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锐博客首页(文学连载)推荐文章
网络当红女诗人古筝的诗意告白(图)
、
孑草按语:“古筝一声,满座寂然/高声演讲的人,手臂/停在了半空//……//古筝也是一个人的名字/静静坐在我们中间/她不说话/好像有人在替她说话//”这是南京诗人胡弦的诗《古筝》中的句子,诗中那位不说话仿佛振振有声者,正是本次专访的对象,网络当红女诗人古筝。现居南京,在一家政府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企划工作的古筝,身处诗歌冷寂的时代,如何成为网络当红女诗人?这是让我很感好奇的地方,于是寻机会做了这样的一个专访。
易孑草(以下简称易):你认为网络给当代诗歌创作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古
筝(以下简称筝):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的兴起,不仅给诗歌和诗人带来了福音,还复活了长久沉寂的诗歌和诗坛,同时改变了诗歌只局限于纸质媒体的阅读,增大了和阅读人群的总量。从目前的现象来看,和我个人切身的感受,我认为网络给当下诗歌创作带来一种身临其中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营造的诗歌氛围更能激发和调动诗歌的创作欲望。其次,网络的便捷也给读者提供了免费游览大量的诗歌作品,同时作者和读者可直接互动,从而吸纳了更多的诗歌爱好者进来,壮大和扩充了诗歌创作的队伍。第三,诗歌创作者即使其作品无缘在官方纸刊上发表,也可以随时贴到网络上,同样可以找到读者和知音,只要你的作品优秀,同样会得到肯定和鼓励。所以当下的网络诗人特别多,诗歌生产线可能是所有的年代创作的数量不可比拟的高峰期。
易:你认为网络和纸刊对诗歌创作的利弊如何?
筝:过去,我们都靠几本可怜巴巴的诗歌刊物来知晓一点诗坛的资讯和动向,阅读也属于是滞后的。现在一个诗歌事件的发生,几分钟后几乎全球都知道,网络传播的速度、辐射的广度,以及沟通渠道的便捷给诗歌带来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和巨大无比的空间,那是纸刊的发行量无法达到的一种梦想。由于网络诗歌的发展,纸刊也因此遭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分流了一批读者和作者。网络的兴起,不仅降低了诗歌的门槛,也改变了诗歌原先处于象牙塔中的高贵形象,让更多的诗歌爱好者都参与进来。现场化、平民化、大众化、口语化、更贴近生活,所以关注诗歌的读者也越来越多。因此网络诗歌从05年起就一直风风火火的蓬勃的发展,到07年下半年达到一个高潮。官方纸刊则在一天天的萎缩和低迷,有几家老牌的诗歌刊物为了减轻经济上的负荷,和不景气造成的压力,甚至都把下半月月刊都卖给私人去经营。官方纸刊近些年不仅遭遇到网络诗坛强势的冲击,同时还受到民刊的挤压,真可谓“前有狼,后有虎”。因为网络的便捷和免费阅读的特殊性,造就了“秀才不出门,一根网线,便知天下事”。
我个人是非常看好网络这块诗歌阵地的。但由于网络诗坛彻底敞开门户,呈全方位开放式的格局,也有其欠缺的地方,因为没有门槛,所以鱼龙混杂,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而官方诗刊虽发的作品都比较中庸,但整体水准都大差不差,既无特别优秀的,也无特别差的。其次,就是网络诗歌体现一种现代诗歌的快餐性,粗糙,可二次回头再阅读的优秀作品并非很多。所以,网络诗歌要保持持久兴旺的前景,就必须提高作品的经典性,向经典发展,避免制造成堆的诗歌垃圾,对此种现象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醒。
易:现在是一个物质化时代,你认为诗歌是不是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筝:现在的确是一个物质化时代,人们为挣钱疲于奔命。从某种角度和层面上来说,诗歌确实与生活太遥远了。但是,一旦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富裕程度,就会去追求另一种精神的需求,所以,有了物质文明后,诗歌却是离老百姓越来越近了,你看那一大批诗坛的“归来者”多半都是事业有成之人,带着钱和沧桑返回诗坛,有人还戏谑他们是“还乡团”了。
易:作为企划人员,为何如此钟情于诗歌创作?
筝:我是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就喜欢诗歌,19岁就在省市各类诗歌大赛中获奖。后因工作需要改行去做企划工作,其实我最早学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做房地产这行也是后来因为机遇和生活所需。一个人,其实做什么工作与写诗并没有多大的关联。有时候,对一种精神的追求,那是在少年时期就播种的种子,而在后来的岁月里经历过霜露后开花结果。有人说:“古筝是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的,白天在办公桌前设计构建现实的房子,夜晚在书桌前设计构建虚构的房子。她很懂生活,人是要有两套房子的,一套物质的,一套精神的,肉体和灵魂都不能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易:它是你生命的一种表达形式还是一种形式上补充?
筝:我一直认为,诗歌于我来说不仅仅是生命的一种表达形式,并早已融入我的血液。在我还是一个单纯的小姑娘时,我就在洗练优美的分行句式中受到诗歌的蛊惑,并沉溺于诗歌这种浪漫简洁的表达方式,以至于多年来迷途在诗歌的丛林中。从一九八六年开始诗歌创作,期间断断续续,迄今整整横跨二十余年。可以说,我和诗歌有过邂逅、热恋、分手和死灰复燃的情感历程。至今我仍然坚持认为,我与诗歌的情结似乎与生俱来,诗歌与我的缘分有如命中注定,我无法割舍诗歌如同无法抗拒灵魂的召引。
易:有人说,你是时下网络上最火的女诗人,还有的说你是美女诗人,你认可这几种说话吗?
筝:这样的话我也听到不少,当面、背后都有人说。对于这些可能我听得太多了吧,所以神经比较麻木。其实,是不是美女和最火的女诗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写出传世的经典作品,做一个人品、作品俱优的经典女诗人。
说我火的人,可能是因为我的诗集《虚构的房子》出来半年就在网络销售一空,并且关于这本诗集的好评将近有50多篇,和博客人流量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至于说我是美女诗人,那大致是因为看过我的照片或见过我本人。诗人头衔前面冠以美女,那只是说一个写诗的女人,样貌长的还算不错。我从来不认为长的美是过错,所以也没有敏感的去联系到那些80后被称为“美女作家”背后所隐含的讥讽之意,再说我也不是用身体写作的作家或下半身诗人。
易:你认为你的诗歌中,诗意主要来自哪些个性化的元素?
筝:在我的诗歌中,诗意是贯穿整首诗歌中,它不是单纯的某个漂亮的句子就符合了诗意的要求,而是一个个朴实的,看似平淡又富有深意和隐喻的词语,它们共同携手制造了一个诗意的氛围和诗意的空间,从而使得诗歌附体了诗人的灵魂和个性的魅力。
易:你的个人魅力中,诗意与美貌,是个什么关系?
筝:我是这样理解诗意与美貌的关系的。一个人的魅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体现的复合的魅力,主要是人格的魅力。大家都知道,一个可爱的女人不一定要非常漂亮,但举手投足都是有诗意的,这就是美丽和可爱的区分。所以有人说美丽的女人不一定可爱,而可爱的女人一定美丽,诗意的女人大致也如此。对于我来说,美貌是先天的,是父母馈赠我的一生受益的礼物,我感谢我的父母,但这美貌我没有付出点滴的汗水,所以我不应该为此骄傲,而真正应该为此骄傲的则是我的父母,是他们爱情的结合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女儿。所以对于我来说,美貌对于我的诗歌没有任何作为,也不值得一提。我相信,做一个诗意的女人,会比做一个美貌的女人更幸福。
易:你与你的粉丝怎样进行沟通和交流?
筝:以前我还常去各大论坛贴诗歌和诗友们在论坛通过跟帖交流,并做过多家诗歌论坛的斑竹到总斑竹。近一年多来因为各方面原因的和时间有限,我只局限于在新浪的我的博客与诗友们交流。目前与诗友们的交流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对诗歌跟帖的评论和留言和纸条,二是从去年八月份起,我在博客开展了六期同题诗会等活动,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近距离的交流平台,通过每月一期的诗会,这样对同一个题材的每个单体诗歌的进行点评的方式,达到同诗友们在诗艺和思想层面更进一步的深度沟通。博客同题诗会我也是网络诗歌的第一个发起人,各方面的反映也都相当好,今年四月份起我因为忙而停止,很多诗友都为此表示非常的遗憾和惋惜。
易:我们发现,你是一个时尚的女诗人,你认为你的诗歌也同样富有这种气质和魅力吗?
筝:其实我骨子里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人,这和我所受到的严格的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有关,如果说我天性中有一些反叛不羁的个性,那也只局限于我虚构的房子中。说我时尚,可能是因为大家发现我喜欢穿时尚的服饰。我觉得,做一个女人就该具有女人味,女人的天性就喜欢时装香水和逛街,我也不例外。但这些和我做一个诗人并不冲突不矛盾,而且会使得我的诗歌更具女性的性别化。在诗歌中,我诗歌的语言和风格并非追随时尚,它们具有贯穿了一种古典的气韵和馥郁,这些应该是符合我外表的时尚和内在古典的双重性格。我诗歌的魅力,是建立在语言的典雅清丽,而思想锋利但又存在于隐喻的冷抒情当中。
易:当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文学悲观思潮,甚至有国学大师言称“新诗是一个错误”,作为一个诗人,你担心诗歌创作的前景吗?
筝:我从不迷信大师,也不担心诗歌未来发展的前景,我相信它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作为。至于那种“新诗是一个错误”的说法,我根本不赞成,甚至嗤之以鼻。说这话的人,我认为他根本不懂新诗,那不过是一个94岁的老叟老糊涂了,在说昏话。
易:你认为中国诗坛目前最让你不满意和最满意的地方在哪?
筝:我最不满意的是,当今官方刊物机制的僵化,缺乏包容度,不能海纳百川。最满意的是:诗人和诗歌有了网络这个没有门槛的便捷的交流平台,再也不用担心好诗被埋没了。只要你有才华,你就会从民间从网络脱颖而出。你还可以自费出书,来推销自己。只要你有才华,你就可以有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和市场。
易:你认为你的诗艺上有那些成功的地方,还有哪些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你今后的诗歌创作,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筝:我认为我诗歌成功的地方,就是我每一首上都烙印了古筝特制的“冷抒情”标签,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著名诗人洪烛说:“譬如女诗人古筝,她是无法复制的,因而不可多得。”
其实我们写诗那么年后,认真总结和回顾一下,就不难发现语言只是诗歌的表达形式而已,关键还得靠内容,其思想的光芒将提升一首诗歌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内容确实非常重要,不过表达手段的新颖也不可忽略。所以在我后来写诗歌的过程中,有意识故意回避直白的抒情,但不是故意去追求晦涩。我摸索到冷抒情它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这种温差它会反过来让你回味和延伸诗歌的宽度。我从中领悟到一个道理,“冷静”的叙说有时候比狂热的梦呓更打动人,更有回味的空间和延展的空间。我现在诗歌中一直采用一种看似冰冷的,其实它的内心有很多火,这样一种隐忍的叙说。冷抒情所隐藏的激情更具有神秘感,诱惑你要去深入的挖掘那个内心世界,同时你深入走进去后,它潜藏的打动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我后来的一些诗歌就注重这样冷抒情,看上去平静冷漠,其实内藏火焰。
我对自己的诗歌主要不满意的地方有几点:一是,有的作品还较情绪化;其次,不是所有的语言都经过反复推敲,所以还存在诸多的瑕疵,第三,有些作品还是或多或少的受网络诗歌的影响,注重了短平快,而在思想性上用力不够。
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中,我会继续兼并吸收国内外的优秀作品的精髓,融会贯通到自己的血脉中,创造出具有个人烙印的诗歌后,又打破固有的风格,并向经典化发展,这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我从不局限写一种风格的诗歌,并拒绝加入任何流派,拒绝被污染、被时尚、被消化、被命名、被遮蔽。我一直都在努力改变自己,创造出具有个人烙印的诗歌风格后,又打破固有的风格,它们将来会变成怎样的面目我目前没有预测,但沿着经典化这条道路走下去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易:你最满意的诗作是哪首?你最满意的佳句是哪几句?
筝:《虚构的一组》、《惠山寺》和《游离》。我比较喜欢我这些诗句。
大海不会枯竭,只有我们在缓慢的枯竭
房子一直站在我们中间,我们却无法接近
――《临海的房子》
你无声的绽放,不容接近
一些花朵在近旁郁郁地的死亡
――《肖像》
三千多平米的大屋子,浮悬一个空荡荡的影子
每天你和日子和那些具有年代的城砖坦然相对
你移动粉色的旗袍,在尘埃间,在废墟上舞蹈
你并不惧怕那些随时爬出来的咳嗽声。他们
很好奇:女人,请告诉我,你更怕什么?
――《尘埃》
作者简介:古筝,无锡人,现居南京,在一家政府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企划工作。八六年始开始诗歌创作,作品多次在省市诗歌大赛中获奖。1992年因故封笔,2003年的夏天正式恢复写作,目前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主要从事诗歌、随笔、小说、评论的创作。著有诗集《虚构的房子》,诗合集《南京五人诗选》、《五味子》,编有诗评集《品筝集》,并主编民刊《陌生诗刊》。
古筝个人博客
关于古筝诗歌的评论文章
其他文章
愿你是烧饼不是月亮 偷心 茶 癖
茶 境
茶 品
豹泪潸然 青春的身影 那个夏夜 我流泪了 鄂西啊 鄂西
孑草网语(1) 孑草网语(2) 梗概的我 深居大山(组诗)
孑草网语(3) 孑草网语(4) 槐树下的妈妈(歌词一首)
与生俱来的渴望
撼人心魄的风景 风在吹(组诗)
乡村意境 远山的灯(组诗) 独 坐(组诗) 大风歌(组诗)
父爱也灿烂 乡村诗章(组诗) 极 地(组诗) 鸟瞰清江
乡村诗章(组诗) 民间的诗意(组诗) 我的冷色小调(组诗)
会唱歌的月亮(组诗) 我爱家乡的“野鱼” 羊角号
你说过你爱我(歌词) 写给林妹妹的诗 又见桃花开(外一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