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晓风残月
晓风残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77,216
  • 关注人气:14,9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填报志愿前可以做些什么?

(2011-04-22 11:43:18)
标签:

高校招生杂志

填报志愿

高三家长

晓风残月

教育

分类: 志愿参考

此文乃《高校招生》杂志社约稿,刊登在2011年7期,转帖请注明出处。

《家长,填报志愿前可以做些什么?》
晓风残月


    随着高考的一天天临近,高三家长们在操心着孩子的营养是否跟得上,孩子的备考心情是否好之外,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我觉得,家长可利用这段时间帮助孩子规划志愿,搜集志愿填报的资料和制订一份合理、有效的高考志愿表(或方案)。


    【志愿:家长有必要“插”一竿子吗?】


    家中没有考生的人,很难理解高三家长的焦虑和纠结,觉得就是一个普通高考,至于这么如临大敌吗?我身边不少朋友就有类似的疑问。也难怪,他们一是因为身处局外,仅从高考这件事的表象上看问题,体会不到填报志愿的重要性;二是觉得高考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做家长的何必插手其中。只有身临其境的考生家长才能体会到,高考已经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生和家长齐心合力才能完成。

    目前的高校招生,除了极少数自主选拔录取(成绩只作参考)和保送生之外,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还是通过高考来“一考定终身”的。虽然相关高校在教育部的批准下逐年加大了自主选拔录取的力度,但了解其流程的人都知道,即便是已经通过目标高校的复试和面试、拿到自主选拔录取认定资格的学生,最终也是要按规定参加当地的统一高考,依据高考成绩来判定其是否能真正享受到优惠政策,从而迈进心仪高校的校门。所以说高考是很重要的一环。然而“高考”这两个字绝不仅仅是“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简称,它除了需要考生力拼成绩之外,高考志愿的填报也是其中占比重很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谋划并填报志愿的工作是不是可以由考生亲自去做呢?理论上来讲当然是应由考生自己去做,但是做这份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原始资料,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因此这是一项非常复杂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作为肩负繁重学习任务的高三学生,让他们拿出时间从头至尾来做这件事,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给家长们提出了如下要求:在正式填报志愿之前,摸清楚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吃透目标高校的录取规则、准备好翔实的数据信息并设计出一两套初步的志愿方案来,供孩子参考!


    【家长参谋:应有哪些准备?】


    对于自己的孩子,父母可能知道他们的脾气如何,知道他们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食物……然而高考志愿填报将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试问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够了解吗?要想帮助孩子赢得志愿填报的胜利,首先就要对孩子的想法有清晰的了解。


    很多家长从心底里很重视高考,但却把精力全部投在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上,基本没有花时间分析过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志向这方面的情况,等到要报志愿时,才赶紧找测评机构替孩子做性格测试。我个人认为这些东西可以用作参考,但绝不能替代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分析,更不能据此直接认定孩子适合学什么。因此,在志愿填报之前,做家长的应该利用闲暇时间跟孩子多沟通,了解一下哪些专业是孩子感兴趣喜欢学的,哪些专业是孩子认为可以有条件接受的,哪些专业是孩子绝对不想学的……这样真正到了报志愿的时候,才能够较为从容地依据孩子的成绩,在学校、专业和兴趣爱好这三方面找到最佳结合点


    关注高考的这几年,在我认识的考生中,当初有不少是勉强去了不愿意学的专业,现在其中有些人已遭遇到困境。他们入校后因为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所以读不进去,导致厌学、成绩不理想,甚至挂科。起初家长在设计志愿时,觉得已经给孩子留了后路:进校后争取转专业,或是转专业不成就辅修一门别的专业,然而事到临头方知是空谈。首先,各高校对于转专业都有严格限定,大多只允许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提出申请,成绩不佳的自然转不了;其次,修读双学位的学生,需要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毅力,同时还要以主修专业的顺利通过为前提,试想一个厌学并且主修专业挂科的学生,如何能拿下双学位呢?

    了解孩子对未来的想法不仅仅限于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应有之义。因为不同类型的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其培养过程、培养方式以及给学生提供的助力自然也不一样。比如下面两所提档分数差不多但类型却不相同的学校:南京大学本科以培养“通识教育与宽口径专业结合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强调自己的毕业生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娴熟、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等特点,两校学生本科毕业后的走向不太一样,前者比后者读研的比率高,后者比前者就业的机会多。所以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对长期发展的想法。


    如果孩子毕业后打算在国内继续读研,那么在选择学校时,应该优先考虑综合类的、研究型的大学,这类学校一般来说学科齐全、专业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具备一流的实验环境,同时承担许多大型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如果孩子毕业后有志于出国继续深造,那么在选择学校时还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本科期间修读的专业是否便于原路径或跨专业申请国外院校,是否与自己心仪国家的某院校一直有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等;如果孩子决定毕业后倾向于直接就业,那么在选择学校时,应优先考虑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强调实践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重点的大学。

    总之,在填报志愿这件事情上,高三家长应尽职尽责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属于自己的这部分工作。但同时又绝对不能大包大揽地替孩子做主,因为这四年的大学是要孩子本人去读的,未来的人生也是要由孩子自己去面对。所以,在志愿问题上如果跟孩子暂时不能达成共识的话,一定要尽量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换意见。



    【动手:有哪些可以提前做?】


    首先,填报志愿前家长应该事先吃透高校的录取规则。

    高考录取,是按照高校制定的《招生章程》进行。有一些高三家长,事先没有去研读高校的《招生章程》,没有在录取规则上做足功课,直到陷入被动之后才开始着急起来。去年有一个很轰动的案例,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说过。广东珠海一名高三学生参加高考后,以612分的成绩报考成都某大学,超出该校在当地的提档线8分,但是却出乎意料地落榜了。由于看到低于自己考分的同学反而被录取,自然想到其中一定有猫腻,于是家长一纸诉状将当地教育管理部门以及该大学告上了法庭。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法院最终的裁定结果是被告方胜诉,因为该大学的录取过程完全符合其事先公示的《招生章程》中“志愿清、专业清”的规则,录取结果合法有效。


    尽管我很同情这位考生的遭遇,但看到他的父亲在其后的很长时间里,执著地奔波于珠海和成都两地讨说法,不禁心生感慨。如果这位父亲把这份时间和精力用于填报志愿之前,对孩子所报院校的录取规则进行深入的了解,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以此为鉴,希望高三家长们在帮助孩子填报志愿前,一定要细细研读高校的《招生章程》,其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分规定
    现在绝大部分高校在提档时,都承认教育部和省(区、市)招办的政策性加分(不叠加,最多不超过20分),但在安排进专业时政策就有所不同。有的进档后一律去掉所有照顾加分,按实考分排队选专业;有的录取进专业时去掉省(区、市)招办的地方性优惠分,只以教育部认可的加分为准;有的直接按投档分数(含政策性加分)选专业。所以,无论孩子是否有加分,都要关注这方面情况,以便扬长避短。


    2.专业录取规则
    高校提档后专业按什么规则录取,这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前面所举的那位珠海考生的例子,就是因为不清楚专业级差的特殊规定,志愿表中的专业排序不合理,从而导致其高分落榜。因此家长在报志愿前必须要明白,不同的学校,设定的专业录取规则是不同的,常见的有分数优先、志愿优先两种方式,有的院校还有分数级差。弄清楚并利用好学校的这些级差规则,才能为孩子的志愿填报成功增加机会。


    3.单科成绩要求
    《招生章程》中对相关科目成绩的要求也绝对不能忽视,其中最常见的写法就是:报考某一专业的考生某某科目要求成绩在多少分数以上、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数学或英语单科成绩高分者……作为家长,了解并斟酌一下孩子高考时的单科成绩是否能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就可以提前躲开风险,或者扬长避短选择专业。


    4.体检要求
    多数学校在《招生章程》中仅简单说明一句:“本校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但也有一些学校除此之外还补充了限定要求。这些关键性内容都会写在章程里面,家长们一定要看仔细,千万不要仅依据孩子体检表上的“填报专业建议”就认定高校会完全照此执行。


    第二,填报志愿前家长应着力帮孩子搜集翔实的信息。


    高三家长帮孩子定位志愿学校,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手中积累的权威、准确的数据资料。以北京考生为例,由于现行政策为考前填报志愿,因此在进行志愿决策时,需要搜集个人成绩信息及院校录取信息两方面资料来进行比对分析。


    1.个人信息方面需要搜集的情报有:(1)孩子期中/期末/一模/二模四次大考的成绩以及在全区(县)的排名,看与往年高考相比是在什么层次;(2)现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掌握情况及心理素质,以判断未来的成绩走势;(3)孩子是否能得到一定的政策性加分,如省(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以确认风险值;(4)本校往年同位次学生的大致高考去向,以便作横向参考。

    2.院校信息方面需要搜集的情报有:(1)目标学校的概况及历史沿革,这是判断学校是否值得填报的第一步;(2)学校批次的设置情况,是否在本科一、二批次同时招生,这一点对于成绩仅达到二类院校的考生比较重要;(3)学校当年的招生计划,看较之往年是否有较大调整,如果变化比较大,那么一定会影响到当年的录取分数线;(4)学校最近三年录取方面的一些核心数据,包括提档线、平均分、专业录取线、扩招情况等,通过分析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


    毕竟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类媒体上遍布着大量的招生考试信息,家长们很容易就能寻找到一些资料,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能够从中筛选出权威、准确、最新的东西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参考性,否则非但无用,还会对填报志愿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家长们替孩子搜集的信息,应尽量取之于权威机构出版的报纸书刊、当地教育管理部门主办的电台电视咨询节目、高校官方网站公布的招生数据等,以此作为孩子填报志愿的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