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五通庙僧
五通庙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4,740
  • 关注人气:4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典忘祖的人是不是民族败类?

(2007-08-27 10:00:16)
标签:

教育杂谈

民族文化

精神家园

数典忘祖

鲁迅

蒲松龄

分类: 冷眼旁观
    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包涵着一个民族的智慧;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失去自己文化的民族,数典忘祖,失去精神家园,很难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更妄谈光辉的未来。
    民族文化是从历史中走过来的,如果说民族文化是一部宏伟的乐章,文化名人就是跳跃的音符;如果说民族文化是一座华丽的殿堂,文化名人就是檩椽柱梁。从某种角度讲,捍卫文化名人,就是捍卫民族文化。遗憾的是,这些文化名人时不时地都在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没有几个幸免。万世师表的孔夫子不及当代尤物的万分之一,诸葛亮、屈原、司马迁、岳飞、鲁迅等等,不是被戏说、恶搞,就是被亵渎、糟踏,全无尊严,似乎谁想骂就可以骂上几句。
    曾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看看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哪个民族会随意糟踏自己的文化和经过历史遴选的先贤?凡是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心态健康的民族,都有几个不能恶搞的核心价值人物,都有几座不能戏说的历史丰碑,都有不能随时移易的民族精神。如法国,贞德永远是带领人们前进的圣女,她就是自由女神的化身;美国历史虽短,但马丁.路德.金在美国决不容丝毫玷污。还有俄国的普希金,英国的莎士比亚,这都是他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不论是文化名人,还是文化典籍,都是可以批评的,因为其所处时代的限制,不可能与现代“接轨”,探讨也好,批评也罢,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不要脱离当时的环境,而今有些人,为了达到语惊四座哗众取宠的效果,故弄玄虚,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亵渎神圣。
    近几年,关于传统文化价值,中西文化优劣,各类“讲坛”的“百家”观点此起彼伏,真像五味杂陈的“酱坛”。孔子被解读成多面人,老子被他们说得“玄之又玄”,西学不是被捧上天,就是被踩入地。而美国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联合国也设立了教育“孔子奖”,可是国内呢?人类进入消费社会,文化出现了很多危机。“选秀”盛行,“八卦”肆虐,炒作泛滥,精神理性的贫困,精神创造力的丧失,恶意否定传统,肆意解构经典,对传统文化不是心存感激、用心继承和创造发展,而是肆无忌惮地作践、败坏和毁弃,社会转型难道就是这样进行?最近的北京高中语文教科书改版案,闹得沸沸扬扬,辩论异常激烈,辩论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旁观者雾里看花,真假难辨。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不要数典忘祖。教材为什么要改?与时俱进呗。为什么这样改?“不合时宜”呗。比如鲁迅,他的文章在任何时候都是投枪,是匕首,任何时候读鲁迅的文章,都能与现实结合起来,于是娱乐大众的文章就应该首先“愚乐”年轻一代,不撤鲁迅撤谁?再如蒲松龄,描神写鬼入木三分,揭露社会黑暗,讽刺官场腐败,草民们读了拍手称快,但其作品现实意义太强,不撤行么?这种纯政治化的改版做法,说明什么?是担心还是恐惧?若是如此,干脆规定:“自今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行,其余房社杂稿概行禁止”岂不痛快,何必羞答答的棒槌静悄悄地打?
    中国人历来就没有统一的信仰,不管什么“主义”,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不“注意”,能团结大多数中国人的,只有民族文化和历经千百年锤炼的民族精神。
    和尚说:外表刻意地修饰,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极度自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