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耳聋》名句赏析

(2015-01-04 11:30:37)
分类: 人文历史----美文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
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大意是说,我就像以鹖羽为冠隐居深山的鹖冠子,又像感时叹世、幽居林泉的鹿皮翁。我本想付世间万事于不闻不见,但不知眼睛从何时渐渐开始昏暗,耳朵倒是从前月起已经失聪。听不见猿鸣深秋,就不至于淌落悲秋之泪;听不见鸟雀噪晚,愁苦便为之一空。惊看那满山遍野的枯黄树叶,叫儿子过来,问他是不是起了北风。
    耳疾虽然不如眼病那么经常在唐诗里出现,却同样影响着诗歌的创作。诗人往往对万物之声,甚至最细微的地方都甚为敏感,听力的衰退对其作品的影响不言而喻。姚合曾讽刺地写道:“风耳乱无蝉”。但是关于耳疾最感人的诗篇,恐怕还得数杜甫的《耳聋》,且看他如何在诗中描述自己因为失聪,对现实感知的迟钝。诗人离开夔州(诗人作此诗的地方,非常偏远),又患上耳聋,似乎和世界有着双重的隔离,由此感叹自己的命运。意识到自己视力和听力的衰退,他悲观地发现自然之美已经不能再让他如从前般多愁善感(第三行)。看到远处的树叶纷纷落下,却听不到北风呼啸的声音,只能问儿子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诗人余生在听觉方面的依赖无不充满了悲剧色彩。很多唐诗都辨证地说明了视觉和听力的关系。比如诗的第二行就提到:失聪似乎可以增强视力。
《独坐二首》其二
“晒药安垂老,应门试小童。亦知行不逮,苦恨耳朵聋。”
意谓试着叫小童看守门院,靠晒制药物来安养我的残年。我也知道自己老得走不动路了,深恨耳朵聋得什么也听不见。
《清明二首》:
“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舟系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意谓我常常苦于东西南北四处飘 零,右臂已经瘫痪,左耳已经失灵。尚未完全昏瞎的双眼流着泪水,泪水呀流入寂寞的舟中;在长期的患病中漂泊不定,右臂瘫痪,我还要用左手书写字形。从杜甫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以及《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衰年病只瘦”等句的描写,可知杜甫的消渴(糖尿病)已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所谓“猿鸣秋 泪缺。雀噪晚愁空”,这只不过是诗人风趣的自我安慰之词,其内心的愁苦是可想而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