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因梦
胡因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31,129
  • 关注人气:21,7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亡是最后的导师

(2007-03-10 21:19:50)
分类: 恩宠与勇气

《恩宠与勇气》(肯·威尔伯著,胡因梦译)连载之五十三

 “你们时常为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而感谢上帝,却不会为了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坏事而感谢它,这正是你们所犯的错误。”——拉马纳尊者

  崔雅一直持续地练习内观与自他交换的观想,特别是后者愈来愈动人且具有转化力。即使不是正式练习,她也能自发地进入:对于一个孤立的人来说,治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非众生都治疗,否则没有人是真正痊愈的。解脱是为了众生与自己,不只是为了自己。
  
  我最近陪一位也罹患癌症的朋友参加一个治疗团体,这个由一群独特的女性所组成的团体,为我们带来丰富且充满治疗效果的经验。我对于自己的身体自在多了,少了一个乳房使我看起来比较瘦,但我却很喜欢目前苗条又结实的身体,肯也有同感;我躺在她们围成的圆圈,有一位女士为我祷告,希望我能完全治愈。我觉得她好勇敢,尤其是听过医生们的说法,我已经准备接受最坏的结果了(当然也掺杂着希望得到最好的结果的预期心情)。我想到得知癌症复发的那一天所做的梦,梦快要结束时我对一位朋友说:“我相信奇迹会发生!”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那种可能性充满我体内,醒来后,放松的感觉仍旧存在。
  接着我思考着,为什么是我呢?那些同样受苦的人呢?如果我真的能痊愈或是活得久一点,我当然会非常高兴,但一想到那些同样被癌症或其他苦难折磨的人,凭什么我比这些兄弟姊妹们幸运?我们为什么不能全都治愈?当家中的其他成员仍然在受苦时,我凭什么要求自己的苦难结束?每当我觉察到自己的苦,就能体会别人的苦,我的心因此更能对苦难开放。佛陀的第一圣谛:人生就是苦。自他交换的观想:对苦难要怀抱悲悯之心。
  不论结果是什么,癌症的经验让我永远觉知我与其他处于苦难的人之间的联结。如果我还能多活一些时候,我要以自己学到的东西来帮助其他人度过癌症,无论他们是步向健康或死亡。这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我对癌症支援中心深感骄傲的原因。有时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找寻,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能温柔、不带批判地彼此帮助。有一些罹患癌症的友人最近对我和肯说,癌症让他们很清楚地看到人生是不公平的,我们并不会因为良善的行为而得到奖赏。某些“新时代”的信念曾经诱使我们相信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每一个人的不幸遭遇背后都有更大的目的和功课需要学习。只是我们这群得癌症的人是以更辛苦的方式领悟到,我们并不明白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活在“什么都不知道的土地”上,确实不是容易的事,然而我们办到了。
  我想起昨晚读到拉马纳尊者自传中的一段话,他回答一位信众:“神的创造、维持、毁灭、撤回与救赎的行动,从来都没有任何的欲望和目的。”像我这样对意义与目的上瘾了一辈子的人,要领会这句话的意涵是很辛苦的。幸好佛法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不再想弄明白每一件事,只是让事情如实地存在。拉马纳尊者继续说道:“当众生依神的律法而得到果报时,责任就在他们的身上,而不在神的身上了。”没错,我必须认清我的选择、人生的无常、前世遗留下来的果报都会让我产生各种反应,我必须对这些反应负起责任,但不是以批判或英雄式的苦行,而是以仁慈、理解的方式来面对。

  
  拉马纳尊者曾经说过:“你们时常为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而感谢上帝,却不会为了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坏事而感谢它,这正是你们所犯的错误。” (这恰巧也是“新时代运动”所犯的错误。)上帝并不是一个拟人化的父神,在那里赏罚自我的各种倾向,它是完整的实相与如实示现的万物。就像《圣经》中的先知以赛亚所领悟的:“我让光明平等地照在善与恶之上,主所做的就是这些。”只要我们被善与恶、苦与乐、健康与疾病以及生与死等二元对立所束缚,就会被锁在非二元与至高的本体之外,无法体悟宇宙的“一味”(one taste)。拉马纳尊者强调,唯有以友善的态度来面对我们所遭遇的苦难、疾病和痛苦,才能和更大、更慈悲的神性合一。罗摩纳说,尤其要和死亡为友,因为它是最后的导师。
  
  在那一次的治疗团体中,有一位友人表示,她最大的挑战就是在如此接近我们的同时,还要保持高度的觉察与活力,以免自己也病倒了。我完全知道她在说什么。突然我生起了一个念头,如果我的身体处在长期的健康状态,还能不能拥有眼前这份利如刀锋的觉知和集中于一点的专注力?其他人和我都发现,在癌症的压力之下,原有的限制反而有了突破,新的创造力也被激发了。我很不愿意失去……但我又立刻领悟到死亡向来近在咫尺。不论我剩下的是一个月、一星期,一天还是一分钟,死亡就在不远处。这是一份奇特的了悟,我将一直带着这根钉子,这根马刺,这根荆棘,提醒我时刻保持“清醒”。这种感觉就像身边有位禅师,随时准备给你当头棒喝一般。
  这让我想起了《狗脸的岁月》(My Life as a Dog)这部电影,我觉得它对癌症病患会有很大的助益,癌症支援中心应该有这部片子。它带给我们很大的冲击,所以我和肯最近又租了录影带。电影讲述的是一名可爱的12岁小男孩,如何面对他生命中起起伏伏的各种挫折——他久病的母亲死了,他深爱的狗儿被带走了,他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还不算太糟,”他说,“因为可能还有更糟的事,譬如那个刚做完肾脏移植手术的人,他很有名,你在电视新闻上可以看到他。但他还是死了。”他总是想到莱卡,那只在太空中挨饿的苏联太空狗,他说,“你必须常常和类似的事情做比较,才能分出情况的好坏。”譬如泰山影片中那名抓着高压电线来回摆荡的男主角,“他当场就死了。”当他在描述一起伤亡惨重的火车意外时,还不忘搬出他的名言:“情况可能更糟,你一定要记得这一点。”他甚至改编电视上的新闻,“其实和许多人比较之下,我算是非常幸运了。”有一位名摩托车选手想要跃过许多辆车,为的是打破世界纪录,他的评论是:“他就差一个车身了。”他在报上看到另一位男士因为在运动会中抄近路,横越操场时不幸被标枪射中,他的结论竟然是:“他一定非常地惊讶。”小男孩说:“你必须做比较;想想莱卡,他们知道它终究会死,还是把它杀了。”每一句话都是出自12岁小男孩的口,他抱着“有可能会更糟”的哲学,来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因为领悟到死亡就在不远处,他是如此的敏锐与充满活力。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