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冀晋豫访古日记(三)道安禅师塔、龙门寺西配殿2011-06-29

标签:
山西长治平顺龙门寺文化 |
分类: 出行记录 |
2011年6月29日,第二天
早晨五点多起来,先去寻找道安禅师塔。石城镇地处太行山中一处高原,类似黄土高原的地貌,浊漳河从旁边穿过,红旗渠的源头就在这附近。
从石城沿乡村小路南行八九公里,进入太行深处,山势之壮丽难以言喻,沿途寻找两遍未见古塔,山里空旷,找不到人问路。
来回搜索也并非全无收获,山涧中一块大石上发现一座小巧的土地庙
找到一处村子问路,敲开一户人家的大门打听古塔的事,没想到这位大哥很痛快地知道古塔在哪,而且他家院子里还有一块六角形古塔残件。
沿着山路走了很远,终于在一片树林中找到古塔。要不是这位大哥带路,这么偏僻的地方我们是找不到的。道安禅师塔,建于明嘉靖十二年,下部有一米多埋入土中,地上仅存这段鼓形塔身。
围堰下还有几块石塔构件,也是道安禅师塔上之物。据村里传说这附近曾有座古寺,后被山洪冲毁,仅存此塔。
原路返回,途经老申峧村,远远看到山下小村里一处古庙,下去看看
建于清代的关帝庙,正殿、朵殿、两厢、戏楼等样样俱在,保存完整的一座四合院
小庙中的倒座戏楼,与大殿正对,这种布局还是头一回见,在未来几天的山西之行中,发现大量的庙宇都是这种布局
继续行车青草凹村,又发现一座小庙。沿途小庙太多了,不能一一停留,赶路要紧。
回到石城,沿s324省道西行不远来到龙门寺,寺外峭壁上这处天然形成的巨大门洞据说就是龙门寺名称的由来。
龙门寺门前最后几公里山路非常难走,停车龙门寺前,与巨大的白皮松合个影。一座龙门寺,汇集了众多早期木结构,有五代的西配殿、宋代的大雄宝殿、金代的天王殿、元代的燃灯佛殿,再加上明清时期众多的厢房,六朝遗构汇于一寺。
进到龙门寺,直奔五代建筑西配殿,建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
西配殿梁架为四椽栿通檐用两柱,栿上驼峰、托脚木承平梁,平梁上蜀柱、叉手承脊槫,并且使用了单材襻间。四椽栿与平梁均砍做月梁形
外檐无普拍方,栌枓口内实拍栱承华栱一跳,华栱实为四椽栿之梁头伸出,又是一处“枓口跳”。实拍栱所见应用不多,这里是最早的一处
侧山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西配殿梁架结构,这座殿也是现存唐和五代木结构建筑中唯一一处悬山顶
西配殿后檐外地势较高,可以与古朴的斗拱亲密接触一下。这根石柱上还有刻字,大部分被砌入墙中,只露出“天”、“七”、“僧”三字
西配殿门前有一堆石构件,貌似来自古塔,早听说龙门寺塔林已被推倒,还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子,过会要去看看
未完待续>>>
本文PDF格式文档下载地址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843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