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妃送礼物的良苦用心

(2009-03-03 14:32:55)
标签:

《红楼梦》元妃

礼物

海风夜空

连载

文化

元妃送礼物的良苦用心
元妃送礼物的良苦用心

 

    娘娘过节赐礼,是极荣耀的事,贾府自然欢喜,可是端阳节的礼,着实让人多心。

    
宝玉和宝钗的一样,黛玉与三位小姐的一样,这令人惊讶。第一个疑问的是宝玉,他疑心是听错了,应该他和黛玉的一样,宝玉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他和黛玉应该是一样的。这说明了他们之间的情意,他认为有他的就有黛玉,在他心上,黛玉和他是一样的。现在情况是黛玉不及他和宝钗的,宝钗与他的一样,他的反应就是错了,可是袭人告诉他,没错,一份一份的都有单子是不会错的。

    
元妃久在皇宫,能一步一步走上妃子的宝座,也是极不容易的,人情世故礼物薄厚自然是明白人,自然不会错的,她的礼物自有她的道理。宝钗与黛玉是亲戚,而且黛玉的关系要近于宝钗,元春自小在贾母身边长大,应该说感情是不错的,如何不知贾母对黛玉的在意与爱护。而这次送礼,如此安排,必然令贾母不喜。这应该不是元春的本意,她纵然维护母亲的亲戚也应该是黛玉宝钗的礼物一样。只能说她另有深意,宝玉年纪已大,到了成亲的时候,不得让人不想到,她是暗示金玉之说。

    
在那次省亲的相遇中,她见到了黛玉宝钗,两个女子各有千秋,都是可配宝玉的人选,各各都好。但是以元妃的眼光和王夫人的暗示,金玉之说元妃必然也听说了,自然明白母亲的用心。宝二奶奶的人选对王夫人非常重要,关系到以后谁来理家的事,王夫人是不会长久的让大房的儿媳妇来料理家务的,所以宝二奶奶就是王夫人日后最重要的帮手了。这一层对王夫人日后立足于贾府,保证宝玉的利益至关重要,元春久在深宫对于各房之间的明争暗斗自然深有体会。而王夫人那边还有个有子有女的赵姨娘,这自然不能不令元春忧心母亲和宝玉,而这些都需要一个精明能干宜室宜家的女子来担当宝二奶奶的重任。

    
对于宝玉来说,他在乎的是自己的感情选择,而贾母是因为爱黛玉要给她一个好的归宿,而王夫人和元春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宝玉,但她们的选择是一个能干的宝二奶奶才是为宝玉。看看凤姐的能力,看看黛玉的身体状况,如果选了黛玉,等于放弃了宝二奶奶的管事权利。这不是王夫人要的,而且如果贾环娶了妻子,聪明能干,要不要让人家管事呢?这当然不是王夫人能允许的,所以宝二奶奶的人选对于王夫人来说是一场利益争夺战,她要的是一个能干的管家。

    
黛玉出身清贵,是书香门弟,本人体弱多病,怕是不能指望她如凤姐般快乐的周旋在家务事务中。而宝钗则不同,她是商人出身,自已参与家中事务的管理,这些王夫人都是清楚的,所以王夫人取中宝钗,她是宝钗的姨娘,宝钗将来必然与她一心一意,是非常可靠的。元春是长姐,她的考虑点与母亲自然是相合的,她与母亲一样更在意宝玉的地位和将来的前程,所以她能理解母亲的想法,取中宝钗。可是贾母的态度非常重要,总不能越过贾母行事吧,所以赐礼是一个信号,试探一下府中众人的态度。

    
贾母自然是明白的,所以才让众人都到庙里,本来人家宝钗怕热是不去的,也被贾母拉了去,贾母就是要找个场合,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果然在那里,贾母借张道士提亲的机会,表达了对宝玉婚事的看法,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大一大再说吧,等于是把事情拖了下去。宝钗年长,按说是等不起的,贾母不能直接拒绝元春,毕竟身份不同。所以只能婉转的表达了自己的心事,她不乐意金玉。

    
元春自然也明白了,所以此后未提此事,也是对贾母的尊重吧,暗示是为了母亲和弟弟,让步是为了老祖母。她的礼物,也不是一般的礼物,正如她的心意。人在深宫,却牵挂着母亲和弟弟,一个孝字,让她不得不用心良苦。

精彩继续:   

     曹公笔下的林黛玉到底有多美?       凤姐最终魂归何方?         《红楼梦》中的阴谋家      

     大观园中谜一般的红梅——宝琴       贾母为什么看重宝琴?       紫鹃试玉都试出了什么?

     元春如何看待金玉及木石缘?         也谈黛玉的阳刚之美         从小事看黛玉的为人 

     也谈贾府中的姨娘                  黛玉会吃袭人的醋吗?        在宝钗生日宴上的黛玉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金陵十二钗  雍正皇帝驾崩之谜           大观园中的那朵富贵牡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