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儿。
那会儿我们一家三口和爷爷以及姑姑姑父两个表哥生活在一起,八口人的大家庭。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为了一盘蒜苗,我和二表哥发生了冲突,只有四岁的我,一怒之下周了桌子。
我爷爷很生气的对我妈妈说:这事儿不赖小立,孩子犯错都赖大人。
这句话我妈一直奉为真理的吟诵至今,并在现在时常用它来教育我。
同同把故意把杯子扔在床上,我妈说我没有及时接过来:孩子犯错都赖大人。
同同吃饭时故意把不喜欢吃的菜扔到地上,我妈说我没接住:孩子犯错都赖大人。
同同喜欢摘我的眼镜,我生气的说她,我妈说,你躲开不就得了,还是那句话:孩子犯错都赖大人。
……
都赖我么?我当时不服气,真的不服气。
她故意把水洒了,赖我么?
她故意扔菜,赖我么?
她抢我的眼镜,赖我么?
……
我妈的回答特简单。
赖你。
赖你。
赖你。
人家孩子早就要递给你杯子了,你没看见,人家才扔的。
人家孩子把那个菜给过你,你还给人家盛,人家才扔地下的。
人家孩子以为眼镜是玩具呢,你凭什么凶她。
我当时不服,现在却服了。
我确实没接同同递过来的杯子,我没注意,但同同并不明白我没注意。
我确实强迫了她吃她不喜欢吃的菜,同同只知道那个菜她不喜欢,并不知道这种菜很有营养。
我确实凶了同同,在同同看来,妈妈的眼镜确实很好玩,为什么有的人不戴,妈妈却戴呢,一定很有趣。
当了两年的妈,突然明白,原来我爷爷在二十几年前说的那句话,真的是真理。
为什么突然明白了呢?因为前几天发生的一件小事儿。
那天,我带着同同去超市。同同跑来跑去一点儿都不老实,还到处乱摸乱碰。孩子有错么?一点儿没有,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好奇是聪明的表现,我却觉得同同太闹,说了一句特别不该说的话。
我十分缺心眼儿的指着一个乖乖的小女孩对同同说:你看人家小姐姐多乖。
我错了错了真的错了,我这句话得多伤我闺女的自尊心啊。
同同果然不高兴了,她把全部的愤怒表达到了小姐姐的身上。伸手要打人家,我出手及时,没打到。
我赶紧赔不是,拉着同同走开了。
我做对了一点,没有当着很多人批评同同。当众批评孩子,是教育的一大禁忌。
同同很可能遗传了我敏感的性格,对身边的人的言行都格外在意。因此,我必须把这件事儿处理好。
我拉着同同走到没人的地方,对她说:同同刚才妈妈说小姐姐比同同乖,同同是不是生气了。
同同点头。
我说,妈妈和同同道歉,妈妈以后不那么说了,好不好。
同同点头。
我又说,那同同生气了,打小姐姐对么?
同同摇头。
我又说,妈妈知道,同同不高兴妈妈那么说,但也不能打别人,知道么?
同同点头。
我最后说,以后妈妈不那么说话了,同同也不能因为生气就打人,好不好。
同同说,好!
问题解决了。
我小题大做么?没有。
如果我任由同同的这个坏习惯发展下去,同同变成一个具有攻击性的小女生,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同同出现这个坏习惯居然是我的一句话造成的,我的罪孽可太深重了。
还是我爷爷说的对,孩子犯错,都赖大人。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在她生命的最初三年,父母就是她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她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每一句话都要格外的小心。
我真不是危言耸听。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