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了,各科教师弄个大大的“题海”,让学生“跳”。看着学生每天每天在“海”里挣扎,做教师的你有何感受?我想到了自己的高考。
其他科目我不是很清楚,但语文肯定不用让学生“跳海”。复习,我想以课本为基础是最最合理的复习方法。课本是源泉,字词的解释与用法、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的运用、写作知识运用等等应有尽有。复习中,要把握住“多读书,精做题”的原则。
读是“本”。只做不读,是本末倒置,语文能力不会真正提高。训练题不可少,但不是题做得越多越好,模拟考试是成绩提高的好方法。
大本大本的复习题、大张大张的试卷,做了讲,讲了考,考了又讲,讲了又做。学生和教师淹没在“题海”里,双方都很累。这样的战术,只会让学生觉得疲惫不堪,迷失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复习热情。
学习欲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三个环节。
我是一线语文老师,我的做法是:首先通过做题,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弱点。基础补起来容易些,语文学科的特殊就在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一个地方不扎实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尤其是基础。明白自己的弱项就要针对性地去补。阅读一定不能胡做,分类去突破。阅读题共有四类:文言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加强积累,其他三类文体知识一定要烂熟于心,因为有很多题目不用任何技巧,直接用文体知识就可以做。
复习了,看课外书还是不能放。现在的语文试题考课外的内容越来越多,不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怎么去应付课外阅读题呢?
最近我发现重庆卫视的《品读》节目,每天18点零3分,或者21点零5分。品读时间约20~30分钟。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都有。在这里我推荐这个节目。希望学生们去看看,还望家长要大力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