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话福州钓龙台

(2008-10-24 12:07:11)
标签:

福州

钓龙台

漫话

文化

旅游

分类: 民俗文化

                 漫话福州钓龙台

                           文/崇义放牛娃

 

 

漫话福州钓龙台

 

    在福州,被距今近千年的李纲称为“古台石”的,便是大庙山上的钓龙台和登高石。可喜的是,现在这两处古迹我们还是有缘相见的。

钓龙台,在福州大庙山上,其名来源于古时的钓白龙传说。古时的钓白龙传说有二:一为无诸钓白龙。明初闽中十才子之首林鸿在《钓台怀古》一诗云:“无诸昔建国,赤土疏王封。筑台清冥上,垂钓沧江龙。[1]明徐昂诗句云:“无诸汉英雄长,建国瓯闽隈。欲钓沧江龙,江干起高台。”清经学家俞越则说:“云是是王(无诸)故迹”。[2]一为无诸的后裔余善钓白龙。[3]宋梁克家《三山志》载:“《旧记》:‘昔越王余善于此钓得白龙,以为祥瑞,遂于所坐之处筑为坛台。’” [4]《榕城考古略》有记载:“……钓龙台则余善钓白龙处,因筑台以表瑞也……。”今人依此为据,名这座台为钓龙台。 在《八闽通志》、《闽书》、《闽中记》和《福建通志》等志书都有相似引述。

但也有志书对此质疑,认为乃属传说,如明《闽都记》载:“钓龙台,在惠泽山之南,相传越王余善钓白龙处。”清道光孙尔凖等修陈寿祺纂的《重纂“福建通志”》(卷五,山川)也载:“余善钓龙不过父老相传故事。” [5] “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兴风作雨的神异动物,钓龙则具有神话的色彩。但在封建社会“龙”又是皇帝的象征,故钓龙之说可能与当时余善不服汉廷管辖,为其妄称帝造舆论有关,以所谓“祥瑞”为符验,后恃强据险,公开写汉武帝分庭抗礼,以真龙天子自居称东越“武帝”的行为所印证。[6]

唐代册封副使翁承赞册封闽王也曾在钓龙台进行,还朝之时曾作《册封闽王还朝于新本市堤饯别诗》记其事:“登庸楼上方停乐,新本市堤又举杯。-----今日还将间册回。-----缩教地近钓龙台”。[7]闽越国亡后,“越王台”之名几趋消失,惟“钓龙台”具神话色彩则被盛传。而史志诗文也常将其两者混为一谈。正如清代林枫在其《榕城考古略》中曾云:“按越王台与钓龙台本二,越王台以无诸受汉封于此,后立庙。闽人每岁的‘瓜莲会’,以尽祭报之典。钓龙台则余善钓白龙处,因筑台以表瑞也,即今之山川坛。向皆混为一,今仍之,而附辨于此。”

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骚客对钓龙台进行吟咏,留下了大量的诗赋、碑刻和楹联。(1)诗赋。如宋蔡襄的《钓龙台》、明邓庆采的《钓龙台畔访陈振狂》、明陈一元的《钓龙台》、明曹学铨的《钓龙台送陈季立着金陵》、清张际亮《登钓龙台》、清林寿图《钓龙台》、清翁哲《钓龙台怀古》、清廖炳《中秋登钓龙台》、清施闰章《咏钓龙台》等。其中以蔡襄的《钓龙台》最为有名:“龙在固神物,动与风云会。胡为脱渊泉,辄触鉤纶害。无乃护明珠,睡目方瞢昧。而或嗅香饵,贪涎适沾霈。不尔腾角牙,自衒鳞虫最。来应山岳摇,去等蝉虵蜕。传闻旷百世,兹事久晻暧。空余古台石,肆矹尘沙外。湍流卷白日,岩壑动清籁。乾坤终苍茫,物理有否泰。”[8] 2)碑刻楹联。明陈振狂《钓龙台汉闽越王联》:“犄汉角秦,逐鹿中原余旧址; 吴带粤,钓龙今日有高台。率旅从行,功并萧曹扶汉室;分茅胙土,身先忠懿拓闽疆。”此外,还有徐继畲等都留下了碑刻楹联。[9] 这些文人骚客对钓龙台进行吟咏,为福州钓龙台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瑰宝。                            

    钓龙台也成了福州许多地名来由的源头。闽江从上游流到南台岛西北端,歧分为二:南面沿五虎山下,东流为乌龙江;北面经洪塘、大庙山旁为白龙江。“钓龙台下白龙江”,白龙江得名就源于这一闽越王钓白龙的传说。

钓龙台已毁,遗址现在福四中校园,现存有刻有“钓龙台”三字的方形石炉。如今的钓龙台是个很平凡的去处,其实早在元代,萨都剌就这样说了:“昔龙已去江悠悠,今龙虽在人未求”。漫步在校园的榕荫中,油然涌起李纲一样的叹息:“空余古台石,矶尘沙外。”明初闽中十才子之首林鸿在《钓台怀古》一诗中道:“只今登荒台,寂历多遗踪。天清海气灭,地古寒烟浓。”但也不必太过失落,如今大王庙的旧址已是福州四中的校园,莘莘学子的朗朗书声,取代了曾经的诵经祈祷声。

 

 

 

注释:

[1]卢美松主编:《福州双杭志》方志出版社2006年第113

[2]卢美松主编:《福州双杭志》方志出版社2006年第114

[3](宋)梁克家:《三山志》之《旧记》

[5](清道光)孙尔凖等修,陈寿祺纂:《重纂“福建通志”》(卷五,山川)

[6]卢美松主编:《福州双杭志》方志出版社2006年第58

[7]卢美松主编:《福州双杭志》方志出版社2006年第113

[8]卢美松主编:《福州双杭志》方志出版社2006年第113

[9]卢美松主编:《福州双杭志》方志出版社2006年第136--13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