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史瑞克4》与《玩具3》的宿命对决(3)

标签:
虫虫晰梦工厂史瑞克4玩具总动员3卡岑伯格电影发狂时尚娱乐 |
分类: 幕后梦太奇 |
如果说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开启了属于3D动画电影的新时代,那么梦工厂动画的《史瑞克》则开启了整个动画电影的新时代。多年来,两家动画公司一个走伊甸园路线,一个走邪典路线。皮克斯如履薄冰,梦工厂动画步步紧逼。两家公司旗下影片选题频繁
“撞衫”,让人感觉既精彩,又蹊跷。这看似阴差阳错,实则与两家公司创始人鲜为人知的恩怨情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带领皮克斯走向辉煌的约翰·拉塞特与梦工厂动画的缔造者杰弗里·卡岑伯格曾是合作伙伴,一场变故让他们反目成仇,并随即让两家电脑动画片厂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斗。十年后,两家片厂扛鼎之作的续集终于遭遇了……
个人恩怨
1984年,迈克尔·埃斯纳成为迪士尼执行官后,杰弗里·卡岑伯格继续追随埃斯纳,成了迪士尼电影部门的主管。十年间,卡岑伯格获得了“暴君”的绰号。同时,在他的领导下,迪士尼制作了《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和《狮子王》等经典影片。他工作勤奋,业绩显赫,等待着埃斯纳兑现给他提升的承诺。
1994年,埃斯纳的左膀右臂弗兰克·威尔斯在一次直升机意外坠毁中遇难。卡岑伯格希望埃斯纳信守诺言,让他填补威尔斯留下的空缺。然而,他得到的只是埃斯纳的一再敷衍。在埃斯纳的逼迫下,卡岑伯格递交了辞呈。
经过几天冷静思考,卡岑伯格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他要复仇。他打了三个电话。第一个打给了刚把自己名下唱片公司以7亿美元价格卖给华纳公司的大卫·格芬。第二个电话打给了事业如日中天的斯皮尔伯格。第三个电话打给了当时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七的保罗·艾伦。
三个娱乐工业的领军人物和一个承诺“你们要多少钱,我就给多少钱”的大亨出资创建了梦工厂公司。这家公司启动资金高达26亿美元,诞生之时含了一把硕大无比的金钥匙。
左起:大卫·格芬、卡岑伯格和斯皮尔伯格
梦工厂LOGO
卡岑伯格比从前工作得更加勤奋。他要拿一家独立片厂的业绩羞辱老朽的迪士尼公司。他要让埃斯纳为错误的决定付出惨重代价。卡岑伯格起诉了迪士尼公司。他拿到了欠款和庭外和解费,共计2.8亿美元。
梦工厂的定位不同于任何一家主流片厂,也不同于任何一家独立片厂。梦工厂旗下影片的制作成本高于其他片厂两倍。由于没有强有力的发行渠道,梦工厂获得的收益往往与成本不成正比。
卡岑伯格并不惧怕风险。他要凭实力说话,从影片质量上磕掉迪士尼。1996年3月,卡岑伯格看中了太平洋数码影像公司(PDI)。PDI其实跟皮克斯是同时代诞生的公司。PDI与皮克斯的关系也十分友好。两家公司同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业务过多时甚至还会彼此分享客户。而皮克斯为制作《玩具总动员》期间从PDI挖墙角时,PDI的创始人也保持了风度。
PDI总部
梦工厂并购PDI后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关于蚂蚁的电影。这个选题很“巧合”地跟皮克斯公司酝酿多时的《虫虫危机》撞了衫。拉塞特和皮克斯公司的其他人是从报纸上得到这个消息的。拉塞特随后给卡岑伯格打了电话提出抗议。“他开始讲述迪士尼把他赶出去时所用的阴谋。他说他必须做些什么。”拉塞特意识到,皮克斯公司将不幸成为复仇之火的受害者。皮克斯这颗树本身的问题在于,自己离那片林子太近了。
卡岑伯格给《小蚁雄兵》的制作团队充裕的资金,条件就是尽快完成这部电影。他不断施展攻心战术,宣布要将影片上映日期从1999年3月提前至1998年。对皮克斯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虫虫危机》里的昆虫角色运算量和角色数量远高于《玩具总动员》。皮克斯的团队们在影片质量和制作周期上顶着诸多压力。面对穷凶极恶的卡岑伯格,有人评价说,“这似乎是场不顾一切的战争。”
《小蚁雄兵》虽然先期上映,票房上还是输给了《虫虫危机》。《虫虫危机》的全美票房是1.63亿美元,几乎是《小蚁雄兵》的一倍。前者的全球票房也是后者的两倍多。这场较量改变了很多:拉塞特不再视卡岑伯格为良师益友,皮克斯感受到了对手带来的空前压力,皮克斯在影片制作阶段不再透露任何内容……(电影发狂/灌,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蚁雄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