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俞孔坚的“海绵城市”和“反规划理论”

(2025-09-26 09:54:19)

俞孔坚的“海绵城市”和“反规划理论”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


这两天,建筑和房地产业界被一条消息震惊了。

巴西当地时间9月23日,国宝级的景观大师、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不幸遭遇坠机身亡,终年62岁。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后创办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创办了《景观设计学》并任主编,并创办了国家甲级设计机构土人设计。曾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主任委员、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一生获奖无数。

2020年获世界景观学和风景园林学术界的终身成就奖——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Sir Geoffrey Jellico Award),奖励其“为改善社会和人居环境、提高人类福祉作出的杰出而意义深远的贡献。”

2021年获得“柯布共同福祉奖”(John Cobb Common GoodAward),这是生态哲学领域和生态文明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最高奖项 ;

2023年获美国国家景观设计与风景园林奖 ;同年,俞孔坚从全球300多位被提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两年一位的奥伯兰德奖 ,这被认为是世界景观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界的最高奖。

俞孔坚最为人熟知的是海绵城市理论。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海绵城市”理念的学者之一,他早在2003年就提出通过恢复河道自然形态建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缓解旱涝灾害。“海绵城市”理念于2015年纳入中国国家政策,并在全球250余座城市推广应用,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代表性方案。

在过去十年间,“海绵城市”成为了很多市长书记念念不忘的词汇,成为了很多城市的建设目标。

俞孔坚一生成果丰硕,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大量的实践项目探索。俞孔坚被人记住的,不止于“海绵城市”。

除了“海绵城市“,俞孔坚在业内还有一个著名的”反规划理论“。

俞孔坚“反规划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优先确立生态基础设施(如湿地、绿地、水系等)作为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框架,通过逆向规划非建设用地来引导城市建设,确保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反规划理论,强调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导向,颠覆传统“先建设后保护”的模式。其核心包括:

生态优先刚性约束:首先识别并保护生态关键区域(如生态廊道、湿地),形成不可突破的生态基础设施框架,作为城市发展的底线。

逆向规划程序:从“禁止开发区域”反推可建设用地,通过GIS等技术分析生态敏感性,构建生态网络后再安排开发。

系统整合目标:连接破碎生境形成连续生态结构,保障防洪、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反规划理论”与传统规划的区别在于三个方面:

逻辑起点:传统规划以建设用地扩张为主导,反规划以生态保护为优先。

方法论:传统规划为“正向”设计开发区域,反规划通过“负规划”定义非建设边界,形成弹性发展空间。

价值导向:传统规划侧重经济效益,反规划强调生态安全与可持续性,如通过保留湿地缓解洪涝。

“反规划理论”影响深远,为国土空间规划(如生态红线划定)提供依据,促进了“与自然过程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

……

人生无常,这样一位贡献卓著的建筑景观大师说走就走了。

俞孔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探索海绵地球的路上。

……

中国建筑与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40多年,不缺大老板,不缺大企业家,缺的是有理论、有实践的大师级的学者。

中国的城市要有可持续性,中国的建筑和生态空间要有新的高度,还需要更多的开创性的后来者。

深切缅怀俞孔坚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