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整天的游玩,两整天的游记撰写,虽然游玩的景点不只是上面四处,此外还有大禹陵、东湖、名人故居等,但是它们却怎么也激不起我的兴致来继续动笔了。所以以下文字资料来自百度:
大禹陵
大禹陵,相传是夏禹的陵墓,夏禹是上古时代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大禹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由通道入内,有1979年重建的大禹陵碑亭一座,飞檐翘角,矗立通道尽头,内立明人南大吉书“大禹陵”三字巨碑一块。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静清雅。陵左侧有禹祠,为近年重建。陵右侧有禹庙。史籍记载,夏启和少康都曾建立禹庙,但已难考。
今庙始建于南朝初,历代屡建屡毁。现存大殿建筑系1934年重建,其他部分大都清代重建。中轴线上有午门、祭厅、正殿3进,顺山势逐步升高,殿前铺设石阶。正殿高2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仿清代木构建筑形式,重檐歇山顶,气势雄伟。内有大禹立像,像前楹柱上书“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一联。午门前有岣嵝亭,内设明代翻刻的湖南衡山岣嵝碑。碑文传是夏禹治水时所刻,应是谬传。碑文下附有释文。庙东侧有石亭,中设略呈圆椎状的石一块。石高2米,顶端有圆孔,传为禹下葬时所用。石上刻有古隶,又有宋元题刻。庙周群山逶迤,苍翠绕合,庙宇高瓦飞檐,红墙四围,气象庄严。

明朝人书写的“大禹碑”

建于南宋的全石头结构“咸若亭”

民国年间重建的“饮菲亭”

宋代崖刻“饮菲亭”

你知道这块嘉庆年间的碑至于何处吗

嘉庆年间的“诚敬”碑似乎变成了一个院子的后门

中国历史文物太多了,大禹只能坐在一个院子的角落里,但我看到依旧有人膜拜

这是禹庙正殿供奉的大禹像

这块石头叫“ZHI石”,顶端有圆孔,有模糊的汉代刻字,传为大禹下葬用品

中国历史文物太多了,这不,角落又是一块石碑

富有时代元素的禹庙

远眺大禹铜像(远处的山峰上)

禹祠

六朝年间的禹井
东 湖
东湖在绍兴古城东约六公里处,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东湖虽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成为旅游业界人士公认的罕见的“湖中之奇”。
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
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景区导游图

等待生意的乌篷船











跟着课本游绍兴:《百草园》
跟着课本游绍兴:《三味书屋》
跟着课本游绍兴:《沈园》
跟着课本游绍兴:《兰亭》
跟着课本游绍兴:《其他》
跟着课本游绍兴:《后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