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佛学角度读《红楼梦》之五

(2007-09-18 10:33:35)
标签:

红楼梦

灵悟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1、春困成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问谁幻人华胥境,千古风流造业人。

造业

    凡夫受贪欲、瞋恨、愚痴的影响通过身、口、意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造业为因,至于受什么果报,那决定自己是造的善业还是恶业了。

    个人的因果规律(别业)与社会共同的因果规律(共业)组成的人生社会秩序里,存在着公有与私欲、真理与错误、正义与非正义等各种不同性质的因素,既有协调与统一的方面,又有互相矛盾互相斗争的方面。

    所以,别业依报(贾宝玉与林黛玉个人的命运)与共业依报(大观园的命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总体说来,别业依报附属共业依报,前者既是后者的组织细胞(特殊造业除外)。佛法因缘说认为,人生在宇宙世界除与自然界有组合依存关系外,还有各自与集体的依存关系。人,只有把别业依报与共业依报摆得相当协调而又和谐,才能得到所求的幸福(福报)。

 

2、仙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

太虚

浩浩宇宙之虚空,又称顽空,偏空。《菩提心论》以之比喻小乘灰身灭智之涅磐而异于大乘涅磐之妙空、第一义空。

 

3、宝玉听了,哪里肯依?复失之再四。仙姑无奈,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

随喜

别人觉得欢喜自己也跟着欢喜,以他人之乐而乐。

《法华玄论》第十卷说,随喜有2种:①通随喜——若见、若闻;若觉、若知他人造福而欢喜赞叹;②别随喜——依五十功德之说或闻《法华经》而心随欢喜。

 

4、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

觉悟

佛”翻译过来就是“觉悟”,意为觉宇宙人生之万象,悟宇宙人生之真理。

 

5、宝玉看毕,无不羡慕。因又请问众仙姑姓名:一名痴梦仙姑……一名度恨菩提,各各道号不一。

菩提

觉”的意思,有三种:①分证菩提——初住以上至等觉菩萨所证之菩提,有其差别之不同;②究竟菩提——究竟觉悟,进入佛的境界;③真性菩提——凡夫因烦恼,无明等所障不能证得所具足之菩提。

作者在此作了4个仙姑的名字:一曰痴梦,二曰钟情,三曰引愁,四曰度恨,连起来解释当是:因痴梦而钟情,因钟情而引愁,因引愁而度恨,最终又因度恨而证菩提(道)。经历过大爱大恨、大喜大悲的人一旦入道,也能很快悟道。

 

6、[飞鸟各投林]……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空门

泛指佛门。其本意是观一切法无自性,因缘和合而生,于诸法处而得自在。

来到寺院旅游,一般可看到寺院的大门三门并立,其实这三门分别是:空门、无相门(中门)无作门。三门又叫三解脱门:①空解脱——观人我、法我皆空;②无相解脱——观诸法无相,本无差别;③无愿解脱——观生死可厌,“不可愿求”。

因此,入三门就是进三解脱门,意思是:当烦恼火无明火烧尽后,即因智慧而达到大自在的境地。(佛的境地)。

 

7、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此即迷津地。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

居士

    是梵语“迦罗越”的意译。《中阿含》、《长阿含》、《大般若经》、《放光般若经》等记载,称吠舍种的富豪之士为居士。

    隋代慧远大师在他的《维摩义记》卷一说,居士有二义:一是广积钱财之士;二是在家修道之士。

    佛开方便法门,让未出家的男女成为也可学佛的男女。男居士译为“近事男”,女居士译为“近事女”,又称“优婆塞”、“优婆夷”。

    据经书记载,佛陀成道后,接受北印度提谓和波利两位商人的供养并授予皈依而成为佛陀最早的在家弟子,也就是佛教最早的居士。

    普渡众生是佛教的根本宗旨,只要这个人有缘、诚心、正信学佛,都可成为居士,并不一定非要有学问、财产、地位。

    如果是佛门中人,称对方(俗家)为居士比叫“施主”要好。为什么呢?居士是修行人,而施主仅仅是有善心的布施之人。称“×××居士”是既高雅又尊贵,甚至有的干脆唤对方为“×××居士菩萨”。

遇有缘者渡之

佛虽渡尽天下众生,但也有三不渡,其中之一就是不渡无缘之人。为什么?你想,如果一个人不愿修行,而你又老婆心切,强行拉他(她)修行,他(她)势必对佛教产生一种不好的看法,甚至心里还有些瞋恨的想法,如果作流言宣扬出去,对佛教对他本人都不好。所以佛言凡事不可强求,一切只能随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