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古的笔记
老古的笔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73,555
  • 关注人气:1,3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2011-04-14 16:47:07)
标签:

七曲山大庙

张亚子

古柏

道教

七曲山

文昌帝君

雷神

瘟神

药王

嫘祖

旅游

分类: 周游川渝

    占地30平方公里的七曲山风景区,不仅因拥有23处元明清古建筑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还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这些古老的建筑,除了供奉文昌帝君的诸多殿堂外,还有许多供奉道教诸神的祠堂庙宇,漫游七曲山大庙,除了祭拜文昌帝君外,亦能礼拜或熟悉或陌生的道教神仙。
    首先,在魁星楼北侧的迎祥门内,有一座所有道观都有的建筑——灵官殿,这是一座清代建筑,里面供奉着一位红发红须、高举虎尾金鞭的神像,他就是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传说他为人正直,纠察天上人间,除邪祛恶。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在魁星楼南侧,有一座民国时期建造的五瘟殿,歇山抬梁式木结构建筑,面积54平方米。五瘟殿因供奉五瘟使而得名。五瘟使,亦称“ 五瘟神 ”、五瘟使者,据传这五位瘟神能掌握五方瘟疫,使之不得侵犯人间,保佑人们一年四季不染瘟疫,幸福安康。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道教所奉瘟神,传说始于唐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6年)六月,有五力士现于空中,距地三五丈,身披五色袍,各执一物。一人手执构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帝问太史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答曰: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是岁果有瘟疫,国人病死者甚众。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隋文帝遂立祠祀之,六月二十七日下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黄袍力士总管中瘟史文业封为感威将军,青袍力士春瘟张元伯封为显圣将军,红袍力土夏瘟刘元达封为显应将军,白袍力士秋瘟赵公明封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冬瘟钟仁贵封为感成将军,并规定五月五日为祭祀之日。唐朝袭隋制奉祀五瘟使者。

    相传文昌帝君在敕法台曾降服五瘟,专司“收瘟摄毒、扫荡污秽”之职,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后道教将其衍化为在教瘟神,因此文昌被尊为瘟祖,五瘟也被尊为瘟神。乾隆四十四年(1779),七曲山始崇祀瘟祖,举行秋祭,于是兴起了八月秋季庙会。下图依次是总管中瘟、春瘟、夏瘟、秋瘟和冬瘟。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在七曲山大庙东南方的鳌山之巅,还有天尊殿。鳌山是七曲山的主峰,海拔861米。正中是天尊殿,左右为配殿。
    天尊殿的檐椽前伸超过2米,然而却无檐檩支撑,原因是彩鸭嘴昂和梅花斗拱压在柱子后面的梁枋之间,保持了平衡,可谓稀世之作。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实地考察七曲山大庙后,对天尊殿的建造技艺赞不绝口,并认为这座建筑应为明代所建。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天尊殿殿门之上,有清同治年间古匾:“第一名山”,登临鳌山绝顶的儒士,才能体味“独占鳌头”的风光韵味。
    走进天尊殿,迎面是三位神态飘逸的天尊。居中的是张亚子的老师元始天尊,左边是灵宝天尊,右边是道德天尊,这就是道教的最高领导“三清”。
    元始天尊手捧虚捧,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的“无极”;灵宝天尊手捧“阴阳镜”,象征已从无极衍化出来的“太极”;道德天尊手拿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由太极分出天地“两仪”。“道”是宇宙万物的元始,宇宙又生出“元气”,元气构成天地、阴阳、四时,最后构成万物,整个三清塑像就是一幅道教宇宙图。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据说,元始天尊属“三清”之首,所谓“元者,本也,始者,初也”。道经说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在宇宙万物产生之前就已存在,本体是常存不死的。每当新天地形成,天尊就会降到人间,向世间传授秘道,称之为“开劫度人”。张亚子正是元始天尊选的所度之人,于是就赐给了张亚子《大洞仙经》、《治瘟宝篆》、《紫阳宝篆》三部经诰。在元始天尊的栽培和提拔之下,张亚子果然不负老师的厚望,不仅得道羽化成仙,而且还被选拔担任了主管人间禄籍的重要职务。所以说,元始天尊是张亚子的老师。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天尊殿内,除了“三清”外,还有道教十二金仙塑像。道教十二金仙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弟子: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普贤菩萨)、慈航道人(观音菩萨)、灵宝大法师、惧留孙、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下面这位是广成子,也称广成真人,他的道场在九仙山桃源洞,主要弟子是殷郊,即商纣王长子,他的法宝有翻天印、落魂钟、雌雄剑等。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这位是惧留孙,或称惧留真人,他的道场在夹龙山飞云洞,主要弟子是土行孙,法宝有捆仙绳等。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天尊殿左侧的配殿叫谷神殿,这是一座清代建筑,里面塑有农家敬奉的牛王、谷神、蚕神像。
我国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崇尚牛王、谷神和蚕神的风俗十分普遍。

    谷神就是崇祀植物谷子,属自然神。后来奉后稷(hòujì)为谷神。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他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周人姓姬,故称谷神姬真人。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牛神乃农家敬奉的保护耕牛神,祭祀牛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关于牛王的身份有多种说法。其一源于《列异传》。《列异传》说,武都故道县(今陕西凤县、甘肃两当县境内)有座“怒特祠”,祠堂边上长着一棵梓树。秦文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39年),秦文公派人去砍伐这棵梓树,马上就有狂风暴雨。树上的创口随即合拢了,整整砍了一天也没有把它砍断。秦文公就增派了士兵,拿着斧头的人多达四十个,还是砍不断。士兵们疲倦了便回去休息,其中有一个人伤了脚,不能走路,只好躺在树下。半夜,他听见鬼对树神说:“攻战得很辛劳吧?”其中一个树神说:“哪里算得上辛劳?”鬼又说:“秦文公一定不肯罢休,怎么办?”树神回答说;“秦文公能把我怎么样呢?”鬼又说:“秦文公如果叫三百个人披着头发,用大红丝线绕住树干,穿着赤褐色的衣服,一边砍你,一边在创口那儿撒香灰,看你死不死?”树神便哑口无言了。第二天,伤了脚的这个人便把听到的话告诉了秦文公。秦文公于是叫士兵们都穿上赤褐色衣服,紧跟着创口砍出,就用灰撒上。结果树被砍断了,树中有一头青牛跑了出来,奔跑着进入丰水中不出。从那以后,秦国以牛为勇力的象征,并奉以为神,于武都郡立怒特祠祀之。“怒特”意思就是“体健气壮的牛”,引申为神牛。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这位牛神称为“牛神冉真人”,这源于牛神的另一个传说。传说牛王是孔子的学生冉耕。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他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传说冉耕因喜好农耕,所以死后被玉帝封为牛神牛王,专司人间饲牛、耕作事宜。其实,冉耕之所以被奉为牛王,或有两种可能:其一,因冉伯牛的名字中有牛、耕两字,与农耕用牛相合;其二,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1回道:“唐宋间农民赛牛神,例画百牛于壁,名百牛庙,后来讹起来,便成冉伯牛庙。”这就是明冯应京在《月令广义·岁令一》所说的:“牛有牛王之祀,而越俗有谬图冉伯牛之像以祭者。”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嫘祖崇拜是蚕桑文化的产物。传说嫘祖本为古蜀国蚕陵之女,为黄帝元妃,最早教民种桑养蚕,人们以嫘祖为蚕母,祈求保佑蚕业发展。下图是网络图片——观象台。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在天尊殿前正中有八方石台,叫观象台,俗名八卦井,是古人观测天象的重要设施。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天尊殿右边配殿是娘娘殿和药王殿。娘娘殿是清代建筑,塑有送子娘娘塑像四躯,送子娘娘为主神娘娘,其他娘娘是衍化出来掌管生育有关的化身娘娘。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药王殿供奉唐代著名的神医——药王孙思邈,他长期隐居终南山,修道、行医、著书,百岁高龄无疾而终。孙思邈死后不久就被神化,民间流传孙思邈救助白蛇,后来得道成仙。他被称为药王,他生前隐居的五台山也被称为药王山。对药王的崇拜,可以看出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盼。

    在魁星楼北面,还有颇具气势的关帝庙。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七曲山关帝庙由皋门、拜殿、关圣殿组成。关圣殿仍保留明代的建筑特色,皋门、拜殿为清代乾隆时所修,整个古建给人以古朴典雅、雄伟壮丽的感觉。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在关圣殿前有高大木门六道,门上有四幅文昌帝君画像,绘有文昌帝君及擎着官扇、手托冠冕的侍从。图中蓝天映衬着白云,溪流漂过,鸟语花香,梅花鹿顾盼左右,整幅图案隐喻着“有禄”、“加官”的美好祝愿。这四幅明代门画,线条圆润浑厚,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关圣殿高15米,正中为通体鎏金的关羽坐像。像高5米,宽3米,头戴冕鎏,金脸长须,身穿绣龙袍,衣纹流畅自然,腰束玉带,手执牙笏,神情威严,一副帝王模样。这尊泥塑关羽坐像造型古朴庄严,有专家认为,此像为全川现存关羽造像最佳作品之一。
    关羽像左侧为关平、关兴、王甫,右侧为周仓、关索、赵累。
  关羽出生于山西运城常平村,从小练就一身武艺。东汉中平五年(188年)与刘备、张飞结拜为异姓兄弟,他们寝则同床,恩如兄弟。关羽后居蜀汉“五虎上将”之首,一生“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辅佐刘备复兴汉业。他作战勇猛,胆略过人,屡建战功,威震华夏。他曾经被曹操俘虏,但不被官位、金钱所动,在报答曹操不杀之恩后毅然“挂印封金”,追随刘备而去,历史上被当作了“忠义”的化身。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孙权部下杀害,时年60岁。孙权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孙权也只好以侯礼将关羽身躯葬于当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关羽“头定洛阳,身困当阳”。
  隋朝以后,人们尊崇关公一生对国忠、为人仁、处世义、作战勇的品格,不断加封,统治者也大力推崇,甚至三教九流都十分崇拜,关羽成为关帝,受到人们顶礼膜拜。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关公又被视为保护商贾的武财神,商家对他的祭祀十分频繁,甚至在店铺里也设有供奉关帝的神龛,仰仗关帝的庇护。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大家都知道关公塑像多为枣红脸堂,那是因为关公脾气暴,好打抱不平,结果险出人命,被官府揖拿,只好躲进山中替人看守枣林,天天吃大枣,洗的喝的也是溪流之中的红枣水,久而久之,就成了丹凤眼、卧蚕眉、枣红脸和美须公了。可是七曲山文昌宫的关公并不是红脸而是金脸,原因是文昌祖庭文昌帝君本身是金身,文武二圣相辅相成,关圣帝君理所当然也该是金身了,因此,七曲山这里就有了金脸关公,这在其它地方是很少见的。 
    关帝庙北侧,有一座天桥横跨108国道,这座天桥叫做灵官楼,上面有灵官塑像。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穿过灵官楼,就进入七曲山景区的西部,首先看到的是这座盘陀殿。盘陀殿是七曲山现存23座古建筑物中年岁最大、资格最老的大殿,建于元代早期,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盘陀殿梁架结构简练但比例匀称,是四川古建中较为完美的元代遗物。殿内柱子的排列,纵横基本成行,然而却减少了后金柱与前檐柱,这种“减柱造”与峨眉山元代建筑飞来殿相似。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盘陀殿建筑面积69.72平方米,因殿内有圆盘大石而得名,盘陀石为椭圆形,长4米,宽2.8米,高0.85米。它是文昌帝君张亚子诵经得道之所,十分珍贵,与张亚子亲手栽植的晋柏交相辉映,成为七曲山的镇山之宝。
    圆盘石上的坐像,是张亚子最早的形象,他着便服,挽发髻,手持经卷,神情安祥,造型生动。据说,早年的张亚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从越西金马山来到这里,父母以采樵为生,张亚子给人治病,劝人行善,足迹遍布梓潼,邑人百姓十分尊敬他。相传张亚子到了晚年,元始天尊就赐给了张亚子《大洞仙经》一部,张亚子对他的老师元始天尊十分虔诚,每天斋戒沐浴,坐在这盘陀石上诵读《大洞仙经》,不论寒暑风雨,矢志不
渝,坚持数年修身养性,果然领会洞经的精妙,最后在此羽化成仙。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盘陀殿旁,是应梦仙台。应梦仙台是清代建筑,殿前有“应梦仙台”石坊。殿门上一幅对联:“仙去何方,大梦至今犹未醒;神游未远,青山不老可重来”。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殿内有一石床,相传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在这里休息时偶梦张亚子,告诉他安史之乱已经平息。仙台后壁上有“漏彻华胥”四字,“漏”是古人的计时器,“华胥”是梦游之国。“漏彻华胥”就是说做了一整夜的美梦。唐明皇梦醒后半信半疑,继续南行,走到成都北郊的三家店,也就是现在的成都市天回镇,果然驿马来报,安禄山已死,请他速回长安。于是,唐明皇再返回长安时,为感谢梓潼神的佑护,就在七曲寺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还追封梓潼张亚子为“左丞相”。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到了宋朝,道教以张亚子飞鸾降笔作《高上大洞文昌怀禄紫阳宝箓》一书,书中描绘了“文昌应梦八图品”,凡是学子应了玉猫、白马、白鹿、大鬼、法斩五虎、黄牛、黑犬、怒击三人这八幅图景中任何一个梦兆,就会科场中举。因此,学子们总想来此石床寻梦,祈盼美梦成真。后又传应梦床能为虔诚者治病疗疾,因此南宋时朝廷下诏赐封“张亚子祠”为“灵应祠”,应梦仙台由此名声大噪。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应梦仙台往西,还有一座雷神庙。雷神,是人类信仰最古老的神,雷电暴雨给原始人类造成灾难,人们无法理解,十分恐慌,于是便产生了对雷神的自然崇拜。《山海经》云:“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古人把雷神视为司命之神,他不仅能布雷行雨,赐福禳灾,而且还是惩罚坏人,主持正义之神。民间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雷公诞”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梓潼先民在远古时代,就将雷神作为氏族崇拜的图腾。最早建于七曲山紫云岩的善板祠,就把张亚子作为雷神供奉的。由此可见,梓潼先民自古崇拜雷神的习俗,其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古人把雷神与龙联系起来,逐渐将雷神人格化,而道教又将雷神复杂化,把雷神构建为一个完整的雷部系,最高主宰者为玉清真王(相传是元始天尊第九子),被封为“九天应元雷神(或称雷声)普化天尊”。雷部有神三十六名,《封神演义》则称闻仲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其率领之雷部催云助雨护法天君共有二十四名。常与雷神一起供奉的,还有风伯和电母。电母又称“金光圣母”或“朱佩娘”,是神话传说中雷公的妻子。而风伯又称风师、箕伯,名字叫做飞廉,相传是蚩尤的师弟。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七曲山景区不仅只有七曲山大庙,它还是林业部批准的“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而这座森林公园里最具特色的就是拥有全国现存最大的纯古柏林。
    七曲山庙中有树,树中有庙,其古柏林占地面积600亩,现存古柏两万多株,据林业专家鉴定,有3%是三国时期张飞栽种的张飞柏,被植物学家誉为“森林活化石”,也被誉为“蜀道翡翠”。
    在这片罕见的古柏寿星群落中,有秦始皇“蜀山兀,阿房出”之后诏令补植的“皇柏”,有汉代拓宽驰道而植的汉柏,有张飞镇守巴西表道植下的“张飞柏”,有文昌张亚子亲手植下的“晋柏”,还有明代“李公柏”、清代“潘家柏”。这些古柏,最老的要数“皇柏”,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高寿了,而最年轻的寿星“潘家柏”也已有200多岁。这株古柏的树龄在1700年以上。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漫步林中,但见一棵棵古柏树干粗壮,高耸入云,“根如铁石,壮若苍龙”,虽然他们饱经沧桑,却依然显得生机勃勃,披绿叠翠,让人有一种“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觉。据说,柏树散发出来的芳香,具有清热、解毒、燥温、杀虫的作用,特别是柏树林中散发出来的大量负氧离子,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调节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所以这片柏林又有“空气维生素”和“天然氧吧”的美称。也正因如此,这片古柏林成为当地民众和八方游人休闲健身的绝好去处。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走出古柏林,是帝乡商业街,街上的名特小吃和各式地方特产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商业街旁,是文昌文化广场,据说,每年国庆前后,梓潼县都会在这座广场上举办以“逛千年庙会、祈一生平安”为主题的文昌八月庙会,以丰富梓潼七曲山民俗文化旅游节的内容,更好地吸引国内外游客。

七曲山大庙(下):道教名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