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历南京的三次暴雪(图)

(2008-01-30 05:51:45)
标签:

经历

南京

三次

暴雪

杂谈(图)


经历南京的三次暴雪(图)
厉金诸
南京位于长江之滨,是冷暖空气交会之处,夏天梅雨频频,冬天时常雨雪绵绵。俗话说:“雨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历史上,南京不下雪的日子并不多,偶然无雪,让一些人很不爽。可是雪多了,暴雪成灾,却又让人抱怨。笔者经历过三次暴雪,都让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上个世纪的54年底55年初,那雪真是大啊。一场接着一场,灰暗的天空中,不知为何存了那么多厚重的白雪。记得那是元旦的大清早,母亲把我叫醒,说:“快起来,我们家的房子危险了。”那时我们家住的是茅草房,整个房子呈“L”形,两间朝南,一间朝西,那间面向西的房子最危险,屋顶上的积雪很厚。当时,母亲双手举着一根竹竿,轻轻在房子上横扫,那雪带着很闷的“噗通、噗通”的声音往下落。我用簸箕装院子里的雪,向外运。当时周围的邻居家也是这样忙着,虽然雪很大,可是绝对无人有雅兴堆个雪人什么的。那时真冷,化冻时,屋檐下的冰锥足有一尺多长。我的双手又红又肿,像个小馒头,从此有了冻疮。
84年的1月18日,大雪下了一夜,早晨推开门一看,好厚的雪呀,于是匆匆把妻子和孩子叫醒,因为我知道不会有公交车了。平时上班我是带着孩子7:40出发,那天走得早,7:30就走了。一路上的风景很好,可是所有赶着上班的人都是无心流连风景的,人们行色匆匆,不多话,因为都害怕摔跤。卫桥附近的竹子都是弯着腰,有的甚至折断了,护城河附近的视野很开阔,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更加映衬出高大巍峨的城门。进了城,仿佛人流更加壮大了,我抱着还不足三周岁的孩子赶到幼儿园,他该是第一名吧。晚上回到家,看到白雪一点都没化,就动手堆起了雪人。先用锹堆起一个壮硕的躯体,再用手滚起一团雪球,那就是头了。辣椒是可爱的红鼻子,煤球就是漂亮的熊猫眼。好愉快的玩雪经历。
今年的1月28日,一直不停的雨雪越发大了。“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好在现在生活水平高,带着数码相机就来上班了。没想到“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由于一路上的拍照,到单位时间已经8:10,好在是雪天,没有人计较是否迟到,能够赶来上班就很不错了。这是自55年元旦之后的最大的一场雪,号称“50年不遇”,比84年的大雪还厚1厘米。我在家时,顺便给附近的地方留了影,路上也是边走边照,用数码不是用胶卷,拍再多也不会心疼的。房屋上堆满积雪,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木屋。黝黑的石辟邪,好像裹上一层白色的紧身衣。上班的人群熙熙攘攘,三五一族,除了“簌簌”的踏雪声,就是欢乐的笑声。看来大家都情绪都很高涨。
经历三次暴雪,住房也由茅草房到砖房再到楼房,生活也是越来越好。现在,再大的暴风雪也不怕了。过去的苦日子,已经过去了,相信未来还会更加美好。
下面请欣赏我拍的照片。
 
这是从我家的阳台往下拍的场景:
经历南京的三次暴雪(图)
小区的树给大雪压倒了:
经历南京的三次暴雪(图)
美丽的雪人:
经历南京的三次暴雪(图)
这是围墙上的雪,松树的头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经历南京的三次暴雪(图)
南京的标志物辟邪,头戴着雪白的帽子:
经历南京的三次暴雪(图)
多么像童话中的小木屋啊:
经历南京的三次暴雪(图)
小汽车像面包车了,可是我们能看到这“雪中芭蕾”:
经历南京的三次暴雪(图)
这也是小汽车,你相信吗?
经历南京的三次暴雪(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