    当双方结结巴巴的将这个“题材”眼看快要用尽的时候,我突然来了灵感。

    我扳着手指,将平时买菜时用的数字试探着拖了出来:“棱、搡、怂…”(泰语:1,2,3…)

    对面立刻就有节奏的齐声数下去了:“…Si、含、火、齐、别、狗、Sip…”(泰语:4,5,6,7,8,9,10…)。

    大家一起卖力的表达,又连贯又有音响效果,感觉就像是在唱一首歌。那种声音里含着一种开闸宣泄后的畅快的情绪,不亚于聋哑人开口说话,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泰人外观上跟中国人本来就很难区别。据史书记载,泰人的祖先有很大一部分是生活在我国云南一带的傣族人。由于元朝成吉思汗铁骑南下,傣人才无奈南移至此,并建立了强大的素可泰王国。如此说来,中泰本是一家人。但由于“语言”这个造物主设置的奇怪的东西,使得“自家兄弟”这么多天彼此面对面竟然说不成一句话。

    此时,我们终于可以用同一种语言“交流”了,多么新鲜!那种感觉就好像两条船在并排航行多日互相张望,终于有一个短暂的机会,一条船上的人跳上另一条船了。

    讲完泰语,还不尽兴,又用英语“one、two、there …”的“唱”了一通。

    再接着我又试着读出汉语的“一、二、三…”,母亲和孩子都不做作声了,但他们的父亲衡竟能得意的扳着手指用不太标准的发音接着读了下去:“四,五,六…”。

    我惊讶地报以热烈掌声,并趁热打铁的连忙伸手要“paper”。

    姐姐诺伊立刻拿来纸笔,于是我在他们的帮助下,边念边写的得到了一张他们一家人的注上了国际音标的泰文名字的列表。我又拿过一张纸边写边教的用汉语和英语对照着写下了我的地址和姓名,并请他们在我的汉语名字旁用泰语注上发音。

    注完音,我指着自己的鼻子告诉他们我叫:“王——跃”,让他们跟我一起读,谁知他们竟读成了:“昂——夜”。

    “wang”——我强调,“ang”——他们依然不改。

    “yue”——我再强调,“ye”——他们使劲要和我保持一致。

    看样子泰语里发这两个音有一点难度。就在大家“咬牙切齿”的不懈努力时,还是弟弟童傥站起来一锤定音,将手指做成V字状,向空中一挥,发出一声呼喊:“耶——”(没想到这个“耶”动作还是国际通用的呢)!从此,我就有了一个泰国名字叫“昂耶”。

    没过几天,村里的孩子们一见到我都挥动手臂喊:“昂耶——”!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这是对门童傥家的正屋。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这是对门童傥家右侧的厢屋,一家5口人房子不小吧?看样子连孩子成家后的房子都考虑好了。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左边是蒙猜写的泰语“昂耶”,感觉字写得很漂亮吧?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孩子们在跳橡皮筋。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宝贝儿和妹妹。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姐姐诺伊(中)和她的朋友们。这一张是偷拍的,女孩子不让我将镜头对着她们。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孩子们。红衣服的女孩叫别安。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骑摩托车的孩子。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孩子们一起爬到我家墙头上来了。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邻家女孩。左下边那个小小的红房子就是神龛。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一帮孩子主动聚到我们的院子里做起了泰语老师。

    弟弟童傥指着院子里的神龛,教我们:“夺地”;指着鞋子:“弄台儿”。

    姐姐诺伊教我们开灯:“拨特法也”。一个叫别安的小女孩指着天上的月亮,尖声尖气地:“怕奖”。

    宝贝儿做出睡觉的样子说是:“老谱”;童傥立刻接上来打起呼噜:“混”。

    哥哥蒙猜指着门说:“不多办”。弟弟童傥做射击状说枪是“帮”(这个词倒很好记:“帮”的一枪,象声词,大概是个外来语)。

 

    院子里热闹异常。时间不早了,我从树上摘下一片树叶,放在嘴里一吹:“嘘——”。

    谁知这下子却又掀开了“中泰技艺大比拼”的序幕。

    童傥一马当先,应声而起,用小手指含在嘴里发出一声响亮的长哨,把我的风头彻底压了下去。

    我打响指,人家也会。

    我不服气,指指我的耳朵,让他看看我的耳朵可是有点会“煽动”。

    他立刻贴近我,指着自己的眼睛让我看清了:死劲一闭,再睁开时上眼皮却翻出来了——嘿嘿,神了!

    我快技穷了,最后一招:指着自己的鼻孔让他仔细看,我能够一掀一掀地大幅地扩张鼻孔呢。

    谁知光着上身的小童傥往走廊的水泥地上一躺,后背紧贴地面,竟然利用身体背后的肌肉沟槽,蠕动着发出了咕唧咕唧的奇怪声响,把我们的肚子都笑疼了。

 

(08)我的名字叫“昂耶——”

童傥的绝技“翻眼皮”表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