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傅佩荣
傅佩荣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09,969
  • 关注人气:27,6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杀一个人救四个人,你会怎么选择?

(2018-01-31 14:10:12)
标签:

傅佩荣

文化

杂谈

分类: 哲学.人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6mMHiay8pIsnmnJPbZF7Edr7iaXDaEQBo92cEthjicRUdz6FcDarAZyhyh1eGZsn7ZjoVVmDKEWAxLngLd71pBAibg/640


学生提问:

这两天一直听到您说:“善”,就是发自内心的一个真诚的行为;我想到之前看到哈佛的公开课里面谈到“公平和正义”时,那个教授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

一列火车不能刹车了,前面只有两个转弯,一个是撞一个人,一个是撞四个人,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司机,我应当如何坚持我的善呢?


傅老师:

这样的问题是基于一个设想,我们中国人叫做纸上谈兵,就是没有实际发生的事,让你去设想它的答案。我也讲一个你们都听到过的:

一艘船发生了灾难,船沉了。我找到一块木板,还可以再救一个人,我救谁。一边是我的母亲,一边是我的太太,我救谁?

火车司机和落水救人,有没有觉得很相似?像这样的问题叫做什么?两难!两边都为难。这种问题的例子多的不得了。

在西方讲到伦理学的时候,一定有这一段。什么叫伦理?分辨善恶,并且你要行善避恶,行善避恶理由是什么……讲这一套叫做伦理学。


开火车事件的解题思路


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你开的火车,向这一边,要撞一个人,向那一边,要撞四个人,你要怎么考虑?直觉上,好像要去撞那一个人,毕竟那边可是四条人命呐。可是,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人绝不是数字,四条人命就比一条人命更重要吗?

好,现在有更多信息了:我告诉你,这边这一位是诺贝尔奖得主,那边四位是农夫,你撞哪一个?开始复杂了,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一百个农夫也比不上他吧?那你选择去撞农夫。

问题是,你是怎么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呢?你的标准何在?你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损失和很多人的损失孰轻孰重?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好,我再加大难度,我告诉你他们的年纪大小。

这边要撞一个人,那个人是位18岁的少年,刚刚上大学,前途无量;那边四个人都80几岁老人家,生命走向暮年, 你怎么办?你就说那我撞死那边四个吧,反正他们来日无多,这个少年还有大把光阴,可以对社会有贡献。

我最后一次给你加大难度:这边一个人,他是你的父亲;这边四个人是外国人,也不知道是哪一国的。这时候就不是一个人跟四个人的问题了,而是你的父亲会不会受到伤害的问题了。如果是我,宁可自己死了,也不要伤害父亲。

这个讨论起来没完没了,西方人就专门拿这种东西自找麻烦。

这个问题在我看起来是玩文字游戏。就算你真的遇到类似的状况,也会有很多变量加入其中,你没有办法通过一个模拟游戏而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人不可能完全活在孤立的情况,所以西方这种伦理学的问卷,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表面上好像公平,事实上完全忽略人的生命的实际状况。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西方哲学热衷于做这种假设命题?


西方:用“无知的帷幕”理论助力决策者


现在西方讲伦理学最有名的,都在参考一个人,他叫做约翰·罗尔斯,他是美国哲学界20世纪后期最主要的哲学家,他有一本书叫做《正义论》,就谈什么叫正义。

它里面最主要的观念是什么?无知的帷幕。

我举例来解释。辟如说我是交通部长,我现在要主持修建一条高铁,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我就必须对这个高铁可能经过的地方完全无知,好像拿一个大幕把它盖起来。

地图拿来直接设计,铁路怎么铺,考虑的是成本优先,科技优先,安全优先……设计者完全不了解谁住哪里这个因素。决策者需要这个“无知的帷幕”,才能设计好一条高铁线路。

如果我没有注意到“无知的帷幕”,我看高铁设计图,不行啊,这么走经过我家祖宅,那么走横穿领导故居,那么走破坏古城风水,那怎么办?“无知的帷幕”如果拉开,让你知道很多具体的状况,那就永远修不成高铁了。

这个理论有什么用?用处在于: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的建设一定要有“无知的帷幕”。法律条款,政策规划,需要完全不牵涉人的因素,男生,女生,老人,小孩,决策者们统统无知,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们才能设定好一个客观的,有效的,正义的法律。

但是你要想想,这个世界上可能有真正“无知的帷幕”吗?也许只有在美国这块土地上才可以实现吧。

200多年前,欧洲的殖民者到了美洲,认为这是新大陆啊,他们把印第安人通通赶到山上去,再声称这是他们的土地,把这块地圈下来,该怎么建设呢?这时候很自然地就使用“无知的帷幕”了。

所以只有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才能出现这种理念。

不过话说回来,约翰·罗尔斯的理论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先不要假设谁在那里,你才能够做一个公共设计,这是对的。它能够排除一些人为的干扰因素,比如说:在公共设计方面,我们现在的设计规划,不是要服务于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因为100年之后这些人都将不在人世,而我们的后代子孙还是要生活在这里,所以要为他们考虑。

不要小瞧这个理论,在欧美,在西方哲学界,就靠这一本书,约翰·罗尔斯就拥有一席之地

但是,在西方哲学界也好,在学术界也罢,理论归理论,所有的理论都没有定论,都是在不断尝试发展的。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佩荣国学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