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2016-03-16 09:45:14)
标签:

醉美古中国

分类: 一个人的古建调查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先说说什么是“野生”土楼

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但进入世遗的只有三个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现在这几片区域基本都搞起了旅游开发,建筑状况相对也较好,但在闽粤交界处的福建永定、南靖、华安、平和、云霄、漳浦、安溪、新罗、诏安和广东饶平、潮州等地,还有大量没有进入世遗土楼,这部分未进入世遗的土楼我们称其为“野生”土楼。

“野生”土楼数量未见统计数据,有说数百座,也有说数千座,就调查所见在这一带土楼分布较广,存量也很大,这部分土楼的生存状况如何,更是难以查询到相关资料。

2015年12月,赴闽粤交界处的南靖、永定、平和、饶平等市县调查“野生”土楼生存状况,共调查土楼四十余处,为写作此初查报告的基础,这次调查得到了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乡村空壳化是近年来席卷全国的普遍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乡村古迹原有的维护体系被破坏甚至不存在了,生存状况应受到更多关注。

人口向宜于生存的地方流动是自然规律,无可厚非,但是对古村落古民居而言,人口流失导致的房屋被遗弃损毁,是迫切需要找到解决对策的新问题。

本次调查所见闽粤野生土楼建造时代从明代中晚期到1962年都有,其中大部分是清代建造的,多数状况堪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大量土楼被遗弃,自生自灭甚至毁掉;二是尚有人居住的土楼许多被改造成钢筋水泥楼。


一、“野生”土楼所面临的问题

1、被遗弃导致自然损毁是主因

这次调查所见的“野生”土楼几乎全部有被遗弃问题,尚存一半住户的算是状况好的,有不少土楼里只住几户人、几口人,甚至完全无人居住。

福建平和县下石村中庆楼,根据门匾题记建于清乾隆年间,内部三层,体量较大,现在楼内仅居住三户共三口人,大部分房屋已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平和下石村中庆楼】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中庆楼内部,多数房屋已出现较严重残损】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2016年1月16日,“醉美古中国”乡旅第18期来到中庆楼】

福建平和县下石村到凤楼,也是清代建筑风格,内部四层,目前楼内仅居住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大部分房屋木结构损毁腐朽严重。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平和县下石村到凤楼】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到凤楼内部,基本全荒了】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2016年2月27日,“醉美古中国”乡旅第20期来到到凤楼,与楼内唯一住户九十多岁的石大爷合影】

福建平和县下石村霞龙楼,土楼较为高大,楼内也只剩下一两户居民,部分单元已经完全塌毁。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平和县下石村霞龙楼】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霞龙楼内部,已有严重坍塌】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霞龙楼内部】

下石村还有一座小型土楼,已经没有人居住了,有村民在里面养了牛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平和县下石村的小土楼】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小土楼内部】

广东饶平马坑村振福楼,体量较大,现在大约还有三分之一住户居住在土楼内,有几个单元已经荒置塌毁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饶平马坑村振福楼】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振福楼内部】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局部已塌毁】

福建平和县庄上村漕洄楼,方形土楼,目前只居住一户人家,部分房屋面临塌毁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平和县庄上村漕洄楼】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漕洄楼内部】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漕洄楼内部】

广东饶平南联村道韵楼,房屋状况较好,楼内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住户,也在逐渐空置。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饶平县南联村道韵楼】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道韵楼全貌】

福建南靖县田中村有四座土楼连片,住户已经很少,部分土楼出现严重的损毁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南靖县田中村的一片土楼】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部分土楼已经损毁严重】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已经废弃坍塌】

闽粤交界处气温较高,房子较简易,用材小,椽子上面直接扣瓦,一旦失去维护很快就会漏水腐朽,再加上白蚁、蛀虫等病害,没有人住的房子损毁速度很快。

福建永定县两片村的一座方楼已多年无人居住,木结构部分已基本毁掉,只剩下夯土墙。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永定县两片村的这座方楼已完全坍塌】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两片村方楼内部】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两片村方楼内部】

我们前面看到的那些已经少人居住出现残损的土楼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维护,不出几年也会彻底塌毁

2、部分土楼被被改造

被改造成钢筋水泥楼是“野生”土楼面临的另一大问题,不少老乡为改善居住条件,把土楼中属于自己的单元改造成钢筋水泥建筑

平和县连新村的振兴楼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土楼,副楼中有一户把自家的单元改造成了钢筋水泥楼,且高出原有土楼很多,类似这样被改造的土楼还有很多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平和县连新村振兴楼副楼中被改造的单元】

平和县江寨村淮阳楼,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住户已经把原有土楼改造成了钢筋水泥楼,土楼风貌丧失,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平和县江寨村淮阳楼,部分房屋已被改造】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尚未改造的部分逐渐减少】

平和县汤厝村巷口自然村的云巷斋是一座直径140余米的大型环楼,不断的改造导致整座楼都已成了钢筋水泥的新楼,老房子仅有个别残存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平和县巷口村云巷斋,基本已改造成钢筋水泥楼】


二、土楼日渐荒废的原因

1、农村人口流失是土楼被遗弃的主因

乡村空壳化是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遇到的问题,这几年在乡村调查中我们对老乡离开村子的原因做了些走访,在众多的原因当中占比例最高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学校少,上学不便,有的村子虽然有学校,但学生太少,家长担心难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愿意去镇里或县里上学,带动全家外出谋生。

2、有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

几百年的老房子维修成本高,潮湿问题大,土楼本是家族聚居的场所,数百年来人口不断繁衍,户数增加,以至每户分得的房屋很少,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已是爷爷辈的老人在在土楼内只有一两间房子,无法容纳全家居住,只能遗弃旧屋,另建新房或改造。


三、如何改善土楼状况

房子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财产,不少老乡把最重要的财产遗弃,可见土楼原有功能已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靠自身的力量难以保全,必须开辟另外的途径才有可能保存下来。

1、知情是保护的第一步

“野生”土楼的生存状况需要有更多的公众知情,才能增加解决问题的机会,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组织土楼的详细调查,摸清家底。拯救古建公益基金也将继续开展民间的调查活动。

2、推动民间对土楼的再利用

闲置土楼的改造利用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也是目前挽救“野生”土楼最为有效的方法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平和县蕉路村福庆楼已改造为民宿】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福庆楼内改造的民宿】

3、乡村建设提升村庄价值

在平和县下石村的中庆楼和到凤楼之间的小溪上,2008年建起了一座由李晓东教授设计的桥上书屋,已获得多项国际奖项,创新的设计有助于提升村子的价值,从而增加老乡对老房子的珍惜。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平和县下石村桥上书屋】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在桥上书屋听石大爷讲过去的故事】

4、游客请进来

“游客请进来,土货卖出去”,是邓飞先生提出的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思路,走进乡村,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醉美古中国”乡旅活动已两次组织前往闽粤“野生”土楼的旅行活动,到了现场才能真切感受到土楼的美与珍贵。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醉美古中国”第18期在闽粤“野生”土楼】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醉美古中国”第20期在闽粤“野生”土楼】

无论哪种途径,其目的是希望提升村子的整体价值,对老房子有升值的预期,老乡才不会任其荒废,乡村建设、开发利用所能起到的都是这样的效果,一栋老房子产生了经济效益了,就会对其他老房子的屋主起到影响,一个村子开发起来了,就会对周边村子产生示范作用,当前环境下只有通过外力不断努力,才有可能促进一批老房子延续下去。

土楼这种建筑形式只存在于闽粤交界处,世界独有,经历数百年风雨能留到今天的每一座都很珍贵,不能眼看着他们荒芜倒掉,如何有效保护是一个很难完成的课题,但是我相信愿意为这些乡村遗存做些事情的人多了,他们生存下去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闽粤“野生”土楼初查
【2015年末调查闽粤“野生”土楼】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