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万新
张万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4,042
  • 关注人气:2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一个书评

(2016-12-07 11:25:23)

张万新笔下的强拆寓言

 

胡安鲁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张万新是第一个给我带来阅读快感的作家,也是大学时期我最佩服的作家,一篇《马口鱼》在各个寝室传阅,一片笑声中迎来一片掌声,令人难忘。今天忽然看见他的小说集《马口鱼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拿下。

我在大笑声中读完这本小说集,张万新没有让我失望,仍然是那个最初印象中的样子,一点都没有变。但是十年之后,我变了,不再是那个初涉文学的少年,读完之后,大笑之后,有一片阴影浮上了我的前额,我不得不掩卷长思。

张万新的小说并不是表面上那种嘻嘻哈哈,并不浅薄,而是能够在社会认知方面带来觉醒的文字,正是他笔下的社会性笔触令人震撼和难忘。这一点将他和其他先锋作家区别开来。

我无法理解评说张万新的文字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我的阅读趣味和评论家们真有那么大的差别?那些少量的评说张万新的文字,几乎都谈到了他的小说语言。但我却认为张万新的语言很简单,只是平常的说话,他的小说几乎都是说出来的,这只是一项基本功,不是张万新小说的核心价值。我甚至怀疑张万新从来不在语言上下功夫。也许,他执意使用这一套童年就习得的语言,是刻意要对抗什么更大的东西?不得而知。

张万新小说的价值在另外的地方。

这部小说集的第一篇小说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这篇简单的见闻录,没有寓意。”这句话是解开张万新小说之谜的钥匙,而且是两把钥匙:一是见闻录,二是寓言。

见闻录是张万新小说的主要形式。为了达到仿真的效果,他不得不虚构一个“我”去亲眼目睹他笔下的故事。会读小说的人都知道这个“我”是第一人称叙事,不是张万新本人。只有不会读小说的人才会误以为这些故事是张万新的亲身经历。

这些见闻录初读是闹剧,再读是喜剧,往深处读才发现是悲剧。这恰恰契合了平凡人生的真相,使张万新的小说读起来更像是真的,因为任何人的人生往深处读几乎都是悲剧。这种悲喜交集的文体,在中国小说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是张万新奉献的一种奇观。

然而,见闻录只是张万新驾轻就熟的形式,他的小说的核心部分是寓言。也许正是他笔下那种浓郁的寓言气息,让他担心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才不得不强调“没有寓意”。可惜我不是听话的读者,震撼我的恰恰是他试图掩盖的寓言。

就以《别杀人》为例吧。这篇小说很容易被读者忽略,因为它看起来不像一篇杰作。但我却认定这是一篇成功的寓言。一篇关于强拆的寓言。在强拆还是被官方和媒体合力掩盖的有效行政手段,还没有成为社会热点之前,张万新就写下了这篇寓言。这篇小说有效地揭示了强拆的构成条件:官员、商人、流氓和暴力机关必须充分合作,才能完成强拆行为,任何一环都不可缺失。张万新成功地演示了强拆行为的运作流程,首先是商人觉得有利可图,接着是官员默许,然后流氓登场,最后是暴力机关来收拾残局。整个过程中,群众只能做看客,跟鲁迅笔下那些观看杀头的看客是一样的。

这篇小说其实可以直接写成剧本,拍成电影更震撼,因为电影可以更清晰地演示强拆的流程,而在强拆过程中隐含的“私有财产不受保护”的普遍焦虑会被推向顶点。这种电影特别能够击中西方人的价值观,几乎可以轻而易举地在西方的重要电影节上获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杂草集(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