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年级期中考试 |
分类: 小学生 |
姐姐将语文和数学卷子借回来,我看了看,语文的拼音、字词,跟课文有关的组词填空等,这部份不需要理解,只要记忆的,都没有任何问题;涉及到需要对题义理解,或者想象的,困难就出来了。数学也一样,单纯计算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包括进位和借位,问题都不大,但只要加入对文字的理解,就有困难。打个比方,有一道考试题是:1M比1CM是多还是少。首先,他不明白这个“比”是什么意思(当然这道题还涉及到单位的概念),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比”抽出来,拿到生活中来教,家里东西的长短、大小、多少、人的胖瘦、高矮等等比较,通过大量的泛化达到他理解的目的。真的理解了,再回到题目中,自然就会了。总算明白了家长们说的教数学不能单纯教数学,而必须从提高理解力入手,通俗地说,必须先扫除数学中的文字障碍。我还发现,即使完全会的,换一个问法,他又不会了,比如说一道题是“北”的书写顺序是怎么样的,他不明白什么是书写顺序,他只知道笔划。可见咱们这样的孩子,需要教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
有的难题,是孩子这个阶段的能力达不到的,我们就先放一放,当然这个放不是放下不管,而是围绕着这个方向努力,等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够了,再回头来教。比如这次的一道数学题:一幅画三个人物,小红、妈妈和奶奶,配上文字,小红问妈妈和奶奶的岁数,奶奶说,她快65了,妈妈说,她比奶奶小得多,后面一张表,写着奶奶和妈妈可能的年龄,奶奶旁边的几个数字:64、78、52;妈妈旁边的几个数字:20、35、58。写出奶奶和妈妈多少岁。这道题除了需要对文字的理解,还得具备生活经验,35和20都比64小得多,但小红的年龄是10岁左右,她的妈妈不可能是20岁。依康康现在的水平,怎么可能理解?所以不会就不会了。但我仍然相信,过几年,待他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他总是会明白的,可他爸爸却坚持儿子永远都不可能会这样的题。不知是我乐观还是他悲观。
看他的卷子,也有挺好玩的,让我忍俊不禁。有两道语文题,一道是把句子补充完整,谁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接哪年奥运会,康康写的是妈妈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接2008年奥运会;另一道题是看图写一两句话,图上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提着一个花篮,在一个花园里,象在洒花的样子,康康写的是:妈妈在玩花。除了说明他的想象力缺乏,还可以说明妈妈在他心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康康爸爸要求比我还低,看到儿子能够参加考试,能够做题,已经满足得不得了。是啊,知足常乐,长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