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景公问晏子曰:“莅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
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
公曰:“虽有贤能,吾庸知乎?”
晏子对曰:“贤而隐,庸为贤乎?吾君亦不务乎是,故不知也。”
公曰:“请问求贤?”
对曰“观之以其游,说之以其行。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
,不掩欲以荣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莅:治理,下文的“临”“敕”与此同义。官能:授予有才能的人官职。庸:怎么,哪里。务:致力,专カ从事。游:交游,交结的朋友。说:评说,评论。靡曼:指言辞华丽。声:名声,声誉。荣:通“营”,迷惑。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食不饱,力不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策之不以其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善为国家者何如
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
D.夫上土难进而易退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故 通 则 视 其 所 举 穷 则 视 其 所 不 为 富 则 视 其 所 分 贫 则 视 其 所 不 取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2)题。(5分)
(1)【甲】文中“千里马”喻指
,“伯乐”喻指 。【乙】文中,晏子向景公建议的治国方法是“ 。”(用原文回答)。(3分)
(2)在对待“贤能”的问题上,景公与“食马者”的做法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
1.D(都是“在朝是做官”的意思A.充足;值得。B代词,代千里马;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善于;好的方面。)
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凭着这几种情况来选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
3.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4.(1)人才 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 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
(2)景公:有求贤的主观愿望,虚心求教。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オ。
译文:景公问要晏子说:“治理国家和民众,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怎样行事?”
晏子回答说:“任用贤人治理国家,投子有才能的人官职,就是他的办法。”
景公说:“即使有贤能之人,我怎么能发现呢?”
晏子回答说:“贤能而隐居,怎么能算作贤人呢?您也没有致力于这方面,所以没有发现。”景公说:“请问求贤的方法是什么呢?
回答说:“观察同他交游的是什么人,用他的行为来评论他的品行。君王不要以华丽的言辞来判定他的品行,不以非议判定他的品性,这样,(他)就不会故意做出某种举动来张扬名声,也不会掩盖自己的的来迷惑君王了,所以通达时看他都些什么,困顿时看他不做什么事;富有时看他向外分放什么,贫穷时看他不要什么。最贤能的人不轻易进身为官容易引退,次一等的人能轻易为官也能轻易引退,再次的人能轻易为官而不易引退。凭着这几种情况来选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