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每日知多D |
《谏逐客书》集评
明
归有光《文章指南》仁集
文章用意庸,易起人厌;须出人意表,方为高手。如李斯《谏逐客书》,借人扬己,以小喻大,另是一种巧思。
清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五
(《谏逐客书》)自首至尾,落落只写大意。初并无意为文,看他起便一直径起,往便一直径往,转便径转,接便径接。后来文人无数笔法,对此一毫俱用不着,然正是后来无数笔法之祖也。
清
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六
细玩(《谏逐客书》)行文,落笔时胸中必有一段无因见逐、不能自平之气。故不禁其拉杂错综,忽而正说,忽而倒说,忽而复说,莫可端倪。如此所以为佳。
6.1.4.清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四
(《谏逐客书》)此先秦古书也。中间两三段,一反一复,一起一伏,略加转换数个字,而精神愈出,意思愈明,无限曲折变态,谁谓文章之妙不在虚字助辞乎!
清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五
李斯既亦在逐中,若开口便直斥逐客之非,宁不适以触人主之怒,而滋之令转甚耶!妙在绝不为客谋,而通体专为秦谋。语意由浅入深,一步紧一步,此便是游说秘诀。……意最真挚,笔最曲折,语最委婉。而段落承接,词调字句,更无不各具其妙。
清
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四十
(《谏逐客书》)旁通处,层叠敲击。到正写,又妙在不粘。风雨发作,光怪变现。笔势如生蛇不受捕捉。
近代
林纾《古文辞类纂选本》卷三
何氏义门谓此文只"昔"字、"今"字对照两大段,前举先世之典,以事证;后就秦王一身,以物喻。即小见大,于人情尤易通晓。可谓道者。……何义门又谓汉以后文字不能如此驰骋。实则文章逐时代而迁移,李斯富于才,此篇为切己之事,故言之精切。实则仍是策士之词锋,不能不如此炫其神通以骇人也。
[日本]斋藤正谦《拙堂文话》卷六
李斯《谏逐客》,事理切当,而文字伟丽,秦人之文孰出其右?中说色乐珠玉,使后人为之,一直排去,莫可观矣。今以二“今”字、二“必”字、一“夫”字,斡旋文势,一顺一逆,翻转出来,三段一意,不觉重复,真绝奇之作也。
鲁迅先生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