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相传战国时代,齐国的田和篡夺了姜姓的王位,把齐国国君康王放逐到康公城(现福山区古现镇一带)。一日,郁郁寡欢的康王带着手下到属地芝罘岛游逛,登上老爷山,但见波光粼粼,海天一色,透过海面缥缈的迷雾
之后,康王派人多次到芝罘岛勘查风水,最后选定那里做自己的墓地。墓址既定,康王却仍放不下心来。原来,康王膝下只有一个儿子,从小任性,处处和老子对着干。康王素来拿他没办法。儿子这副德性,怎么能指望他照着自己的遗嘱行事呢?思来想去,康王心生一计:既然儿子爱和我对着干,我何不将计就计,嘱咐他,待我归天后,把我埋在大山顶上,这小子一犯拧,不就把我埋山底了?得,就这么办!
几年之后,康王生了一场重病,眼看不治,便把儿子唤到床前,说:“儿呀,我恐怕是不行了。我死之后,你一定把我埋在芝罘山顶上,我喜欢那里清凉……”话还没说完,康王便咽了气。他儿子忽然有所悔悟,放声大哭:“父王,我从来没听过您的话,我对不起您啊!这回,我一定照您说的办,您老人家就放心地去吧!”
康王的儿子专门派人修了一条从芝罘村到山顶的大道(后人称为牙笏道)。出殡这天,送殡的队伍声势浩大,康王的儿子沿途路祭,哭得泪人一般。棺材刚刚抬到到半山坡时,突然电闪雷鸣,大雨瓢泼。据说康王在冥冥中发怒了,千方百计想阻止儿子的行为。一时间,天昏地暗,雨骤风狂,抬棺的扛夫都睁不开眼,山路泥泞直打滑溜。康王的儿子犯了犟,下令杠夫:就是爬,也要把棺材抬到山顶上!看着儿子这股拗劲,冥冥中的康王服输了。转眼工夫,雨住风停,一行人终于把康王埋到了山顶上。
当地老百姓谑称,康王音谐“糠”,糠放在山顶上,一阵风就刮散了,康王重振江山的梦当然也就随风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