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D/D7/E4/E4.jpg
郑板桥画像
(图片均摘自网络)
感谢敏思博客首页“群组日志推荐”栏目推荐
感谢博客日报首页“文学长廊”栏目推荐
不妨三问·不惧退稿
——微博碎录(16)*
收费50倍,网速1/35
1月21日 15:3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但我国平均网速却不足全球水平的二分之一。上海宽带收费是日本的50倍,而网速仅为其1/35。网民感到家庭上网带宽从1兆升至2兆,包月费用上涨了几十元,但实际使用并不觉得网速加快了……
注:有关上海网速慢的报道发表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匆匆发布了首份上海宽带网络平均连接速率测速公告,称上海电信宽带网速并非如报道的那样慢。同时宣布今后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宽带网速测试报告并承诺:上海电信ADSL家庭宽带用户如接入速率未达到标准,上海电信将进行赔付,直到网速达标为止。读到这个消息后,我按照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提示,上网下载了“中国电信网速测试”平台,尽管打开很慢,然而还是显示:“您的接入速率达标,最大接入速率(最大可达速率)为
2048 Kbps”。真不晓得,是报道有误,还是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改正的迅速?如此看来,尽管网速依旧,用户想得到赔偿是不可能的。
徐文长的快乐哲学
1月21日 22:08
“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这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文长总结自己度过坎坷人生快乐哲学的一副对联。大块的、整段的快乐,在生活中是很难获取的,所以要把快乐视为一种值得争取的宝贵机会。不能因为机会的有限、零碎就不屑于捕捉。一旦有了高兴的事情,就要赶紧高兴。
八成影片浪费
1月21日 22:47
我国2010年拍摄影片一共有626部,但其中真正进入院线上映的只有120部左右,也就是说有500多部没有人看到,80%的电影拍完就算了。在去年101亿元票房中,其中有17部票房过亿的影片,收入占据了一大半,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影片是挤不进电影市场的。八成影片浪费衬托下的中国电影繁荣的代价是否太高了?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D/D7/EB/EB.jpg
贺岁片《非诚勿扰Ⅱ》海报
不妨再三问
1月22日 18:25
郑板桥说过一段很有名气的话:“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耳。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并露,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火观水也”。“读书百遍义自见”之说有些偏颇,郑板桥所授“问”之法是好办法。
家家都学便是蠢才
1月22日 18:41
郑板桥说过一个准对联,很形象,“《五经》、《廿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才。”杨时也讲过“百工制品,必贵于有用;器而不可用,工不为之。学而无所用,学将何为也。”读书不能什么都读,也不一定越多越好,而是要有指向,要学会选择。
俗文学文体
1月23日 22:49
中国俗文学就文体而言,约有五大类。一、诗歌,包括民歌、民谣和初期的词曲。二、小说,专指“话本”,分为短篇、长篇和中篇。三、戏曲,分为戏文、杂剧、地方戏。戏曲的出产竟比小说多到数十倍。四、讲唱文学,以说白讲述故事,以唱词来歌唱之,讲与唱互相间杂。五、游戏文章,以韵文组成流行在民间。
家乐福五大“罪状”
1月24日 16:16
《凤凰网》开设专题罗列家乐福五大“罪状”是:一、价签戏法:价签上标低价,结账时收高价;二、隐蔽用工:家乐福隐蔽用工,劳务派遣行走模糊地带;三、断货风潮:家乐福断货事件风波再起;四、12年不加薪:上海家乐福6000多名职工工资12年未涨;五、征通道费:家乐福被曝率先在内地收取通道费用。
将退稿信视作强心剂
1月24日 16:40
《退稿信》一书讲述了大文豪遭遇退稿的那些事儿。如简•奥斯汀收到的退稿信:“如果阁下要我们买下这本书的话,我们宁愿用同样的价钱把书退回去——只求您打消这个念头。”海明威等百逾位名家都收到过最残酷、最恶毒的退稿信。这本书对仍在创作路上跌跌撞撞前行的人而言,显然是一剂令人振奋的强心剂。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D/D7/E1/E1.jpg
安德烈-柏纳编著的《退稿信》封面
刻薄的退稿信
1月25日 21:54
《退稿信》书中记载,塞缪尔·贝克特(爱尔兰、法国作家,我看过他创作的话剧《等待戈多》)也曾得到编辑这样的评语:“这两本书我都看不下去——也就是说:我的目光根本就拒绝在任何一页上面逗留。”编辑的话够刻薄了!作为存在主义思想家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一般的编辑显然无法理解他的作品。
出版社颜面尽失
1月25日 23:11
《退稿信》记载了纳博科夫(公认的二十世纪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名作《洛丽塔》)曾收到这样的退稿信:“我建议不如把这本书用石头埋起来,一千年后再找人出版。”纳博科夫没有屈从失败,坚强地走自己的路。这么多大文豪在成名前受到如此无情的贬毁,使得多年后《退稿信》问世倒让众多出版社颜面尽失。
远不如《阿凡达》
1月28日 11:32
前天,去看了IMAX3D电影《创战纪》。其实,这是一部适宜青少年电子迷看的影片,展现的是电脑图形技术构建的绚丽神奇电子世界。从故事主题来讲,还是老套,不管场面如何新潮,终究还是正义和邪恶,亲情和爱情的老主题。从3D技术运用来讲,有人戏言是“日光灯管大战”。总体上远不及《阿凡达》的品位。
IMAX3D电影《创战纪》海报
高手何不“亮剑”
1月28日 14:04
最近,网上公布了一段河南电视台“武林风”擂台在美国的比赛视频,号称少林寺第一武僧的一龙竟然被美国特警一拳击倒。于是武术界高人解释说:少林寺功夫好手多的是,但他们都在潜心修炼,不会露面。我毫不怀疑此视频的真实性。中国武术天下无敌传说之“玄”几近于“虚”,既有高手何不“亮剑”?!
“武林风”擂台美国比赛视频
打破《诗经》神秘感
1月28日 22:09
《诗经》三百篇里,自庙堂之作以至里巷小民之歌,无所不有。至孔子编订,《诗经》已被蒙上一层迷障,到汉代已经成了仕进之途,成为“圣经”,再也无人敢去研究和讨论。毛诗等全都是争逐于训诂之末,像猜谜似的推测解说“诗”意。在唐以后,朱熹等人打破了迷古训诂的重障,其实《诗经》没什么奥妙神秘。
后记
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尝试写了一些微博。我不善于记载生活琐事、个人心情甚至曝光隐私的,但记录读书阅报的碎片式心得体会还是可以的。随手之间,将一些读后感想记录下来,写成140字之内的短文发布,虽然仓促成文,缺少深思熟虑、精心构思,倒也别有一格,自成情趣。又想,能不能将一段时期自己写的微博汇集成文,既可集中保存,又可自成一文,如日记体随笔。这样就来尝试一下,每篇小文加一个题目,尽可能保留原作,如修改便作说明,亦可加注或评点,不拘形式,权当自言自语吧。
《微博碎录》链接
(1) 架起一座微博与博客之桥 (2)
矿井庇护所·球赛悲喜剧
(3) “文字狱”·“羊羔体”
(4) 天价养老金·中国式作弊
(5) 中国的名牌·美丽的民意
(6) 免费午餐·好奇心人
(7)上海大火的警示·亚运千金的反思 (8)棒打与捧杀·调查与娱乐 (9)怨不得王贝·怪不得张皓
(10)“万人宴”·“万人刷”(11)扎堆“古战场”·羞言“不好管”(12)觉醒与彷徨·继承与创新
(13) 稻草人·加班费·保姆荒
(14)如做奥数·请问芳龄 (15)沙特馆有情·家乐福无义 
博文推荐链接
不妨三问·不惧退稿
(敏思博客首页“群组日志推荐”栏目)
不妨三问·不惧退稿
(博客日报首页“文学长廊”栏目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