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参观记之四(皖浙沪旅游60)
刘福新
第四集,我要叙述一件事儿。在胡宗宪尚书府景区入口,女工作人员看过我们的身份证,要我们买半票(每人45元),我拿出了好几个证件,她说:“我不看证件。”既然如此,立即缴费购票。我没有表现丝毫的不满情绪——完成一个夙愿,岂是区区45元可以完成的?参观已毕,在出入口遇到了一位拍影视剧的先生,不知不觉间谈得融洽,还给他拍了一张照,这位先生将他手机荧屏里的“奇石”给我看,问我写的什么字?之后,我给了这位先生一张名片。刚想出大门,猛然想起来,也给女工作人员一张名片吧,我诚恳地对她说:“可能一个月后我就发这个景区的片子了,您到时候看看。”结果,女工作人员连看都不看,几乎是扔了出来。边扔边嘟囔:“就是不能照顾你!我们老板不允许!”她误解我了,认为我还是为买票发牢骚。我真的为这个女工作人员的绝情和傲慢感到悲哀!第一,我给你名片的同时,我的话是很正常的,绝对没有一点儿埋怨的滋味,你为何不观察我说话时的表情呢?毫无埋怨的话音是能够辨别的呀!第二,两次“拒看”,是很不礼貌的,特别是后一次,我递名片的时候。拒看也就罢了,还给扔出来(倘若不承认“扔”,最起码是极不耐烦地掰拉出来)。我当时被这个女工作人员的举止言谈惹火了,立即给她拍了一幅图片,她站起身大声吼:“你拍什么?”我心想,守着这么多人,你不能赖我怎么你了吧?这就是我在第一集某一幅图片下边的注脚里的那句话了。(见第一集图17注脚:这个景区的女工作人员态度不好。第四集有这个女工作人员的图片。)说真的,我也不乐意给这个女工作人员曝光,但我想,如果这个省(安徽)这个市(宣城)这个县(绩溪)这个镇(龙川)的网友看到了呢?或许会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下吧?再说了,我发现景点门票里没有明确打出“定价”来——谁知道这个景区的门票规定价格是多少?
1、要看的下一个点是牌楼。
2、或许我参观的路线是错误的,牌楼不可能最后才参观。没有导游(我是说,即使我们不请导游,别的游客可能要请的),也见不到其他游客,买票的女工作人员又不给提示,我肯定不知道正确的路线。所以也就有了一个景点先后拍了两次的情况。
3
4、这个牌坊叫“位协三公坊”。
在徽州地区,牌枋有很多,有石牌枋、木牌枋,但是木牌枋趋势很少见的。牌枋的建造有三大类:一是标志枋、二是功德枋、三是节烈枋。眼前的牌枋是“功德枋”,显示官位和政绩的,当时在明朝时期,胡宗宪的官衔是太子太保,在古代“太师、太保、太傅”合称为“三公”,而胡宗宪倚大功勋位列于三公,故牌枋是“位协三公枋”。“协”通“列”的意思。
制作牌枋的木料也很讲究,用的是民间所说的“公孙木”,也就是银杏,银杏是我国观赏兼实用的名贵树种,生长缓慢,寿命极长。
牌枋上的雕刻寓言很深:下枋的木雕图为“渭川跃鲤”说的是姜子牙在渭水河边钓鱼时,遇到了周文王,他们在渭水河边交谈了几个时辰,周文王认为他是治国的文武全才,就用自己的车载姜子牙回宫,并亲自为他拉车共808步,为周王朝奠定了八百年江山。清代启蒙书《幼学琼林》称之“渭川跃鲤”,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比喻胡宗宪“龙川跃鲤”,说胡宗宪从龙川出去当官,立下抗倭大功,使明王朝江山得以延续。上枋“位协三公”两侧雕刻则是两条龙,“飞龙在天”典出“周易·乾”,比喻升官的意思,上下枋图,合起来就是鲤鱼跳龙门,庭院中种了两株柏树,寓意族衍百(柏)枝,位登佰(柏)爵。
5、胡公庙前边的博文里就有一幅图片,我也不知道怎么又拍了两次?
6、牌子上注明“胡公庙”,但看到的实物却是“胡公殿”。
靠南面是胡公殿的广场,民间称为庙坦。在东面前璧嵌有明朝嘉靖五年(1526)绩溪县十二都“上乡祖社”,通过官府准立的“乡约碑”绩溪县乡都建置,在宋代就有规划上乡和下乡之分。龙川是十二都,元朝时划属维新上乡。上乡祖社是一乡之社,龙川为祖社所在地,乡约类似现代的乡规民约,经过官府认可,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也称社碑。庙坦侧有二旗杆石墩,一是圆形、一是八角菱形。明清代时,学子考上府县学秀才,一旦取得国子监太学生资格(相当于现在在绩溪县考上第一名送到宣城市就读之后考上第一名,保送去清华北大读书的资格),即可重竖旗杆,改换门庭,光宗耀祖的意思。明间说:圆属文,八角属武。一圆一方,以此颂扬胡宗宪文韬武略,也暗含胡宗宪麾下拥有众多的文物英才。
7、胡公殿
8、这是胡宗宪塑像(祭祀的神主)
据《明史》记载,胡宗宪勤于任事,极为干练,老谋深算。凶残狡诈的倭寇头目王直、徐海、陈东等,无一不败在他的手下。他知人善任,聚集了一大批有韬略勇力的文臣武将。著名将领戚继光、俞大猷,著名文学家徐渭、文征明等当时顶尖级的人物,都曾在他的旗下冲锋陷阵。胡宗宪将为害东南沿海20多年的“倭寇”一扫而清,为国立下大功,他因此位高权重,威风八面,是总制七省军队,授“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的一品大员。
9、楹联。上联。
10、下联。
11、用这幅作“压题图片”了。
12
13
14
15
16、我现在忘记了,从图15到图22,这些画像究竟是不是在胡公庙里?如果是,那就属于“配享”了。古代的庙中有主神,也有“配享”的神位。能“配享”的神位当然不是一般的人物。我在拍摄的时候,记得没有按次序。第一位的名字从图片里看不出来。查历史资料,此人叫“谭纶”。谭纶的官位在俞大遒、戚继光之上。
说一段谭纶评论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故事:
《明史》对俞、戚的治军做了比较,评论道:“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大猷老将务持重。”
俞大猷的上司谭纶在平海卫后给俞大猷的信中则说:“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精悍驰骋,公不如刘。”《明史》本传和谭纶的这二段评论是很中肯的,活脱地勾画出这二位抗倭名将的真实形象。而后人对俞大猷的误解一定程度来源于对谭纶此话断章取义的理解,实际上谭纶的话还有重要的后半句:“然此皆小知,而公则堪大受。盖诚似霍子孟,任如诸葛亮,大似郭子仪,忠似文文山,毅似于肃愍。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将俞大猷与霍光、文天祥、于谦等相提并论。
17、卢镗
18、俞大猷
19、戚继光
20、唐顺之
21、郑若增
22、徐渭
23、茅坤
24、松公祠的注脚已有,在“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参观记之二”的图16下边。此处不赘。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嘉会楼简介
43、嘉会楼属于通转对堂结构,上堂梁头斜撑为八仙,下堂为如意。房屋结构、装饰无华,其用途却很不一般。下堂右厢房敞开,辟作“聚乐坊”,是吹鼓手集中的地方。左厢房为“驿递铺”,是胡家接收驿递公文、书信的地方。那一格一格的架子,就是各类公文、书信的分放架。这是作为尚书府的一个外宅,为不影响内宅安宁,过去尚书府婚娶、寿庆都在这里举行,胡宗宪接待部属和一般宾客也在这里,举事时皆鼓乐齐鸣,热闹非凡。当年抗倭英雄戚继光,就曾经在这里住过几天,一天早上,戚继光被尚书府外面叫声给吵醒了,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起床偷偷的看了一下,看到了几位习武之人正在运功练武,其中一人将一旗杆石墩踢到水塘的对面,戚继光看见之后,回去参见主帅说:“主帅,您的家乡有这样的习武高人,何不收编成为乡勇团去沿海一带抗击倭寇。”当他把这一想法跟胡宗宪一说,胡宗宪连忙摇头说,不可、不可,我家乡的人虽有武艺,却不能去。为什么呢?因为我家乡的人自幼在山区长大的,没有见过大海,而抗倭是在海上作战,他们看见海水就会晕,还谈何抗倭作战,我提议你还是去靠海的地方组建吧!所以后来,戚继光去了浙江的义乌,在胡宗宪重金支持下,从义乌乡勇和矿夫中精选了4000人,招募至麾下进行严格训练,成为后来历史上最有名气的“戚家军”。为此,有的历史学家评论说:没有胡宗宪就没有戚家军。这个评论是很对的。
44
45
46
47
48
49
50、参观已毕,在出入口遇到了一位拍影视剧的先生,不知不觉间谈得融洽,还给他拍了一张照。
51、这里还介绍其它景区。
52
53、这位先生将他手机荧屏里的“奇石”给我看,问我写的什么字?之后,我给了这位先生一张名片。
54、刚想出大门,猛然想起来,也给女工作人员一张名片吧,我诚恳地对她说:“可能一个月后我就发这个景区的片子了,您到时候看看。”结果,女工作人员连看都不看,几乎是扔了出来。边扔边嘟囔:“就是不能照顾你!我们老板不允许!”她误解我了,认为我还是为买票发牢骚。我真的为这个女工作人员的绝情和傲慢感到悲哀!第一,我给你名片的同时,我的话是很正常的,绝对没有一点儿埋怨的滋味,你为何不观察我说话时的表情呢?毫无埋怨的话音是能够辨别的呀!第二,两次“拒看”,是很不礼貌的,特别是后一次,我递名片的时候。拒看也就罢了,还给扔出来(倘若不承认“扔”,最起码是极不耐烦地掰拉出来)。我当时被这个女工作人员的举止言谈惹火了,立即给她拍了一幅图片,她站起身大声吼:“你拍什么?”我心想,守着这么多人,你不能赖我怎么你了吧?这就是我在第一集某一幅图片下边的注脚里的那句话了。(见第一集图17注脚:这个景区的女工作人员态度不好。第四集有这个女工作人员的图片。)说真的,我也不乐意给这个女工作人员曝光,但我想,如果这个省(安徽)这个市(宣城)这个县(绩溪)这个镇(龙川)的网友看到了呢?或许会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下吧?
55、再说了,我发现景点门票里没有明确打出“定价”来——谁知道这个景区的门票规定价格是多少?
56、这是门票的反面,也没有表明定价。难道“私人承包了的景区”就可以态度恶劣吗?就可以看不到“明码标价”吗?也难怪我看不到其他游客?如此一来,这个景区给这个省(安徽)这个市(宣城)这个县(绩溪)这个镇(龙川)丢脸了!更给胡氏家族丢脸了!!
加载中,请稍候......