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发烧友自驾行山西:国宝不应被弃--中新网

标签:
山西木结构古建筑大木殇文化 |
分类: 媒体报道 |
走访的很多古庙屋顶都已破损,这对木结构建筑来说是致命的
古建发烧友自驾行山西:国宝不应被弃
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题 古建发烧友自驾行山西:国宝不应被弃
作者 宋立超
从2010年8月开始,一名来自山东的古建筑爱好者先后6次来到山西,走遍晋南、晋中大部分地区,钻山沟、访村落,专门寻找散落在民间的以庙宇为主的金、元时期古代大木作。当他发现许多珍贵的古建筑损坏严重时,又在微博上大声疾呼:国宝不能被弃!
“山西访古”系列微博不仅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也对当地的古庙修缮起到了积极作用。
18日,山东德州人唐大华再次来到山西,并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采访。
从《营造法式》到山西“大宝藏”
第一次见到微博上小有名气的“爱塔传奇”是在太原市一家快捷酒店里,古铜色皮肤透着山东人的豪爽,言语间却透着一丝文人气息。
“第一次接触古建筑是偶然间阅读了成书于元代的《营造法式》,这本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让我领略到了祖先们的伟大智慧。”落座后极少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可以看出唐大华对古建筑的痴迷。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开始产生了去现场观摩的想法。
“中国现存的木结构古建筑大部分集中在山西,其他各省只有零星分布,因此,我的目的地首先选择了山西。”唐大华说。
据他介绍,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目前早期遗存的已极少,而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建于唐中期。
“与西方石结构不同的是,木结构是中国建筑独有的特色,到后来才外传至日本等国。而在山西,木结构古建筑则占了全国大半。我在晋南地区的长子县看到的,可能比南方几个省的都多。”唐大华表示,他来到了山西这个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大宝藏”。
一部导航,9000余公里
2010年8月,唐大华开始了自己的自驾山西行。没有导游,没有经费,只靠着一部汽车导航,先后6次来到山西晋南、晋中地区,行程9000余公里,探访古代木结构建筑100多座。
在他的汽车后备箱内,记者看到了满满的行李,衣物,食物,拍摄设备,帐篷等等一应俱全。
“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在车上或帐篷里休息。”他说。
在唐大华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前往长治市长子县发鸠山探寻一座古庙时,由于不熟悉地形而迷路了。百般询问之下,才遇到一对护林员老夫妇同意带他前往。然而在途中一个陡坡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坡陡路滑,车上不去,老夫妻帮我推车,近一个小时才前进了几米,我们都已经打算在山里露宿了。”提及此事,唐大华一阵唏嘘。
直到几个小时后,他们恰遇一群“驴友”路过,才帮忙把车拖出来。唐大华和这对护林员老夫妻也成为了好朋友。
尽管路途坎坷,但令唐先生更为震惊的是他的所见。很多珍贵的金元代木结构建筑已经破败不堪,甚至已经倒塌。看到“国宝”如此境地,他心痛不已。
微博呼吁“国宝不应被弃”
“我想到了通过微博实时展示我的所见所闻,并进行呼吁。”唐大华如是说。
从此,唐大华化身“爱塔传奇”,通过微博和博客来将散落在民间村落的古建筑展示在网友面前。
“长治市长子县西鲍村的龙王庙,正殿是金元的风格,可是约四五年前就完全坍塌了,屋顶片瓦不存,梁架落地已经完全腐朽。”
“长子县阳鲁村商汤圣帝庙,原有金代正殿和明清的两厢,早年间正殿已塌毁,2010年村里将整座庙彻底推平,原址建成了村民活动室,古庙的石柱扔在路边,砖石填了旁边的深沟,一座金代木结构古建筑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访古”系列微博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并得到了一些公益人士和媒体的关注。
如今,一场各界齐聚的研讨会正在筹备,讨论如何合力保护山西古建筑,并着眼更多地区古建筑的制度性保护。
实地探访:古代大木作修缮已迫在眉睫
5月17日,中新网记者随唐大华驱车来到长治市长子县,实地探访三处处于村庄内的古庙。
西鲍村龙王庙,被当地村民也称为“诸神庙”,据称未倒塌时曾供奉多位“老爷”。据唐大华介绍,该庙正殿有金代建筑风格,但记者在现场看到的却是一堆废墟:没有了屋顶,只剩下三面土墙,以梁架为代表的大木结构散落在地上已经腐朽。草丛里,半截龙形琉璃横陈,见之令人扼腕。
西上坊村成汤庙,建在村南的荒原上,仅存一座正殿,根据柱头题记此庙建于金皇统元年,即1141年。走进该庙,殿顶已经大面积坍塌,多处梁架裸露淋雨,糟朽痕迹明显。后檐西北角檐柱下沉,导致梁架变形。前后檐铺作层糟朽变形严重。
布村玉皇庙,前殿为五代风格,后殿为金代,东朵殿为元代。在其前殿,粗大的木柱上还清晰可见当年的彩色油彩画,但顶部的大洞使阳光和风雨肆无忌惮的侵蚀;在后殿,顶部的木梁已经烂成手腕粗细了。
探访当日,成汤庙已经有工人在搭建铁架,据了解将建顶棚进行简单遮挡。而玉皇庙则已围起栅栏进行修缮,这种变化令唐大华十分惊喜。
“能有进展我十分高兴。有了效果,我更有动力来进行走访和呼吁了。”他表示,长治县修缮工作的开展让自己看到了希望,而以后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采访结束时,唐大华驱车返回了山东老家。他还得继续自己的事业。但他表示,保护木结构古建筑已经成为了另一个事业。保护山西古建任重道远,个人时间精力有限,需要推动的地方太多,但会努力。
“国宝不能被弃,我也将继续奔走。”唐大华说。(完)
坍塌的元代龙王庙,几块彩色琉璃散落在杂草丛中
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5-18/39001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