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光寺

(2014-07-10 11:38:09)
标签:

宝光寺

佛教

寺院

宝光塔

新都宝光寺

分类: 周游川渝

    到了新都,除了桂湖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值得参观,这就是被誉为“长江流域四大丛林”之一的宝光寺。
    宝光寺位于新都区宝光街81号,距桂湖北门大约1.5公里。寺前,是2003年兴建的旅游休闲广场——宝光广场。

宝光寺
    穿过广场,正前方即是一座红墙环绕、佛塔凌空、竹树掩映的高大古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新都宝光寺。

宝光寺
    据了解,宝光寺相传建于东汉,又说宝光寺原名兴福寺,约建于西晋末(310年左右),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己享有盛名。广明元年十二月(880年1月)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xuān)南逃入蜀,曾在宝光寺后修建行宫驻跸,并迎请高僧知玄(悟达国师,眉山市洪雅县人)住此,重修宝光寺、塔。宋大观三年(1109),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国悟国师)在此“修持说法,接众数千”。元代寺院残破,明代经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状元杨升庵父子捐修,殿宇宏丽。明末清初,宝光寺毁于兵燹(xiǎn)。清康熙九年(1670),临济宗第三十五代祖师破山海明派弟子笑宗印密禅师重修宝光寺。经康熙到光绪两百多年间的不断扩建,宝光寺与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mín)寺并列为长江流域“四大丛林”。

宝光寺
    宝光寺坐北朝南,占地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全寺结构严谨,布局宏伟,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是我国历史悠久、结构完整、文物众多的禅宗寺院,又称宝光禅院。1983年国务院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照壁之后,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山门殿。

宝光寺
    山门殿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殿内两侧各塑一密迹金刚,头戴宝冠,袒露上半身,手持金刚杵,作忿怒相。

宝光寺
    金刚旁,还分别塑有杨廷和、杨升庵父子像。下图是杨升庵。

宝光寺
    这是杨廷和(1458—1529),字介夫,他十九岁中进士,任两朝首辅。执政期间,减赋税,清弊政,为家乡筑堰开渠,重培宝光寺。

宝光寺
    第二重建筑是天王殿,该殿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殿中塑弥勒菩萨,两旁塑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殿檐悬“一代禅宗”匾额,宝光寺的传法世系起自晚唐时期,到现在已一千三百多年。

宝光寺
宝光寺
    殿后,立有尊胜幢。尊胜幢造于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上刻《尊胜陀罗尼咒》,故名。《尊胜陀罗尼咒》又称《净除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持诵佛顶尊胜陀罗尼咒对于利生、度亡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宝光寺
    尊胜幢毁于正德年间,惟留幢顶和座础,同治二年恢复原貌。天王殿也因有此幢而又名尊胜殿。

宝光寺
    天王殿后,就是宝光寺最为著名的标志性建筑——舍利宝塔。

宝光寺
    据介绍,隋代时,宝光寺曾有“木浮图九级”,名“福感塔”,至迟至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佛塔已改称宝光塔。唐武宗李炎(841—846年)灭佛,宝光寺难免劫难,宝光塔也被摧毁。唐大中元年(847),宝光寺得以恢复,但宝光塔未重修。中和三年(883)三月初八日,唐僖宗幸蜀已近三年。据说这天晚上,他在行宫闷闷不乐,夜不成眠,便到寺中散步。忽然,他见宝光塔废墟上霞光迸射,便惊惶失措地问悟达国师是怎么回事?悟达回答说:“此乃舍利放光,为祥瑞之兆,今黄巢已平,陛下可回长安了。”僖宗大喜,叫人挖掘,果然在塔宫内发现石函,函内有佛舍利十三粒,晶明莹彻,光彩照人。于是,僖宗命悟达国师重修宝塔,扩建佛寺。宝塔取名为无垢净光宝塔,佛寺仍名宝光寺。因此,悟达国师被尊为宝光寺唐代的开山祖师。
    从此之后,历经千余年的宝光塔,屡有残破,屡有培修。现在看到的宝光塔,高约30米,为密檐式十三级四面塔,略向西倾斜,有“东方斜塔”之称。

宝光寺
    宝塔塔底护以石,底层正面龛内塑释迦牟尼坐像,龛联“寺镇牟尼青色宝,山飞舍利紫霞光”。

宝光寺
宝光寺
    宝塔每级四面各嵌佛像三座,全塔供铜、石、玉等质料雕刻铸造的佛像一百四十尊,舍利子十三粒。每级翘悬铜质风铃四个,塔刹冠以金铜宝顶,映日夺目,是佛教著名圣迹之一。据说,宝光塔是中国十九处藏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的宝塔之一。

宝光寺
    宝光塔后方,是七佛殿。该殿建于咸丰十一年(1861),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方圆一丈二尺,高一尺八寸。这两础本是唐僖宗在宝光寺后所建行宫露台的两个柱础,建七佛殿时移至这里,是寺内唯一的唐僖宗时的遗物。

宝光寺
宝光寺
宝光寺
    殿内供奉七佛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七尊佛均为贴金立像,每尊高达五米多,神态壮严,造型宏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宝光寺

宝光寺
宝光寺
    这是大雄宝殿,扩建于咸丰九年(1859),高五丈,广五楹,面积七百多平方米,全殿用三十六根石柱支撑,雄伟庄严。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及其弟子迦叶、阿难,后塑阿弥陀佛像,是寺僧早晚上殿礼佛和日常做法事的庄严圣地。

宝光寺
    主殿门楣上悬挂的“南无阿弥陀佛”匾,相传是杭州灵隐寺济公活佛手书。下图是大雄宝殿后殿的阿弥陀佛。

宝光寺
    七佛殿与大雄宝殿之间,左为药师殿,供奉药师佛和日光、月光菩萨像,为人们增福延寿,消灾免难。

宝光寺
    右为达摩殿,殿中塑有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像。

宝光寺

    大雄宝殿后方的藏经楼和法堂,建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是全寺最大的一座楼阁。楼高30米、宽40米、深18米,全是石柱支撑,为该寺杰出建筑之一。楼上为藏经楼,贮三藏十二部经典。

宝光寺
    藏经楼楼下为法堂,是历代方丈升座说法之处。

宝光寺
    殿中原供千手观世音菩萨像,现已不存,唯四壁有诸天画像,画工精细,充分体现了清代艺术风格。

宝光寺
    殿内的这些道具,可以看出宝光寺曾经的气派。

宝光寺
    藏经楼东西两侧各有双扇拱门一道,榜书“狮窟”、“龙潭”。经“狮窟”门通东方丈,即现任方丈居住地,内有佛舍利、方丈室、小客堂和问本堂。

宝光寺
    经“龙潭”门通西方丈,即退院方丈和尚的居室。现在的西方丈是宗喀巴大师殿,内设密坛,供奉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1357—1419),并有转经筒、唐卡等。

宝光寺
    密宗殿堂原是西方丈客堂,名“静照亭”,以我们眉山人苏东坡《秀州僧本莹静照堂》诗而得名。1069年,秀州僧本莹去访东坡,苏轼为他作此诗。

宝光寺
    穿过大雄宝殿左侧的这条佛化格言长廊,就到了罗汉堂。

宝光寺
    宝光寺罗汉堂建于咸丰元年(1851),内塑佛、菩萨、祖师、罗汉共577尊,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成都宝光寺、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苏州西园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

宝光寺
    这些塑像每尊高约两米(佛、菩萨超过两米),全身彩绘贴金。塑像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塑造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艺术形象,使得人物造型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同时又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除艺术夸张以外,这些塑像都符合人体比例,肌肉、骨骼也符合人体解剖结构,使得人物形象真实细腻,生动亲切。

宝光寺
宝光寺
    技艺精湛的罗汉堂塑像,是我国南、北两种流派的民间塑师汇聚一堂,分工合作,各显神通的产物,它达到了当时雕塑艺术的高峰,正因如此,宝光寺的罗汉堂才誉满禅林,成为泥塑艺术的宫殿。

宝光寺
宝光寺
宝光寺
宝光寺
宝光寺
    罗汉堂旁,是极乐堂,因殿内供奉玉佛一尊,也叫玉佛殿。

宝光寺
    光绪年间,宝光寺真修和尚效法唐玄奘西天取经,遍游印度及东南亚佛教国家。1906年,他泛海至缅甸,不辞千辛万苦,雇工采玉,雕琢佛像。像成后,真修和尚克服交通运输的困难,历经整整两年时间,才将玉佛安全地护送回宝光寺,供奉于极乐堂。
宝光寺
宝光寺
    玉佛背面,为清代石刻宝光寺寺院全景图。

宝光寺
    玉佛殿后,是念佛堂,堂中有石舍利塔一座,高约5.5米,直径2米,由三块巨石镂空雕成,呈六方宫殿式。

宝光寺
    该塔又名第二次舍利塔,造于光绪三十年(1906),里面供奉佛舍利三粒。塔内精细地雕刻有以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为中心的各式各样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六根石上盘以飞龙,整个石塔玲珑剔透,造形生动,工艺精湛,是寺内艺术价值较高的雕刻之一,相传为清代三个名工历时三年刻成。

宝光寺
宝光寺

宝光寺
宝光寺
    从罗汉堂出来,南面是一片园林,假山水池,别具形态,各色树木,郁郁葱葱,漫步其间,心静清凉。

宝光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双流香薰山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