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妈妈”懒出阅读小能手
文、图/康康
——“参与新浪亲子懒妈妈先进事迹评选活动”
http://s2/middle/49d98f98g82716b81dfe1&690
女儿六岁上小学后,语文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多识字就让孩子回家后在报纸上把自己认识的字剪下来做贴本,而常常的,女儿只是剪下一篇文章就交上去了,起先老师很惊奇,最后发现女儿真的都认识时,老师干脆对女儿的这个作业不再要求啦。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陆续的有好多家长会问我,你是怎么培养的这个天才,识字那么多,那么爱看书。常常这个时候我总会不好意思提及,因为女儿的识字量全部都是来自她平时的大量阅读,而阅读的爱好和习惯却完全是妈妈懒出来的结果。
一、懒得给孩子讲故事,反而让孩子给妈妈讲睡前故事。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且听故事可能要从两岁,甚至一岁多就开始的吧。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读故事读到口干时,孩子还仍无睡意,尤其对于在外工作了一天的疲惫妈妈来说,这样的亲子时间是温馨的,但有时也是很辛苦的。
女儿是从三岁开始大量识字的,差不多四岁左右就能磕磕绊绊读下来一篇二三百字的小故事。从这个时候起我就常常以“妈妈工作一天很累,你给妈妈讲个睡前故事”为由对这睡前阅读进行偷懒。
当然,当孩子刚刚识字不多时,“给妈妈讲睡前故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妈妈并不是真的要在孩子的阅读中入睡,这只不过是一个妈妈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改变那种孩子单纯听故事的模式,让孩子参与到讲故事中去,一边阅读一边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认识的字父母可以及时的告诉他,一篇故事读下来,孩子自然就会认识很多生字,而且因为是在故事中读的,很不容易忘记。另一方面孩子能给妈妈讲故事了,孩子从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是无以比拟的,自然会对阅读产生很大的兴趣!
这个过程的实中践还有两个小窍门,第一,就是让孩子在随后几天里,再讲同一个故事给你听,这样很容易就复习了生字,加强了记忆,如果孩子没兴趣讲同一个故事也没关系,在新的故事里一样会遇到先前学过的生字。第二,当孩子表现出不耐烦讲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交换阅读,就是孩子给妈妈读一个,妈妈给孩子读一个,孩子想听故事呢,那么必定会讲故事。
二、与孩子一起读书,却懒求甚解。
常常孩子在亲子阅读的时候或听故事的时候会问很多为什么,有些为什么,陪读在侧的妈妈甚至无法跟孩子解释得清!但是妈妈们总是努力地想向孩子解释清楚。而且有很多时候即使孩子不问为什么,妈妈们也很愿意展开讲解,以成人的方式,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涵!这样用心的父母,其实是很值得佩服的,他们用了更多的心思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是否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阅读却是一个值得更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面对孩子的发问,并非百科全书的我,再一次选择偷懒。我常常干脆地告诉孩子,你问的为什么我无法回答,也许看完整个故事你就明白啦,或者等你长大些就会理解,并用,我也从来不延伸去讲解故事!
在三、四岁的亲子阅读时间里,报着一种能懂多少就懂多少,仅仅是读书而已的心性让孩子自由阅读,其实恰恰是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作风,给了孩子更宽阔的阅读空间,孩子的阅读量也很快地加大啦!我个人认为读书的乐趣在于自由地阅读,如果是有很强的目的性去读书,那是读专业书或教科书的方式,而孩子最初的阅读显然不需要这样。
三、懒得给孩子多买书!
当一个孩子看得懂书对阅读感兴趣之后,孩子就会要求买书,中国是很重视孩子的早教的,所以即使孩子没有要求,妈妈们还是会买很多书给孩子的,即使孩子读不完,起码受了书文化的熏陶。
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区。如果书很多,孩子常常分散了注意力,不知道看那一本好,很可能是看看这本,看看那本,那一本都读不完,反而养成华而不实的读书风格!相反在只有一、两本书的情况下,孩子就会没有选择地去看,甚至有时会出现反复看,反复读的情况!由于孩子一直在不停地成长、认知,对于孩子来说反复读书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我就常常发现自己的女儿在读书的时候会隔一段时间对原来看过的书又看得津津有味,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她在重读的过程中又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因而也就有了不一样的兴趣。
所以在在给孩子买书的问题上我始终坚持“懒得多买书”的风格,一次只买一本两本书,而我的女儿在这个过程中就养成了一本书拿到手从头看到尾的习惯!这是一种很扎实的读书习惯,受益终生!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是全世界最用心的,也是最勤奋,最乐此不疲的!而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方面我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行”,一不小心懒出一个阅读小能手!
下图为女儿到迪拜后在学校图书馆看英文书(左一为女儿)http://s10/bmiddle/49d98f98g826f60ccdf29&690
http://s3/middle/49d98f98g8276494324b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