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日本东京大学医科研究所的河冈义裕教授及其同事,近日通过电子显微镜拍摄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样貌。
照片显示,该病毒形状为细长型,该照片已被发表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网络版上。而在此次流感刚流行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表的流感病毒形态为圆形照片,被证明是该流感病毒的“断片”。报道称,此“断片”是因为CDC在拍摄前使用了离心分离机,导致流感病毒的部分“身体”与杂质一起被清除而造成的。
据河冈义裕教授研究证明,与其他形态的病毒相比,细长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更容易附着在人体的鼻粘膜等组织上,从而侵入人体。另外也更容易发生变异。它的高传染性和变异潜力应当受到科学界、医学界更高的关注。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表的流感病毒形态为圆形
下面是其他几种能致人死命的病原体!

空肠弯曲菌(c.jejuni)和C.
coli菌都是具有特殊螺旋形状的微需氧细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a)。而且它们同属于弯曲菌属。它们是导致弯曲杆菌感染的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牙周炎(Periodontitis)、痢疾和炎性腹泻。

杆状细菌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世界上最致命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它能引发李氏杆菌病,这是一系列致命疾病,其中包括脑膜炎、脑炎、肺炎、败血病和孕妇容易患的宫颈感染等。每年美国孕妇因李氏杆菌感染死亡的人数,大约占李氏杆菌病死亡总人数的27%。

化脓性链球菌除能引发脓疱病等较轻感染外,还能引起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致命疾病。这种细胞拥有很多防卫机制,即已知的毒性因素,这使得它们能逃过免疫系统的“法眼”,通过组织进行扩散。这张图片显示的是人类嗜中性粒细胞正在通过嗜菌作用,吞噬化脓性链球菌。

蓝氏贾第虫通过被污染的水进入人体,或通过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最终进入内脏进行无性生殖。症状包括腹痛、呕吐、发烧和腹泻。图片上营养体的微管骨架被染成红色,它们的一对核子被用DAPI荧光染料染成蓝色。

埃博拉病毒。从这种疾病出现至今,已有1850多人致病,并有1200多人死亡。这种病毒主要攻击寄主的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细胞,对其进行破坏,阻止血小板凝结。因此,患者会因大量失血最终休克而亡。

细胞巨化病毒是传播最频繁的子宫感染疾病,可导致新生儿残疾,不过大部分人只表现轻微症状,或没任何症状。有大约一百五十分之一的儿童患有先天性器官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有七百五十分之一的儿童造成终生残疾。这张彩色免疫荧光图展示了被细胞巨化病毒感染的人类内皮细胞。

Nematocida
parisii是一种被称作微孢子虫的原生寄生虫新品种。该寄生虫可引起肺、肾、大脑、肌肉、眼睛、窦房结或肠道感染,造成胆囊疾病并削弱胃肠功能,其中包括慢性腹泻和消瘦。图片显示的是被染色的蛔虫的部分肠道,红色是N.
parisii的细胞质,蓝色的是它的DNA。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