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收藏 |
分类: 教育教学 |
1、根据内容,分门别类
按内容分类
写景抒情类:
《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
刻画人物类:《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出师表》
议论明志类:《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语》
《马说》、《爱莲说》《陋室铭》
叙事类:《送东阳马生序》
按文体分类
记:序,表,说,铭,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学习文言文,要善于抓住“文眼”这把钥匙,深入文章的内核,理解文章的内涵。
《出师表》在一个“忠”字
进“忠言”,提出三条建议;(哪三条?)
诉“忠”源,表达感恩之情;()
付“忠”行,说明出师目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在一个“谏”字
如何进谏——“讽”→“善”
如何纳谏——“令”→“赏”
纳谏结果——“朝”→“胜”
《岳阳楼记》在情感上是一个“忧”字;在结构上是一个“异”字
情感上:
迁客骚人:“忧”自己(因物而喜,因己而悲)
作者:“忧”国家,“忧”民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结构上: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醉翁亭记》在一个“乐(醉)”字
山水之乐;宴饮之乐;乐人之乐。
其他如《湖心亭看雪》在一个“痴”字;《鱼我所欲也》在一个“义”字;《小石潭记》在一个“幽”字;《记承天寺夜游》在一个“闲”字;《桃花源记》在一个“异”字;《曹刿论战》在一个“远谋”;《陋室铭》在“德馨”;《与朱元思书》在“奇山异水”;《送东阳马生序》在“勤且艰”;《爱莲说》在“爱莲(君子)”等等。
鲜明的人物形象:
曹刿——“远谋”(鲁庄公)→“齐师败绩”
邹忌——“善谏”(齐威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诸葛亮——“忠”(先帝、陛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宋濂——“勤且艰”(同舍生)→“因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闻”
问题: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是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对比)
过人的志趣追求、理想抱负:
向往美丽的大自然:
《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反”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之君子者也)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理想抱负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欧阳修:与民同乐
陶渊明:世外桃源
宋
修身明德,完善自我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
瑰丽多姿的自然风光
岳阳楼“大观”
琅琊山醉翁亭周围“四时之景”、“朝暮之景”——
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承天寺庭院似幻亦真的月色——
桃花林奇异风光及世外桃源——
陋室环境之雅——
小石潭的水清、石异、源曲、境幽——
问题:抓住景物怎样的特征?描写了怎样的美?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和修辞?品位词语的佳处?
1.视、听结合(调动多种感官;色彩的变化,先闻其声后见其形,)
2.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3.动、静结合;(或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4.点、面结合(整体轮廓与局部描写)
5.景、情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6.时、空结合(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变化,移步换景)
7.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
8.光、影结合
9.点染法,移步换景法,
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
《醉翁亭记》(欧阳修)——纵情山水、排遣抑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欣喜?苦闷?凄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马说》(韩愈)——怀才不遇愤懑:“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出师表》——忧虑、感恩、“先帝”、“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如:《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
共同点: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
《出师表》:提出三条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亲贤远佞”;
《邹忌》:指出“王之蔽甚矣”暗含广开言路,吸取各方意见之意
相同点:
1.体裁相同:都是记,都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2.语言特点:语言上都采用骈散结合,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
1. 结构技巧有别。
《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2. 语言表述有别。
《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立意深刻,造词精警。
《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文章层次分明,音韵和谐悦耳。
3. 主题深度有别。《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
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4.重点句子:(考试经常出的默写、翻译、赏析、被引用的句子)
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子?
主旨句、总括句(统领全篇句)、总结句、过渡句、写景名句、含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包含某种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的句子、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