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人依靠美丽,有的人依靠交易,只是还有的人就算步履蹒跚,却依旧动人。
这动人是气质,深入骨髓,只一举手投足,便掌声四起。
斯琴高娃就是其中一例。多彩的角色造就了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其实,在众多角色的背后,她自有着那隐秘而崎岖的人生。
婚姻的角落,受伤的孩子

斯琴高娃的第一任丈夫是一位烈士子弟,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内蒙古电影制片厂,他们生下两个孩子,女儿孙丹,儿子孙铁。六年后,夫妻离婚,四岁的儿子判给了父亲,五岁的女儿判给了母亲。
婚姻成就了自己的幸福与不幸,而离婚却主宰了孩子们的命运。
比起留在高娃身边的孙丹,孙铁的遭遇更不寻常。

骆驼祥子录制现场
因为《骆驼祥子》高娃“颠覆似的”表演,她和第二任丈夫敖醒晨分手,直到1984年,在凌子风导演的介绍下,高娃认识了华裔音乐家陈亮声。由此,高娃开始了第三段婚姻。
斯琴高娃跟随丈夫远赴瑞士前,曾与儿子孙铁道别:“孩子,等妈妈在那边条件成熟了,就把你接过去留学。”没想到14岁的孙铁冷漠地说:“我和爸爸现在生活得很好,不用你管!”斯琴高娃的满腔热情被儿子当头的一瓢冷水烧灭了。长时间忙于事业,高娃有些忽略了自己的儿子。直到那时,彼此的隔膜已经很深。

16岁的孙铁初中毕业后,孤身去深圳闯荡。斯琴高娃得知儿子的消息后,飞到深圳找到了儿子,含泪劝说孙铁回学校好好读书,孙铁却桀骜不驯地说:“我的事不用你管,从小到大,你管过我多少?你现在想管,已经晚了!”儿子的话像一把刀,无情地剜着斯琴高娃的心,伤心欲绝的她病倒了。
再后来,孙铁去了比利时,自己打工,闯荡人生。屡受挫折的他,依然拒绝母亲的劝说——甚至是哭诉。
三年彻底的空白,四本厚厚的日记

面对儿子一次次过激的行为,高娃从不放弃,这次,她希望孙铁去瑞士留学,彼此也有个照应。而儿子的那句话让她从泪水转向了愤怒:
“那是你的家,与我无关,我去那里干什么?”
此后整整3年,斯琴高娃与儿子没有来往,她硬起心肠不去打听关于儿子的任何消息。

母子关系直到2001年才有了转机。
2001年秋天,斯琴高娃在拍戏中不慎摔伤了腿,孙铁的姐姐孙丹关闭了在法国的餐馆,来北京照顾母亲,她把母亲受伤住院的事告诉了弟弟孙铁,让他去看看妈妈。
得到的答复依旧冷酷,孙丹终于忍不住了,她抛给弟弟四本厚厚的日记。
那里面夹着时光、夹着创伤、夹着懊悔、更夹着隐忍与坚强……这就是高娃的一段段心路历程。
翻着一本本母亲真实的自述,孙铁五味杂陈。

正在这时,孙铁的父亲得了偏瘫,孙铁回去照顾他。父亲老泪纵横地对他说:“孩子,你母亲很坚强,很不容易,你不要再让她伤心了。”父亲的话让孙铁百感交集,他发现这么多年来,自己其实一直在深深地爱着母亲。他刻意披上的坚强外壳,刻意对母亲表现出来的冷漠与对立……其实痛一直在他心中,他从心底真正地理解了母亲。
于是,母子再次重逢,儿子终于泪如雨下,高娃则紧紧搂住了儿子:
“傻孩子,妈从来就没怪过你……”
母子携手,一同奋斗
母子冰释前嫌,一切重头再来!
这些年来,孙铁换了无数工作,可是没有哪一行能让他安下心来,其实,他的心中对表演很有兴趣。想必,母亲的表演基因或多或少留在孙铁的身上吧。于是,斯琴高娃在拍摄电视剧《绝对权力》和《国家公诉》时,就把儿子带进剧组,让他在剧中客串角色。体会全新的“影视生态”。尽管孙铁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但母亲表演的天赋和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使他对角色别有一番理解,两个小角色都演得非常出彩。在斯琴高娃的帮助和指点下,孙铁的演技突飞猛进,他先后在电视剧《人虫》、《青花》和《东归英雄传》中担任主角。

此时,一个机会摆在了斯琴高娃和孙铁的面前——原来他们有了“同现荧屏”的可能!
在今年8月份播出的家庭伦理剧《母亲的忏悔》中,斯琴高娃塑造了一位另类的母亲,在角色身上,融入了高娃对儿子的忏悔,一开始因为剧本中母亲遗弃儿子的剧情和斯琴高娃自己的经历很相似,高娃还不肯接下该戏,经过了长达7年时间的磨合、修改剧本,斯琴高娃才正式接受了剧中这一角色。
在流金岁月“斯琴高娃专辑”的录制现场,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这来之不易的母子情深。

休息室里,孙铁始终是高娃的得力助手,搀扶着母亲,帮她递东西,还和其他老前辈聊天。低调、自然却十分和谐。
而在节目现场,孙铁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一曲饱含深情的蒙语歌曲献给母亲斯琴高娃!在观众席中就坐的他,并不被身边的人所熟识。突如其来的表演,让在场所有的人惊诧,继而是感动。
坐在台上的高娃,良久的沉默,回味难得的瞬间……这里面蕴藏着太多太多。 
大爱无边,化之无形,早已吸入肌理。
真爱无求,只因有你,落入冷暖人间。
流金岁月,“斯琴高娃专辑”即将隆重推出,期待您和我们一起聆听过去的声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